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影像時代的油畫家-----趙勁松當今社會,攝影、攝像、電影、電視、數碼影像、電腦排版印刷、計算機圖形設計等新型影像技術正在傳統的繪畫形象世界之外又建立了一個更為龐大的形象世界。而這一世界也不斷的侵入傳統世界。 正是由于攝影作品的低...查看詳情 -
吳湖帆:待五百年后人論定吳湖帆生于1894年。祖父吳大澂是有名的文字學家、金石考據學家,家藏書畫古器名重江南。報國無門,吳大澂便將一生的才情移在孫兒吳湖帆身上。吳湖帆也很早閃現了繪畫天賦,家中的桌椅、墻壁、地板上都曾留下他...查看詳情
-
從生命美學到生態美學上世紀90年代,生命美學開始成為美學研究的新方向,引人矚目。同時有人把生態美學稱為大生命美學,它的根本性質是從生命的普遍聯系當中來看待生命。所以不論是生命美學還是生態美學,都難以否認生命是美的重要...查看詳情
-
認知眼光與20世紀中國畫傳統派之命運一、矛盾與簡單——“熟悉化”之知識經驗 關于二十世紀中國畫傳統派,即便今日,我們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都難稱客觀,多混亂而缺乏標準,往往出于某種判斷需要而加以肯定或否定,缺乏相對謹...查看詳情
-
許江:藝術不能只有一種解釋“美術創作需不需要有中心思想?”專題 關于三年級小學生提出“吳冠中的畫中心思想是什么” 我覺得問這個問題很正常,說明這個孩子在思考,他不僅僅想要了解他看到的東西,還希望了解...查看詳情
-
吳為山:我看蘇天賜先生藝術的當代意義吳為山(左起)、熊秉明、蘇天賜 蘇天賜為吳為山所畫的肖像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當蘇天賜先生清新富有詩情的油畫出現于畫壇時,一種迥異于文革“紅、光、亮”,而富于意味、富于...查看詳情 -
蘇天賜:我站在畫布面前蘇天賜作品 《黑衣女像 》(83×68 cm) 1949年 蘇天賜與熊秉明 相關鏈接: 吳為山:我看蘇天賜先生藝術的當代意義 中國現當代美術家研究系列:調和中西·蘇天賜藝術研討會 ...查看詳情 -
陳丹青:圣彼得堡臨畫記八十多年過去了。歐洲與俄羅斯各大美術館的館員與官員,已經換過好幾代人。除了館內積存的歷史檔案,恐怕很難找到上世紀負責為中國畫家登記臨摹的當事人。他們記得那些中國臉嗎? 吳作人臨摹的德拉克洛瓦《希阿島...查看詳情 -
陳丹青新書“笑談”魯迅:臉很酷骨子卻風流陳丹青:不是拿個學歷你就成藝術家 陳丹青身上能窺見魯迅的氣場 陳丹青新書“笑談”魯迅: 《笑談大先生》下月上市,昨日陳丹青接受華西都市報獨家專訪 “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查看詳情
-
毛焰:我的生活和創作是兩個極端藝術家毛焰 記者:藝術市場的起伏對你的創作是否有影響? 毛焰:市場對我的影響太大了,繪畫的目的是什么,繪畫最初的理想是什么。如果你沒有經歷這些影響,你本身也是很脆弱的,對自己是無知的。我很克制,十年...查看詳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