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席卷神州大地,引發了整個中國,乃至世界性的災難。面對這場牽動億萬人的瘟疫,藝術家、策展人、批評家紛紛拿起畫筆、打開電腦,力所能及地做出一絲行動,期待著疫情消散的那天到來。為此雅昌藝術網和藝術頭條采訪了諸多藝術界人士,讓他們談談疫情期間關于藝術創作、策展、寫作的思考。
下文為雅昌藝術網專欄作者朱浩云關于藝術寫作相關問題的采訪。

陳挺通為朱浩云畫像(梅州林風眠研究會顧問)
最近疫情期間在干嘛?
朱浩云: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瞬間讓整個社會來了一次急剎車,幾乎親朋好友之間的交往處于停止狀態,馬路上空空蕩蕩,公共場所也變得前所未有的安靜,人們只能呆在家里,不出門或許是最好的防護。我作為NBA迷和雅昌的忠實讀者和作者,自然可以在家看看NBA圖文直播和雅昌的網頁及自己感興趣的藝術話題。
這段時間是不是更有利于藝術的寫作,有什么思考?
朱浩云:這段時間由于疫情的嚴重性單位一再延遲上班時間,故非常有利于自己的藝術寫作。之前,由于工作忙的問題,寫的文章大多時間性較強,這次我有時間可以重點思考寫些有一定深度,或是沒有時間局限的文章,換言之,可寫些經得起時間和歷史考驗的文章。
目前,已在雅昌發表了《康生憑啥叫板郭沫若和齊白石》,反響不錯,國內不少媒體做了轉載。還有一篇是美術理論文章——《想象才是繪畫的最高境界》,這個觀點由于是我提出的,一方面需要大量材料來佐證,另一方面還需要得到美術界認可,同時,要經得起時間和歷史考驗。所以,對這篇文章我已思考了幾年,一直沒有動筆,這次防疫在家給了我大量的時間,把我夢寐以求的文章完成了,感覺如釋負重。這篇文章近日已發給雅昌。
覺得疫情來臨,對于批評家們的寫作和思考是否產生影響?
朱浩云:對突如其來、始料未及的新冠疫情,特別是國家每天公布的患疫和死亡人數,讓我感受到了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也讓我想起了保爾?柯察金曾經說過的: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對于每一種生物來說都只有一次。生命是有限的,是短暫的。所以,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用激情和靈感去創作更多受讀者和市場歡迎的文章,這是我的理想和追求。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