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紐約評論人:白色的墻不適合當代藝術(圖)掛在灰色墻面上的藝術品是不是看起來要好一點? 新浪收藏訊 我們已經習慣了博物館和畫廊的白色立方體環境。一件藝術品掛在白色的墻上,這是再尋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了,而藝術評論家Linda Yablonsky最近卻...查看詳情 -
評論:中國當代藝術的意義何在中國當代藝術在今天幾乎已是人人皆知的名詞。尤其在藝術界,好消息和壞消息幾乎都和它有關。正像評論家朱其所說:“這個詞越來越像一個籮筐,好像什么東西只要扔進去,都是當代藝術。它在中國正在變成一個...查看詳情
-
紫泥鴻爪 潛心傳承:記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昌鴻閔德強 中國紫砂舉世聞名,這里孕育了許多杰出的陶藝家,誕生了無數令人驚嘆的傳世佳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昌鴻作為顧景舟的一脈傳人,他博采眾長,把陶藝、書法、繪畫、篆刻、治印等集于一體,從形式和...查看詳情
-
太湖藝苑飛出金鳳凰 記王林仙紫砂藝術林夕 當今紫砂藝界,風云涌動的陶林藝海,已是高手如云,名師出類拔萃的大觀世界。如若漫游在中國陶都陶瓷城,倘佯在千姿百態的紫砂王國里,當你在目不暇接的當兒,突然有一道霞光似的霓彩在眼前閃爍,這就是...查看詳情
-
靈魂的伴侶 解讀范衛平的紫砂緣陶哲 在我看來,古今中外,但凡被稱為藝術家的人,都必須要有一顆至清至純而且無比“自私”的心,這種自私不是狹義上的,而應該上升到心靈、靈魂的層面。唯有“自私”,才能讓藝術家拋開一...查看詳情
-
半生磨難:記書法家林散之感人的事跡書法家林散之 林散之的父親林成璋是一位天性誠厚、無意功名的讀書人,其個性與學養對林散之有直接的遺傳與影響。林散之三歲即喜寫寫 畫畫,五歲能對物寫生,六歲入塾讀書。自此至十三歲,七年間讀完《百家...查看詳情 -
我所認識的文博大家王世襄《煙云儷松居: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實錄》,榮宏君著,上海三聯書店2011年1月出版 2009年11月28日,王世襄先生走完了他95年漫長而又充實的人生路,作別了這個曾經給過他許多痛苦,也給過他無限歡樂的大千...查看詳情 -
馬永安:創新改變了中國書法史曾擔任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和中國亞視書畫院等藝術社團的副秘書長、秘書長等職務。2005年被聘為華夏藝術學院教授;2007年擔任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秘書長兼副主席、中國美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2008年擔任中國藝...查看詳情
-
周華君為寒冷的冬天帶來一絲暖意周華君荷花 (圖片來源:博寶寶珍商城) 周華君荷花 (圖片來源:博寶寶珍商城) 【博寶藝術網訊】博寶藝術評論員懷秋撰文 我國自古對于荷花有著特殊的情感,許多文人墨客也毫不吝惜對于荷花的贊美,在...查看詳情 -
彩墨畫:尋找走失的顏色在2007年的保利春拍中,吳冠中的《交河故城》以4070萬元成交,創出當代水墨作品成交紀錄。 在2009年蘇富比香港春拍中,林風眠的作品《漁獲》以1634萬港元成交,創出當時藝術家個人紀錄。 在巨幅彩...查看詳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