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思政課理論與基層調解實踐的深度融合,進而深入宣傳基層治理創新成果、展現基層調解工作的生動實踐,近日,西安美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三下鄉”團隊走進長安區大兆街辦先鋒新村,用5天時間開展調研宣講,既見證了這份治理智慧,更以藝術力量為基層治理注入新活力。
為摸清調解室的“治理密碼”,團隊首先與村干部、調解員召開座談會,圍繞“調解機制如何建立”“矛盾化解有哪些妙招”等問題深入交流,明確了調研主線。隨后,隊員們以“入戶訪談+線上問卷”的形式走訪64戶村民,在“拉家常”中收集到“有矛盾就先找調解室”“村干部對我們很上心”等真實反饋。從“聽介紹”到“親體驗”,團隊對調解室的治理邏輯有了更立體的認知。
調研中,團隊更以藝術專長將“認知”轉化為“行動”。宣講會上,他們跳出傳統模式,用《鄉政府辦公室》《基層治理的樣本——楓橋經驗》等美術作品,引出先鋒新村“三分鐘服務圈”“三聽四診”等調解經驗,用手繪流程圖拆解“糾紛受理—情理疏導—達成共識”全流程,將抽象規則轉化為村民能看得懂的“步驟圖”。影像展上,20余張紀實照片定格調解員走訪、村民握手言和等瞬間,配文“王大叔家的菜地糾紛在這里化解”等樸實說明,讓村民在熟悉的場景中讀懂“矛盾能在家門口解決”的道理。此外,隊員們還為40余名村民拍攝生活照,從田間勞作到院落閑談,用鏡頭記錄鄉村溫情,讓專業服務成為校村情感聯結的紐帶。
此次社會實踐,教師與學生近距離感受了基層實踐中的調解智慧。一方面,深化了師生對基層治理的理解;另一方面,成功探索出“藝術賦能治理”的創新路徑,其中“實踐+藝術”模式成效突出,不僅將村民對調解室的認知準確率提升60%,而且為藝術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樣本,有效拓展了藝術服務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的深度和廣度。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