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王慶松攝這幅作品不是紀實新聞攝影,而是擺拍,但是諷刺社會問題,屬于觀念攝影。
“新聞攝影已死?”在歐洲,這個悲壯的口號已經不是危言聳聽。在全民攝影時代,專業新聞攝影還有什么優勢?后天,一年一度的連州攝影年展將開幕。來自10多個國家的100多位攝影家將展開新聞攝影獎的角逐,80多個分展覽在連州將一同回應“新聞攝影已死?”這一悲觀論調。
本屆連州攝影節匯聚了國內外眾多知名的新聞攝影記者,特別邀請了西方著名戰地記者唐·麥卡林以及中國新聞攝影的代表性人物賀延光,觀眾們可以從中看到在中西方新聞攝影觀影響下兩位攝影大師各自面對新聞不同的選材和處理方式。
昨天,本報記者專訪了此次連州攝影節的總策展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陳衛星,以及連州攝影節創辦人、總監段煜婷。
全民攝影時代記者攝影沒落?
去年,南京江寧區房管局局長周久耕抽“天價煙”事件,被網友制作成類似新聞視頻的短片,在網上傳播,幾乎影響了新聞事件的發展。全民攝影時代,專業新聞攝影與大眾性新聞攝影的界限逐漸模糊。
陳衛星說,“普通大眾都可以利用手機搶拍新聞圖片、新聞視頻,有些場面可能新聞攝影記者還抓拍不到?!比缃?在擁有龐大攝影師隊伍的歐美國家,卻出現“ 新聞攝影已死”的危言?!短┪钍繄蟆肺辶昵熬蜎]有了專門的新聞攝影記者。全民攝影時代的到來,帶來新聞攝影的危機。但他認為,“新聞攝影的門檻很低,每個人都能通過相機或者手機去關注身邊的生存現狀。但新聞攝影這種影像模式對于人類認知世界的影響是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P>
“麥卡林拍攝越戰中的美國士兵已經成為一種形象符號,比起有關越戰的紀錄片,這個瞬間的畫面更能讓人記住美國大兵的形象,還有汶川地震中的新聞攝影,比如敬禮男孩、握著鉛筆的手,即使過了很多年人們也不會忘記?!倍戊湘貌⒉徽J為全民攝影時代的到來,新聞攝影就沒有存在價值了,恰恰相反,這種現象給攝影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他們要拍出更能打動人心的作品。
中外新聞攝影大師有何差別?
今年連州攝影節的主題為“在場與再現”,重點關注“新聞攝影”。段煜婷說,攝影節將推出包括著名戰地記者唐·麥卡林以及中國新聞攝影代表賀延光的個展。著名攝影家、《解放軍畫報》高級記者孟昭瑞也將展出一組歷史照片,包括1949年的開國大典、1966年毛澤東在天安門接見紅衛兵以及審判江青等珍貴影像。參觀者可以在這次連州攝影節上看到中西方新聞攝影大師的作品。
唐·麥卡林的鏡頭不只關注戰火紛飛,還特別關注戰爭之下人性的掙扎。此次連州攝影節的一張海報上,麥卡林的作品震撼人心,作品拍攝于越戰中,一個患戰斗疲勞癥的美軍海軍陸戰隊士兵手握步槍,驚悚著發呆。
而賀延光用鏡頭幾乎記錄了中國社會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所有重大時政事件。從《小平您好》到《老山戰事》,再到“非典”以及胡連會談?!俺擞涗浿卮髸r政主題,賀延光用了大量時間關注被大多數人冷落的人群,比如礦工、基層醫生、農民工等。
陳衛星認為,西方攝影記者往往會到他們自己國度以外的地方去拍攝、捕捉戰爭或者有震撼力的新聞事件場面;而在中國內地,轉型社會下包含著多元豐富的新聞攝影題材,但是大多數新聞攝影記者關注得不夠,不深刻。
新聞照片能不能賣個大價錢?
段煜婷認為,這些年攝影的藝術市場已經被攪動,許多人都希望拍出能賣大錢的作品,這影響到中國攝影的各個層面?!靶侣剶z影師許多轉向拍當代藝術能夠接受的東西,去賣有市場的作品,題材雷同,毫無個性?!倍戊湘谜f,“純藝術攝影不能解決社會中的種種生存問題,而新聞攝影必須直接面對現實。”陳衛星也反對新聞攝影的商業化:“對于新聞攝影,第一性永遠是它的社會價值,而不是商業價值。”
但是此次連州攝影節上,也會邀請一些頗能“賣錢”的新聞攝影師??胺Q觀念攝影領域賣價最高的藝術家之一王慶松,將在連州展出《論壇》等作品,在作品《論壇》中,幾十個傳媒的話筒對向一個表情木訥的發言人,背景板上寫有“重建當代文明國際論壇”的字樣,以此諷刺時下在國內流行的“論壇風”?!霸谖铱磥?王慶松的作品已經不是純粹的新聞紀實攝影,而屬于觀念攝影,是當代藝術的一種延伸?!标愋l星說。
段煜婷告訴記者,“在中國,新聞攝影作品很少會有私人收藏,能在藝術市場上流通的新聞作品多數是大師級的作品,比如麥卡林的作品,但都是限量的,每個作品都有編號?!?/P>
曾以《關注中國———污染》專題攝影獲獎的盧廣,是少數能夠賣錢的中國新聞攝影師之一,他的作品將在連州攝影節上首次大規模展出。“盧廣用一年多時間, 騎摩托車跑了7000多公里,拍下了北京城市周邊各種大大小小的垃圾場的生態和情形,比一篇長篇紀實性報道更震撼人心?!标愋l星說。盧廣獲獎后,他的作品在北京畫廊里的價格直線飆升。(記者 李培 實習生 莫楊冰)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