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博物院,國家級綜合性博物館,承載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見證了華夏大地的文化變遷,給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遺產。
2025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百年,同時北院建成,故宮將迎來雙院時代,是對中國文化和藝術發展的一次重要推動和促進,必將載入中國藝術史冊。值此盛事,特邀多位藝術名家共同為故宮百年華誕獻上藝術厚禮,本次重點推薦當代藝術家華鳥老師,讓我們一同窺見中國式現代化藝術發展脈絡,為未來藝術創作提供寶貴啟示與影響。

《1500印》十大組印系列
為紀念故宮博物院建院百周年,華鳥發表的《1500印》作品是將印章這一世界非遺技藝與當代觀念結合,以篆傳情,用非遺獻禮。
《1500印》是經過八年而篆刻創作完成的,由1500多方印章組成的的十大系列組印,并制作相應的印譜數百冊;將印石、紙張和印泥的物質性與創作題材的精神性交織而產生的張力,以及驚人數量的印章和印譜,這是一大創舉。

《十二本命佛》朱白文12方
華鳥,當代藝術家,中國當代前瞻型藝術家。以《宇宙系列》、《圓系列》、《瓷與石系列》、《無限系列》、《共生系列》、《X&Y系列》《1500印》等為主要代表作。
自幼丹青,2009年入選《中國優秀藝術家油畫排行榜500位》。《第十三回世界易經大會》授予世界易學文化和諧大使獎、世界易經大會學術導師獎、繪畫藝術大師獎。參與國內外展覽,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院、美術館、機構以及藏家收藏。
國家一級美術師。CCTV《藝術傳承》欄目特聘客座教授。CCTV《中國藝術家》欄目終身藝術顧問。美國道格拉斯大學藝術榮譽博士學位。

《八十八佛》朱白文88方
評論:
“凡讀過華鳥這些年來創作的大幅繪畫作品的朋友,大都以為她就是一個從事當代藝術創作的畫家。其實,華鳥是一位從傳統藝術出來的藝術家,她曾經師從海派巨擘吳昌碩一門的曹簡樓先生,學習傳統的書畫篆刻,后又隨海上石雕名家丁偉鳴先生研習篆刻一道,因此篆刻藝術的創作于她而言,不是新學,而是再作馮婦而已。
華鳥是一位有思想并有意思的藝術家。以我對于當下的中國視覺藝術界、特別是書畫界所觀察到的經驗,大抵做當代藝術的,是絕不會去做傳統藝事的,做傳統藝術的也不肯去玩當代觀念表現的,然而華鳥是個例外,她模糊了當代藝術和傳統藝術的邊界,不僅把當代藝術做得風生水起,傳統藝術也未放下——傳統的書法、國畫、篆刻藝術的創作,在其近年來的藝術生涯中也占了不少比重。她創作的朱、白文《心經》組印、《十二本命佛》、《八十八佛》、《二十六菩薩》、《五百羅漢尊者肖形印》、《易經箴言》、《道德經箴言》、《花草藥集》,《對句章》組印等作品,可見其用心所至。
——朱來扣(藝術評論家)

《心經》組印 朱文51方
評論:
刻“心經”這類佛學名典還是很有“風險”的事:按“對應”美學原則,你得讓篆刻帶上“心經味”,就是說,你不能只由著自己的性子刻畫;因刻“心經”與刻人名比,得帶有特殊的佛學烙印,即得帶上特有的文化意蘊,說得簡單些,那50個印章,既然都取自于心經,那就至少得統一有“禪意”,甚至還得根據每個印章的不同內涵,給予藝術定位,其中還得考慮怎布局等等。具體起來,還得透出特殊的氣息、趣味,落實對應的刀法、線條等。
所幸慰的是,華鳥在這方面可能是意識到的,所以在許多時候,她的作品中都有一種不溫不火的情態,好像真的沒有什么肝火,這倒是弘一法師筆下的氣息,如真這樣,那是種什么境界了?那是很值得歡欣鼓舞的。
——方立平(文藝評論家)

《二十六菩薩》朱白文26方
闡釋:
我在篆刻全過程中,首先選擇印石,根據印石的天然紋理和顏色進行創作,因石施藝、因色取巧?,主要材料:青田石、壽山石、廣東綠和山炮綠、云南水墨凍石、四川雅安綠等印石。
在決定內容、設計和篆刻時,通過多年對佛學、道德經、周易、花草藥等傳統題材的研究和積累,將這些題材與當代問題以及視覺進行對話,對各種印石進行最大程度的活用;?萬事萬物皆可入印;在方寸間盡顯舒卷從容,游刃有余,邊款抄刀需如筆書紙,渾厚生動,點畫光潔,具有刀筆融合之趣味。目的都是將歷經億萬年的美石變成各種題材的組印。

《十六佛》朱白文16方
中國有常言:庚子多災。我切換了創作的系列,2020年疫情期間專心篆刻。在對命運不可控的實際體驗中,保持那種對好運和美好的祈求,對人生態度向善和肯定的?方向的行動中,我完成《1500印》和《X&Y系列》等作品,就像迎接未來的創作果實,如獲新生。人類在現實中重蹈覆轍。跨過了鮮血的祭壇。福澤重生。

《五百羅漢尊者肖形印》人物朱文500方
生命有目的嗎?如果有,那就是在縱向提升認知,直達對宇宙以及生命本質的認識。
什么是值得我創作的?這意味著是否值得用生命去創作。
在大時代、全球化的、AI時代的面前,是不是有種焦慮?盡管種種情形的日夜突發,我思考的那種詩意的、古典的、哲理的、那種慢的意義,讓人依依不舍,我想著終有一天要完成的那些篆刻作品的思緒不斷變強。

《五百羅漢尊者肖印鏡相圖印譜》華鳥制作
2009年篆刻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即世界公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今社會日新月異,作品有思想就是藝術家在思考傳統和當代的辯證和融合。在沿著印章的形成及沿革發展史實上,我創作出幾千方印。
篆刻,就是要將生命的存在落實到刻刀的動作中,就是要有本事去開石,為自己與遠古、與信仰、與靈魂連結,在精神和物質的存在中不斷往返,將心思銘落于天地方寸之石,成為文字、圖案和符號,在過去、現在、未來的的三角區域中,將印石與篆刻的連接視之為無法抗拒的珍貴的實踐,從而確認一種生命的狀態和價值。暗藏著關于工業文明帶來的拷問,以及守護那份無法被算法解構的信仰的、詩意的靈魂的隱喻。
——華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