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爾首日:安全、松弛、回春!
日期:2025-03-27 10:26:35 來源:artnet資訊
資訊
>香港巴塞爾首日:安全、松弛、回春!
2025 年的香港巴塞爾開幕的前三個小時,似乎顯得有些冷清。這也側面反應了展方在控制VIP分流上做的很成功:“First Choice”顯然只發(fā)給了數(shù)量有限的藏家,并在入場后將觀眾直接引導到通常訪客較少的三樓作為看展的起點。本地畫廊SC Gallery的香港藝術家周俊輝的特別項目“Interview the Interviewer II”, 描述了1997年回歸(正是在香港巴塞爾舉辦場地:香港會展中心此處發(fā)生)及一系列根植于香港及內地人記憶中的事件,在此情境下顯得既應景又荒誕。該系列作品在展前已售出部分,而三點后展位已經(jīng)擠的水泄不通,樓下的巴塞爾總展會入口也開始大排長龍。談到今年的香港巴塞爾感受如何,項目的策劃人本地策展人萬豐表示:“放輕松”——這也是歷經(jīng)疫情的壓抑、前兩年的“報復性”反彈之后的“自然而然”,也是今年香港巴塞爾在極度兩極分化的愿景與期待下最需要的“情緒”。縱然直觀的感受仍然是今年的人數(shù)并不如去年多(尚待官方公布數(shù)據(jù)),但從由M+年度派對啟幕的藝術周的頭幾天開始,就不乏“社會名流”的出現(xiàn)。姚明與汪小菲出現(xiàn)在畫廊與拍賣行開幕,而本日巴塞爾開幕后的三小時內,場內出現(xiàn)了袁弘、馬思純、馬云、李佳琦、張翰、張智霖、袁詠儀、魏化儁(魷魚游戲中的警察)等明星的身影,有的是配合媒體活動,有的則同時也是當代藝術的藏家。藝蔚閣創(chuàng)始人魏蔚(Rebecca Wei)用“春意盎然”來形容她的感受。魏蔚認為,今年香港巴塞爾開幕首日的人流量驚人,國際化程度明顯提升,尤其是來自歐洲的藏家重新回歸,亞洲其他地區(qū)的藏家也更加活躍,第一天到場的大藏家數(shù)量及其參與度明顯高于往年。得益于大灣區(qū)周邊展覽、銀行活動、香港的頂級畫廊和重磅機構展覽等、共同形成了明顯的協(xié)同效應,刺激了高凈值人群的積極參與。她還特別提到了一批重要的瑞士藏家團即將抵達香港參加展會,這對整體市場會帶來積極影響。作品方面,今年畫廊在作品選擇上更關注一級市場,意圖為亞洲藏家?guī)硇迈r的藝術品,尤其價格在20萬美元以下的高質量作品明顯增多,而百萬美元以上的昂貴作品則相對減少。在她的觀展過程中,豪瑟沃斯、卓納畫廊、佩斯畫廊、Thaddaeus Ropac畫廊、大田秀則畫廊、北京公社、魔金石空間等都給她留下較深印象。她表示首日觀展時間有限,后續(xù)還會重返展會觀看。此外,魏蔚提到,雖然二級市場作品相比以往價位稍低,但參展的二級市場畫廊依然表現(xiàn)認真,有不錯的成交記錄。“traffic surprisingly good”,她如此形容與畫廊主交流的感受,表示本屆展會的人流量和交易情況都遠超預期,現(xiàn)場氣氛與整體市場都令人振奮,她對之后的銷售成績也抱持樂觀期待。前蘇富比香港亞洲資深主管及首席拍賣官、IAM Art Limited創(chuàng)辦人麥景力(Ian McGinlay)表示,他覺得現(xiàn)場氣氛極為熱烈,這是疫情以來久違的熱鬧場景,來自亞洲及世界各地的朋友們齊聚香港。他表示市場真正的風向標還需看最終的銷售表現(xiàn),不過目前看來,無論是拍賣行還是畫廊,今年提供的估價和定價都更具吸引力,應該會促進更多交易,并有望吸引眾多新藏家的入場。ASE藝術基金會創(chuàng)始人、藏家張瓊在參觀了拍賣及巴塞爾展會后表示,本屆藝術周“有些自己心水的作品”。