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
何桂彥: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的“非具像性繪畫”以下文字節選自:《政治前衛與美學前衛——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的非具像性繪畫》〔文/何桂彥〕 從1976年到80年代初,中國美術界并沒有出現西方現代主義意義上的抽象繪畫。然而,個體意識的覺醒和藝術...查看詳情 -
門羅:感性經驗的藝術——極少主義音樂、電影、雕塑、聲光環境的設計以下文字節選自:《當代藝術理論前沿》的專輯《美國前衛藝術與禪宗》的感性經驗的藝術——純粹抽象與狂喜的極少主義〔文/ 亞歷山大·門羅,譯/ 朱其〕 導言 :本文將追溯20世紀50年代后期到70...查看詳情 -
門羅:感性經驗的藝術——純粹抽象繪畫以下文字節選自:《當代藝術理論前沿》的專輯《美國前衛藝術與禪宗》的感性經驗的藝術——純粹抽象與狂喜的極少主義〔文/ 亞歷山大·門羅,譯/ 朱其〕 導言 :本文將追溯20世紀50年代后期到70...查看詳情 -
玉木:世界抽象的亞洲成分以下文字節選自:《當代藝術理論前沿》的專輯《美國前衛藝術與禪宗》的戰后抽象藝術的亞洲維度——書法與玄學〔文/伯特·溫特—玉木,譯/朱其〕 導言:美國藝術家對亞洲的關注,實際上是...查看詳情 -
玉木:“亞洲玄學”是眾多形而上抽象概念的關注核心以下文字節選自:《當代藝術理論前沿》的專輯《美國前衛藝術與禪宗》的戰后抽象藝術的亞洲維度——書法與玄學〔文/伯特·溫特—玉木,譯/朱其〕 導言:美國藝術家對亞洲的關注,實際上是...查看詳情 -
玉木:東亞藝術〔書法〕繼續啟發著美國“新精神的抽象繪畫”以下文字節選自:《當代藝術理論前沿》的專輯《美國前衛藝術與禪宗》的戰后抽象藝術的亞洲維度——書法與玄學〔文/伯特·溫特—玉木,譯/朱其〕 導言:美國藝術家對亞洲的關注,實際上是...查看詳情 -
玉木:亞洲文化對美國藝術確立了一種滲透性、持久性的影響以下文字節選自:《當代藝術理論前沿》的專輯《美國前衛藝術與禪宗》的戰后抽象藝術的亞洲維度——書法與玄學〔文/伯特·溫特—玉木,譯/朱其〕 摘要:美國藝術家對亞洲的關注,實際上...查看詳情 -
阿特金森:亞洲藝術家在美國以下文字節選自:《當代藝術理論前沿》的專輯《美國前衛藝術與禪宗》的心靈的風景:自然的新觀念〔文/凱瑟琳·派恩&D.斯科特·阿特金森,譯/朱其〕 亞洲藝術家在美國 1953年春季,《生活...查看詳情 -
理查德·金:東方精神性的崛起以下文字節選自:《當代藝術理論前沿》的專輯《美國前衛藝術與禪宗》的東方主義、南亞與世界宗教的話語〔文/理查德·金,譯/朱其〕 東方精神性的崛起 1875年在紐約創立的神智學協會,盡管最初關注靈...查看詳情 -
畫壇“名旦”江寒汀(多圖)江寒汀(1902-1963)江蘇常熟虞山鎮人。原名荻、庚元,筆名江鴻,石溪、上漁,號寒汀居士。十六歲從同里陶松溪習花鳥畫,二十八歲開始賣畫為生。中年流寓上海,曾任教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查看詳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