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話魏海燕:信息公開是信任的基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武漢人從最初的封城引起的恐慌不安,到情緒多變,再到困頓壓抑。其中的藝術從業者們也因自我隔離而有了孤獨而反省的時光。在疫情的沖擊下,國內的美術館與畫廊等藝術機構被迫無限期閉館...查看詳情 -
藝者凌加春:嘉興美術館20周年記凌加春雖主持嘉興美術館(嘉興畫院)工作近六年,但凌加春骨子里還是位藝術家。其早年就讀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嘉興美術館館長(嘉興畫院院長),浙江省版畫家...查看詳情 -
錢謙益:紅豆館里柳如是,絳云樓外人已非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世稱虞山先生。明末清初散文家、詩人。明末文壇領袖,與吳偉業、龔鼎孳并稱為江左三大家,瞿式耜、顧炎武、鄭成功都曾是他的學生。蘇...查看詳情 -
疫情之下的批評寫作|朱浩云:用激情和靈感去創作是我的理想和追求2020年1月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席卷神州大地,引發了整個中國,乃至世界性的災難。面對這場牽動億萬人的瘟疫,藝術家、策展人、批評家紛紛拿起畫筆、打開電腦,力所能及地做出一絲行動,期待著疫情消散的...查看詳情 -
疫情之下的批評寫作|佟玉潔:用文學和影像闡釋人與歷史和現實的關系2020年1月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席卷神州大地,引發了整個中國,乃至世界性的災難。面對這場牽動億萬人的瘟疫,藝術家、策展人、批評家紛紛拿起畫筆、打開電腦,力所能及地做出一絲行動,期待著疫情消散的...查看詳情 -
藝術是天然排斥大眾的嗎?本文的兩位作者,藝術家、作家尼娜·杜布羅夫斯基(Nina Dubrovsky)和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在威尼斯雙年展上感到,藝術界似乎在有意制造“排斥感本身”。一方面,先鋒派藝術家提出了創造力的普遍性和“...查看詳情 -
評論:有些展覽二三十年前是先鋒 放到現在則滯后有些展覽,如果放在二三十年前是有意義的,放現在則淪為滯后的先鋒。一直保持作品本身品質的杜尚才是真正的觀念藝術大師,百年之后,現在直面他的現成品,依然能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 畢加索 在安提比斯夜釣 油畫...查看詳情 -
書畫重要的是創新而非傳承林風眠 江南 65×65cm 紙本設色 1961年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藏 “要傳承好傳統藝術”,這個要求對于戲曲表演、樂器演奏等藝術門類來說是完全成立的,甚至是第一要務,但對于書畫領域而言似乎顯低,因...查看詳情 -
物之魅力:當代中國“材質藝術” | ARTFORUM展評“物之魅力:當代中國‘材質藝術’”展覽現場,2019. 圖為尹秀珍作品《變化》,1997. ? Museum Associates/LACMA.從非繪畫的視角觀察中國藝術發展是一個可行的想法,但發明一個宣言式的專有名詞似乎多此一舉。由巫鴻聯合...查看詳情 -
藝術的秩序與創新的傳統桃花庵圖(國畫) 尹滄海 錢鐘書在《中國詩與中國畫》中提出,傳統是穩定時期內風氣長期延續而沒有根本變動的結果,傳統有其惰性的一面。而事物由舊而新的演化又迫使傳統通過變化而應變,于是會產生相反相成的現...查看詳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