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初冬的上午,我應小和館長之約來到位于包河之畔 的亞明藝術館幫李老訓華先生挑選其書法展作品。李老雖是80歲高齡,但身體健朗,儒雅和藹,笑語盈盈,或許是長期擔任文聯領導之故,舉手投足之間都透露著那種揮之不去的文人氣息。他叫工作人員將其帶來的幾大捆已托裱好的書法 作品——攤開,讓我們在場的一員隨意挑選,自己默默地注視不干涉,極少發表自己的意見,只有遇到幾件同樣內容的作品時我們才征求一下老人的想法,決定取舍。因展出數量有限,不少非常不錯的作品我們也只好割爰了,我們當然也明白李老當時的滋味和心情,對一個藝術家而言,每件作品的誕生,都傾注著藝術家的心血,雖然在別人目丑妍有別,但即如同自己的孩子,他們永遠是父母的寶貝。
我和李訓華老不熟,也沒有交往,不過與李老也曾有過一面之緣,記得幾年前,李老在合肥的百花賓館舉辦了個人作品集首發式和小型研討會,本人也受邀恭列其中,當時,我最突出的印象是李老是安徽學林散之先生書法最好的一位,那本作品集除了少量的古法作品,基本是林散老的書風,尤以學林散老的行書和行楷書最佳,我一向對書家學時人的東西不以為然,甚至不屑,因為學時人的字大都趨于流俗,但看了李老學林老的字,使我頗感意外,顛覆了我的固執,李老能在在形不礙神的情況下,守住情性,規避流俗,極為 難得,堪為學時人的高手,心底下對老人也多了幾分尊敬和 佩服。當然在公開活動中是很難見到老人的蹤跡的,后來聽 書界一些與之有交往的朋友說,李老退休后則深居簡出,隱 于市井,潛心向學,這種淡然的心態頗有遁跡紅塵暄囂,放逸硯田翰墨之古風。
事實果不其然,至少是6年后的今天,當我在貪看李老 作品時眼睛是一亮的,反復梭巡著每件作品,唯恐遺珠。李老眼下的作品已基本脫略林散老的形跡,這幾年來他改弦易轍,陶冶八大,煎熬提煉,逐漸有了自家面貌,凝練干凈、爽朗堅韌的線條以及從容不迫的結體,都源于他對大書法及人生際遇的解讀,清高拔俗的氣格是毋庸置疑的,筆下雖無八大的荒寒高古,不近煙塵的凄冷,但坦露的時代氣息卻是契合的,就筆墨當隨時代而言,今天的李老也絕非昨曰的八大,心境不可模仿,歷史不可重復。不過他那淡然樸茂,曠朗無塵的意蘊卻也是八大書法中所見不到的,很顯然,李老是一個成功的學習者,他告訴了我們今人學古人書法去什么,留什么的問題?年屆80還變法!李老堅守自律,涅槃重生,這是何等可貴!作為后學,我真誠向李老鞠躬!
我慚愧沒有和李老深入交往過,對他的一些境遇也還無 從了解,就從目前李老的書寫狀態看,若天假有年,那種渾然蒼茫,人書倶老的預期是指日可待的!我這樣想著,走出 亞明館,昏脹的腦袋被一陣寒風吹得清爽了許多,抬眼望去 冬陽下的包河,幾片落葉劃過河面,顯得幾分清肅與恬靜, 清癯的枯荷固執地在澄澈的水面裸露著書法般的線條勾畫 著美麗的冬景,愉悅之情油然而生。駐足之余,豁然又想起剛剛過目的李老書法,自然、生命、書法,書法、自然、生命就這樣一直交織著,我愛書法,更愛自然。
2014年12月6日于九溪山房(作者系安徽省書法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安徽省直書協副主席)
堅守心靈的凈土——讀李訓華先生書法 劉云鶴
堅守心靈的凈土——讀李訓華先生書法 劉云鶴
堅守心靈的凈土——讀李訓華先生書法 劉云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