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篆刻為何不能少“古意”且飲墨沈一升 吳昌碩人長壽 齊白石篆刻是中國古老的藝術。與其他藝術門類不同的是,時至今日,“古意”仍是篆刻是否具有“高格”境界的重要基因。但篆刻不能止于模古,與時俱進、不斷推陳出新,仍是它生命價值所在。“古”...查看詳情 -
-
-
再生資源文創藝術全國巡展(西安站)線上作品征集變廢為寶的藝術創造垃圾分類成為時下熱點,“今天你垃圾分類了嗎?”“你是什么垃圾?”等聲音一時間以王者態勢成為街頭巷尾的新晉問候語。這不僅是社會豎起的全民警戒線,更是大自然的危機警告。拒絕浪費、厲行環保,共...查看詳情
-
身懷書畫之長的文人墨客如何秀出自己的筆底恩愛近年來,隨著時代變遷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節日受到了不小沖擊。這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上古傳說中,農歷7月7是天上癡男怨女牛郎、織女一年一度鵲橋相會的日子。現如今,七夕情人節慢慢已成為青年男女們追崇時尚、...查看詳情 -
脈脈不得語:七夕文物中的似水柔情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這首《乞巧》是一首不甚出名的唐詩簡潔道出這個浪漫節日纏綿的兒女情長清陳枚月曼清游圖冊七月桐蔭乞巧,現藏故宮博物院七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查看詳情 -
百逾幅畫像繪寫甘肅八步沙“六老漢”38載治沙艱辛歷程21日,為“時代楷模”立像——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專題美術作品展于甘肅武威正式開展。展覽共展出104幅寫生畫像,用藝術的手法繪就了三代人的治沙成就。38年來,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扎根荒漠,子承父業、代代相傳...查看詳情 -
140余件青銅器為你解鎖金文世界最早的“中國”是什么意思?武王伐紂是什么時候進行的?西周的冊命典禮要經過哪些程序?在近日開幕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上,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可以找到。此次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陜西省文物局...查看詳情 -
用畫筆講述一帶一路故事絲綢之路——向世界敞開之門(油畫)雷米·艾融(法國)中國國家畫院供圖不久前,《“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外藝術家們申報創作的近200件美術作品集中展出,展品涵...查看詳情 -
美術作品多角度呈現脫貧攻堅歷史進程農耕圖(中國畫) 齊白石“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日前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出的550余件(套)作品,表現了脫貧致富、生產建設、教育醫療、扶貧救災、抗疫與復工等主題,其中大部分為中國美術館館藏...查看詳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