評論
-
心靈的遠方―葉國豐藝術解釋(文/毛建波)若非夢往神游,何謂設身處地。――清.李漁《閑情偶記》 遠方是夢想,遠方是追求,遠方是希望,遠方是期待……心靈的遠方凝固在畫布方寸之間,濃縮、沉淀、變幻、升華。在歷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深處,或許都潛藏著一方圣...查看詳情
-
轉型•超越―葉國豐近期油畫簡析(文/王平)用西方油畫的手法畫中國山水畫,這似乎就是葉國豐近期油畫給人的直觀印象。但這樣的直觀印象抓住的僅僅是他藝術表層的東西,在這個表層后面的,是葉國豐獨特的藝術氣質。正是他獨特的藝術氣質,使他將油畫語言與中...查看詳情
-
意蘊在先―葉國豐油畫印象(文/王軍利)當代中國油畫,怎么看都擺不脫西方油畫的影子,要么追隨古典主義,寫實,唯美,色彩意蘊無不華貴謹嚴到無以復加。要么膜拜后現代,怪異,荒誕,怎么看怎么像畢加索、達利的后裔。吸引眼球似乎成了繪畫的終極目的,競...查看詳情
-
得意忘形-葉國豐藝術論談(文/陳琦)出生于東海之濱的葉國豐敏睿、適達又督實、永毅,由表及里都堪為藝術的不懈追求者,念起即行的實踐家。受中國美術學院嚴謹的規范后又歷經近20個春秋的修為,他汲取著中西文化博大精深而識力日臻,表現出這種學習的成...查看詳情
-
遠方的大海(文/劉一丁)今年初秋,當我航行在藍天白云下的南海時,一艘木質魚船從我的左舷漂過,我讓自己的頭顱隨之作出了逆時針旋轉,直至向左扭過身體,目送魚船消失在碧波蕩漾的天際。 這種木質魚船在我家鄉200多公里的東海上,已...查看詳情
-
經濟學人雜志:中國私人藏家的崛起之路英國《經濟學人》雜志2008年11月26日文章:中國藝術品回流故土 十九世紀下半葉和二十世紀早期,收藏中國藝術品和陶瓷曾在西方社會風靡一時。職業尋寶人的大筆買入,以及德國、荷蘭、法國、英國的戰爭劫掠,將大...查看詳情
-
全民攝影時代記者攝影沒落?新聞照片能賣大價?《論壇》王慶松攝這幅作品不是紀實新聞攝影,而是擺拍,但是諷刺社會問題,屬于觀念攝影。 “新聞攝影已死?”在歐洲,這個悲壯的口號已經不是危言聳聽。在全民攝影時代,專業新聞攝影還有什么優勢?后天,一年一度的...查看詳情
-
美術創作 藏族題材緣何不衰在新中國美術史上,藏族題材創作宛若一朵奇葩,常開不謝。近些日子,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靈感高原——中國美術作品展”將上個世紀40年代至今幾代美術家創作的300多件藏族題材作品鋪陳,一展中國美術界對于藏族題材...查看詳情
-
在“傳統”面前,我該怎么做--淺淡我對中國畫藝朮創作的感受在“傳統”面前我很怕,有壓力,是因為別人批評我“沒傳統”,我很委屈,在中國畫傳統的繼承與發展問題上,眾說紛紜,老生常談。如今談的人也不多了,但依然很壓人,縈繞在我心中仍然是很沉重的“思考”,在中國畫領域里,...查看詳情
-
浩氣正清華——韋選毅山水畫新作賞析楊力斌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文人墨客喜歡觀山樂水的習慣。當然,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登山活動并不只是出于一種單純的踏青游玩,從孔子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到王微“望秋云,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倍际且环N“圣...查看詳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