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寫下這個題目之前我本來想用另外題目,那就是《為何中國人沒有創造力》。但我覺得那個題目太殘忍,我的情感上難以接受,也與現實不符,畢竟中國的孩子們和全世界的孩子一樣,都充滿飽滿的創造力和好奇心,只是這些寶貴的能力在教育系統中被扼殺了,所以還是用“失去”這個詞比較恰當。
創造力到底是什么樣的能力呢?創造力與人類的關系究竟如何?卡西爾在其名著《人倫》中,對人類進行這樣的定義:人的本質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也就是說,當我們在進行創造的時候,我們才是真實的人;如果我們喪失了創造力,那就意味著我們的本質被蒙蔽了。那么,我們中國人作為人類的一員,我們天賦的創造力是如何被蒙蔽的呢?
要追問創造力如何被蒙蔽,我們需要先知道創造力位于何處?因此,我們需要介紹一下“存在”,這個概念。創造力與“存在”概念緊密相聯,如果我們不理解存在的概念,就無法講述什么是創造力。
在前面一篇文章<創造的起點是靈感嗎>一文中,我比較詳細的解釋了什么是“存在”,存在”就是一切事物的終極起點,除了存在”是自足的以外,其他所有事物都是被“存在”所創造的,因此存在就是創造著的本體。宇宙有一個創造它的存在,也許是上帝也許是理念,但一定有一個終極的起點;對人類來說,存在”就是我們的情感和自由意志,當我們仔細的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那么,我們就貼近了存在,也就貼近了創造的起點。
但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教育中并沒有“存在”這個概念。類似的只有一個叫本質的概念,但本質和“存在”完全不同,所謂的“本質”概念,只是描述某種形式和規律,它并沒有創造力。比如在我們的教科書中,人的本質被稱為: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關系會創造嗎?很顯然,不可能!在我們的觀念體系中,并沒有給“存在”這個創造的源泉留下一個位置,我們之所以缺乏創造力,就是因為我們的觀念體系有著這么一個重大缺陷。
在我們的教育中,創造被認為是思維的結果,即認為我們可以通過思考實現創造。而這絕對是不可能的,相反的是,思考會阻礙創造。在中國的學校里,我們被教育要觀察自然而不是體驗內心,它宣揚通過在觀察中思考,就會獲得創造力。但這可能嗎?六十多年的時間已經給出了答案,我們越是開動我們的思維,越是主動的思考,我們就越遠離了創造。
現代的心理學和哲學研究已經證明,思維并不是意思的起點,人類在開始思考之前需要很多的先決條件,就像一臺電腦能夠進行運算一樣,他必須已經被預先編寫好了許多復雜的程序。即使進行1+1=2這樣的簡單運算,計算機也必須預先有相應的程序被預先設計好!所以,當人類進行最簡單的思維時,都已經有更復雜的程序預先運行。康德對人類的理性思維進行了研究,他認為:人類在思考之前必須已經先產生概念,而任何一個概念的產生都需要用到幾個"預先的工具",一個是全稱的“量”,一個是用來定義的“質”;康德將這些構建概念的“預先的工具"總結為四組范疇。這四組范疇位于思考之前,我們需要先要有基本的范疇,然后才能夠建立概念,然后才能開始思考!也就是說,思考已經是一個復雜程序的結果,它絕不可能成為創造的起點。
我們還可以用電腦的運行方式來做一個類比:電腦的運行就好比我們的思維在思考;電腦的運行可以處理很多數據,但是電腦不可以自己編程序,因為電腦也是被人所設計的產物,只有設計了電腦的那個人類的頭腦,才可以接著進行新的程序的創造。所以,我們的思維也不可能編寫“新的程序”,它只能運算已經被設計好的“程序”。對人類來說,我們只有找到創造我們思維系統的那個“存在”,我們才算找到了創作的起點,只有那個“存在”才是真正的程序員,才能夠讓我們繼續進行創造。
由此可見,我們如果想依靠思維進行創造,就如同想讓電腦自己進行程序設計一樣,是不可能的!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找到那個創造了思維系統的那個"存在"呢?呵呵,這個問題可能不可以這樣來問,因為“存在”不可能被找到,而是我們被“存在”所找到;“存在”就是在思維的身后為思維提供基本支撐的支持者,思維可以思維一切,卻唯獨無法思考“存在”,就像探照燈可以照亮一切,卻唯獨無法照亮自己。“存在”是創造一切的自由意志,而思維只是被“存在”所塑造的工具而已。
那么,那個自游自在的“存在”他什么時候才能找到我呢?他什么時候才能顯現,從而讓我具備了創造力呢?這個擔心其實是多余的,因為“存在”從不曾離開,它只是被我們的思維所蒙蔽而已。很多藝術家都說,靈感總是不期而至,只要我們放松,真實的的傾聽內心的聲音,靈感就會降臨。對每一個來說,我們應該接受內心意志對我們的支配,而不應自作聰明的去支配自己的自由意志,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成為了“存在”。
一個年輕的歐洲設計師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創造就是盡情地享受生活,放松你的心情,然后靜候靈感的到來!靜候這兩個份外的傳神,它揭示了存在的奧秘,也揭示了創造的奧秘。所以,對當下很多中國的藝術家來說,你們與創作的距離就是你們與自己內心的距離。
我們的教育不停地讓我們遠離自己的心靈,于是,我們與自己內心的距離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遙不可及的距離,這個世界上最近的距離被我們人為的改造成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當我們傲慢的站在思維的大地之上,而將創造思維的那一個“存在”拋在了遙遠的迷霧之中,則我們也被逐出了心靈的家園;當我們已無法再看清“存在”,也無法再體驗"存在",我們就不可避免的喪失了創造力;更可怕的是,我們甚至已不承認“存在”的存在。
我們腳下這塊夯實的思維大地,雖然給我們提供有力的支撐,但是它是被創造的結果而不是創造的起源,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這里,那么我們將永遠沒有創造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