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葉劍青:由《十三》展想到的文/ /葉劍青西方當代藝術所能達到的那種由內而外的自如和完成度確實是我們目前非常缺乏的。我們的藝術從魏晉到宋之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魏晉時候的文藝就像是一個青少年,整個狀態充滿了少年的活力,思維結構也很緊...查看詳情 -
桃源何須武陵尋 徑在平尺方寸間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一篇問世,尋得武陵桃源成為了文人騷客的理想之一,此等人間仙境、福地洞天,讓人心馳神往。歷朝歷代,總有人想沿著武陵溪行,欲見那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林仙境。再...查看詳情 -
費德?科?盧格創作“煙囪系列”致敬莫奈的“滑鐵盧橋”Federico Luger,煙囪,2013年. 布?丙烯, 50 x 40 cm費德?科?盧格(Federico Luger)于2013年-2016年創作的“煙囪系列”(CHIMNEY 2013-2016)的靈感來?于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繪于1900年?1904年著名的“滑鐵盧橋系...查看詳情 -
畢加索與牛:走過的路可以連線成一只“彌諾陶洛斯”牛是畢加索最愛的動物之一,作為西班牙人,他是斗牛場的常客,又在古希臘神話中的“牛頭怪”彌諾陶洛斯身上看到了自己。畢加索曾說,“如果我走過的所有道路都標記在一張地圖上,并連接成線,那么看上去可能會像一只彌...查看詳情 -
文藝觀察 | 彰顯行業新風正氣 推動文藝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文藝工作者崇德修身、從藝做人提出明確要求,深刻闡述了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應該走什么樣的人生之路、藝術之路這一重大命題,為做好行風和職業道德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查看詳情 -
古往今來牛文化里的事業、親情與愛情牛作為人類最忠實最親密的動物朋友,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文化信仰、民風民俗息息相關,同時也出現了許多與牛相關的典故,這些教義思想又以圖像的方式出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就讓我們通過與牛相關的典故與圖...查看詳情 -
文藝觀察|肩負時代使命 弘揚擔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一刻都離不開文藝的滋養...查看詳情 -
文藝觀察|大力弘揚創新精神 轉變文聯工作方式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創新發展,在多次講話和論述中反復強調“創新” 。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變化。隨著我國...查看詳情 -
“液態之愛”——用現代聲響文化探索當下人與社會聯結齊格蒙·包曼(Zygmunt Bauman)文/龐雪姣“渴望與人相系,卻更恐懼被就此綁死。害怕孤單,所以找人同行,但新的不安卻從別處涌現。在液態的愛里,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聚合,一次又一次地分離。”社會學大師齊格蒙·包曼(Z...查看詳情 -
色彩之源——周春芽《人物》(1984)鑒賞周春芽 人物 布面油畫 1984年 簽名:1984.9 周春芽 52.5X37.5cm文/岳文豐在當代中國畫壇,周春芽的作品個性鮮明,令人印象深刻。他們那一代于上世紀80年代初嶄露頭角的藝術家,從傷痕藝術起步,在一種濃郁的批判現實...查看詳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