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西方油畫的手法畫中國山水畫,這似乎就是葉國豐近期油畫給人的直觀印象。但這樣的直觀印象抓住的僅僅是他藝術表層的東西,在這個表層后面的,是葉國豐獨特的藝術氣質。正是他獨特的藝術氣質,使他將油畫語言與中國山水畫圖式并置在一起,在西方油畫與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兩翼中架起一座通往現代藝術的橋梁,使他的藝術在兩翼的兼顧中,既充分張揚了油畫藝術的獨特表現力與美感,又把中國山水畫那如醇酒般的魅力、如甘泉般的美感蘊藏其中。可以說,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饒有興味也頗具啟發性的藝術探索個案。
長期以來,從大海邊走來的葉國豐將他繪畫的題材鎖定在“海”上,海邊的漁船、海島的漁民、海上的風浪等等是他一畫再畫的題材,可以說,海邊生活是他油畫藝術形成的基石。他的《海港日記》系列,將印象派與后印象派畫風融合起來,并以寫生建構他的基本藝術語言,一定層面上呈現了他所表現的海島生活的客觀情況,印象派的室外光塑造方法讓觀者感受到的是客觀得如同真實生活的場景,而強調筆觸的形式美和印象派主觀色彩方法的應用,使得他能將客觀得如同真實生活的場景理想化地呈現在觀者面前,并借此表達他對海島生活詩意的、理想性的主觀情懷。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出,他推崇印象派風格,但從自己的性情出發,以我為主,上探下覽,有選擇地學習,借鑒那些能夠進一步豐富、強化自己風格的元素,而不是跟著印象派“同鼻孔出氣”。 他在繼承印象派繪畫從審美到形式技法的許多重要的因素的同時,又對其進行了若干或大或小的改進,使印象派的繪畫樣式在表現當代人的情感和情趣上再現出迷人的現代魅力。而重視寫生使葉國豐的藝術創作始終保持著一種勃勃生氣,正是寫生使得他對故鄉特有的風韻和靈性徹悟于胸,于是人生感受、生命體驗、情感抒發都被自然地納入到對于海邊自然風物的描繪中。藝術大師潘天壽說“不同才是藝術”,他的這種審美情趣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追求物與我互 為化融,意與憶切合相生的藝術境界的必然表現。這也正是他海島系列作品獲得社會認同的重要原因。
古人強調畫家要行萬里路,要車轍馬跡半天下。黃賓虹先生也說:“作畫當以大自然為師,若胸有丘壑,運筆便自然暢達矣。”葉國豐近期油畫的題材出 “海”入“山”, 便是他遠足海內外“飽游飫看”和“搜盡奇峰打草稿”給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和素材。這“山”有他多次去的徽州的山嵐,也有他歐洲游蹤的記憶。徜徉于大自然的萬千造化之中,使得葉國豐情感日益豐沛,境界日益寬廣。感之于心,形之于畫,出 “海”入“山”之際,他實現了風格轉型和藝術形態上的超越。簡而言之,我認為他近期作品的轉型,是從具象走向意象;其超越,是從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超越。
從具象走向意象的自我轉型,反映在表現手法上是以寫意代替寫生。顯然,他現在的“山”與以往的“海”在表現上有著很大的不同。以往的“海”是西方焦點透視理論支撐下的產物,大抵眼前所見便是畫上所畫,是寫生性質的;而現在的“山”是中國山水畫散點透視下的產物,采用的是一種寫意的手法,體現的是一種“游”的情懷。它與中國的山水情懷、中國的文化思維方式密切相關,表現了中國人特有的聯結自然與文化的方式。與古人眷念廬衡,契闊荊巫,“思浩蕩”,“神飛揚”乃至“披圖幽對,坐究四荒”在思維方式上是極度一致的,一定程度上體現的是傳統山水畫“質有而趣靈”的特點。
代有升降,法不相沿。毛筆與油畫刀,一個軟,一個硬,毛筆借水墨揮灑而汪洋,油畫刀借油彩刮擦而恣肆。葉國豐愛使刮刀做畫,但他自始至終在自己作品中保持著筆精墨妙與大氣磅礴的品格。這是一種不知不覺、從容自然的表達,是一種超越了復雜過后的升華與明確。只有撥開了淺顯層面的浮云,對藝術深層的意蘊、內涵有了游刃有余的洞悉與開墾的畫家才能站在個性語言的顛峰上,建構他所感知的藝術天地。這種建構是耐人尋味的,它鉤連著傳統、現實與未來,在點、線、墨、色中充盈了畫家對歷史、對文化、對自然、對生命、對藝術意義的叩擊與追問。
在當今這樣一個大交流、大融通、大碰撞的時期,畫家只有盡己所能地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創造出具有時代特征和精神力度的作品。也只有這樣高揚原創精神的畫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畫家。葉國豐的可貴品質正是如此,他的作品體現了他從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超越。這樣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大不同于傳統繪畫的精神與情調。無論在形態上、表現方式上,抑或是情懷上,他的作品都呈現出一種 “當隨時代”的努力。關心藝術思潮變化的葉國豐思考最多的和在實踐中孜孜以求探索的,是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時代的感覺,所以他才能在創作中既注重油畫語言的純粹性,又靈活吸收傳統中國畫藝術語言以及裝飾繪畫中的構成知識等來豐富自己的作品表現力,探索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和藝術語言。在他的作品中所呈現出來對中西藝術的取精用宏和深厚的人文學養,使他的作品越看越有份量,越看越有意境,越看越覺得格調高。體現了對中國文化的藝術精神的傳承和文明的積淀,是一個冷靜而又有卓見的現代人對待傳統的詮釋。他近期的油畫《遠方》系列,近看色彩單純,氣韻和諧,遠看又很蒼茫、厚重,把山水的詩意美傳達出來,給人以含蓄氤氳,幽深通脫之感。一山一石、一草一花的布置處理,無不源于傳統,而又自有境界,令人耳目一新。
歷史是在承傳與變革中前進的。葉國豐的探索,體現的不是那種打倒過去重建未來的革命式的做法;而是體現出有傳統,而不滿足于傳統,有創新,又未走得太遠的改良式的漸進性的特點。他超越自己,緊隨時代,并以自己氣勢磅礴的意象繪畫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語境,在油畫民族化過程中奉獻了自己的熱情和才智。
(美術報副總編、 浙江省美協副秘書長、中國美院美術學博士)王平
2006.3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