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上海畫壇需要推動更需要刺激策展理念激發上海畫家才情 謝春彥(畫家、藝術評論家):《新民晚報》邀請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國畫、西畫畫家,以睡蓮為題作畫,這樣的策劃和主題讓這張歷史悠久的報紙尤顯年輕。 莫奈曾給所有學畫的人以促進力...查看詳情
-
何水法:藝術無疆 追夢不止文/王愛華 何水法有兩個自年少時代就一直追逐的夢,一個是在絢爛紛繁的花鳥畫界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一個是將他為之目眩神迷的中華傳統藝術推向世界。數十年過去了,而今的他,早已是當代花鳥畫壇屈指可數的...查看詳情
-
秦修平《救贖》的新水墨藝術及市場秦修平《救贖》196×196cm 一、 同科學一樣,創新和創造,永遠是藝術的生命所在,中國畫藝術不能永遠呈現出農耕時代的面貌。否則,就會走入上世紀80年代李小山所說的“窮途末路”。“...查看詳情 -
藝術史學者繆哲:《清明上河圖》并非宋畫主流范寬《溪山行旅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郭熙《早春圖》局部 繆哲 秦穎攝 10月的最后一天,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召集全球12位宋畫研究領域的學者,召開了一場“宋畫國際學...查看詳情 -
堅守心靈的凈土——讀李訓華先生書法 劉云鶴一個初冬的上午,我應小和館長之約來到位于包河之畔 的亞明藝術館幫李老訓華先生挑選其書法展作品。李老雖是80歲高齡,但身體健朗,儒雅和藹,笑語盈盈,或許是長期擔任文聯領導之故,舉手投足之間都透露著那種...查看詳情
-
我愛李訓華的字——郭因我不敢說李訓華先生的字是安徽書壇上最好的字,但我要說,在安徽書壇上,他的字是我最喜歡的字。 寫字講究法、講究氣、講究韻。我和古今書法家們有共識,而我 最看重的是趣與味。 我之所以喜愛李訓華先...查看詳情
-
為何中國人喪失了創造力?在寫下這個題目之前我本來想用另外題目,那就是《為何中國人沒有創造力》。但我覺得那個題目太殘忍,我的情感上難以接受,也與現實不符,畢竟中國的孩子們和全世界的孩子一樣,都充滿飽滿的創造力和好奇心,只...查看詳情 -
讓大眾看不懂成了當代藝術一大標簽在南藝美術館,一名觀眾擺出與岳敏君作品同樣的造型。 欣賞中國當代藝術,觀眾大都直呼“看不懂”,而至于“看不懂”的原因,一貫的解釋是觀眾的欣賞能力有限,或思想深度不夠超前云云。然...查看詳情 -
當代藝術的陷阱和覺醒(續上期)中國國家畫院的《中國美術報》2014年第一期19頁刊登《蔣奇谷:水墨為什么沒有當代》(以下簡稱“蔣文”),該文的關鍵在“水墨”與“當代”兩概念。蔣文談到當代、當代藝術...查看詳情
-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