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
在技術世界里,開啟藝術與設計的全新變革隨著數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進程,最初只是源于制造業的“數字雙生”(Digital Twins)這一概念,其應用范疇早已超越了原本的行業壁壘,不僅極大地影響了當下藝術和設計的走向,成為其各門類實現創新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也...查看詳情 -
禹羅+阿曼專訪:歐盟與中國進一步加強文化藝術領域的合作隨著具有重要意義的中歐投資協定的正式簽訂,中國與歐盟將深化經貿合作,同時將進一步加強文化藝術領域的合作。對此,歐洲著名的藝評家阿曼與中國知名設計師禹羅共同做出了表率。據悉,這種跨國跨領域的友好合作將進...查看詳情 -
閆燁談藝術北京“圖像的認知與轉變”實驗展“圖像的認知與轉變”實驗展展覽現場2020年12月18日,“2020藝術北京 ·發現”在北京利星行文化藝術中心開幕。藝術北京持續對藝術教育領域的關注和發現,本次展覽藝術北京與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五工作室,共同推出“圖像...查看詳情 -
范迪安:虛擬策展實驗項目推動人才培養與學術建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接受藝術中國專訪2020年10月30日,教育部發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中央美術學院“虛擬策展實驗項目” 獲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該評選經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申...查看詳情 -
劉萬鳴談“中國素描”:素描的意義劉萬鳴徐悲鴻 男人體1924年 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受訪者:劉萬鳴(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采訪者:向謙(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藝術學博士)向謙:劉老師,您好!11月19日,“中國素描——...查看詳情 -
安楊訪談錄:朱發東-尋找未知的人生安楊訪談錄:朱發東-尋找未知的人生安楊女士(以下簡稱安)采訪藝術家:朱發東(以下簡稱朱)安:朱老師先從什么時候畫畫開始講起吧,記憶當中最早畫畫的記憶。朱:我記得上初中那個就跟那個老師,當時那個老師是班...查看詳情 -
從傳統到當代,如何建構我們的學科邏輯?——關于“遠·鑒”的一次學術對話“遠·鑒”展覽現場,左為泰祥洲作品,右為喬曉光作品2019年12月,一場特殊的視覺展覽在嘉德藝術中心拉開帷幕,這個名為“遠·鑒——傳統與未來的轉換圖式”的展覽由林松策劃,參展藝術家為泰祥洲、黃鋼與喬曉光。展覽名稱中...查看詳情 -
壓抑與宣泄 偽裝與誠實 ——藝術家Noma創作訪談錄在12月再度來襲的《墨聆畫韻Dazzling Summer in Melbourne》當代藝術年度分享會上,韓國藝術家NOMA在開幕式現場即興創作的作品,給我們帶來幻妙的視覺盛宴和心靈洗禮。他的作品從創作技藝到對情感內核的表達都別具一...查看詳情 -
“無展覽不人生” —— 中國美院院長許江談高校藝術博物館“無展覽不人生”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院院長許江談高校藝術博物館 歲末年初,“新時代全國高校博物館、美術館的建設與發展――全國高校博物館、美術館工作年會”在杭州中國美術學院舉辦。文化和...查看詳情 -
安徽文藝的新思路與新舉措改革開放以來,安徽文藝展現了江淮兒女砥礪創新、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新時期以來,安徽文藝界更加銳意進取,不斷摘取中國文藝界至高殊榮,安徽文藝創作呈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在“新時代”的文藝“新姿態”中,安徽...查看詳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