她認為,今年的香港巴塞爾出現(xiàn)了許多新鮮的面孔,部分畫廊為首次參展或之前未曾參與的畫廊。據(jù)她觀察,這些新進畫廊最初人流量較少,而在中國或亞洲市場品牌知名度較高的畫廊則明顯吸引更多觀眾,這種對比在上午尤其明顯,但下午三四點以后整體人流明顯增加,現(xiàn)場非常熱鬧。她認為本屆畫廊普遍采取了保守而穩(wěn)妥的策略,可能出于銷售業(yè)績的壓力,盡管現(xiàn)場熱鬧非凡,整體的驚喜感略顯不足,她所期待的年輕藝術家表現(xiàn)尚未有令她覺得特別意料之外的。另一方面,她特別提到展場內公共區(qū)域的一些裝置和雕塑作品較為精彩,尤其是德薩畫廊帶來的陸揚大型影像與裝置作品令她印象深刻。她注意到一些重要畫廊推出了具有策展感的展示方式,例如豪瑟沃斯重點呈現(xiàn)了路易絲·布爾喬亞,北京公社的王光樂以及里森畫廊帶來杉本博司等策展呈現(xiàn)。M+ Founding Patron王英菡的今年感受:“觀展熱情依然高漲,12點入場人流量未算密集,午后開始人潮涌涌,現(xiàn)場一度需要穿越人墻才能看全展位上的每件作品”,作品方面,“感覺畫廊打“安全牌”為多,雖然件件精品,但讓人眼前一亮覺得形式非常新穎的作品比去年數(shù)量較少,場內的主流還是繪畫作品。”王英菡收藏了David Kordansky畫廊南非藝術家Simphiwe Mbunyuza的雕塑作品,作品靈感源于對當?shù)夭柯鋬x式和圖像的長期探索,創(chuàng)作語境令人耳目一新。2025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共有240家畫廊參展,數(shù)量與去年持平,但其中約20%的畫廊名單發(fā)生變化。退出的畫廊包括Alison Jacques、Edward Tyler Nahem、Galerie Eva Presenhuber和Helly Nahmad等;新加入的畫廊數(shù)目大致相當,其中約一半仍在參加其他地區(qū)的巴塞爾藝術展。超過一半?yún)⒄巩嬂葋碜詠喬貐^(qū),新加入的23家畫廊則分別來自印度、澳大利亞、科索沃、尼日利亞、南非、美國、英國、德國以及大中華地區(qū)。而參展藝術家和作品也相當多元、豐富,從藝術史上的經(jīng)典,到本地新銳藝術家,都有相比去年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出現(xiàn)。從培根、德加、趙無極、朱德群的代表作品,到常玉、席勒的個展展位,Lin&Lin、Acquavella、HdM等畫廊帶來了眾多二級市場的大師作品,并均有良好銷售表現(xiàn),其中常玉的個展展位作品已全部售出。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帶來“頂級畫廊的明星陣容”,包括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杰克·惠滕(Jack Whitten)、李昢(Lee Bul)等,其中路易絲·布爾喬亞的裝置作品《牢籠(舒瓦西2號)》(Cell [Choisy Two], 1995)為極罕有在市場上出現(xiàn)的藝術家經(jīng)典“牢籠”系列,堪稱全場焦點。白立方展示包括伊黛爾·阿德楠(Etel Adnan)、琳恩·德雷克斯勒(Lynne Drexler)、翠西·艾敏(Tracey Emin)、莫娜·哈透姆(Mona Hatoum)、李禹煥(Lee Ufan)、劉韡(Liu Wei)、野又穫(Minoru Nomata)、樸棲甫(Park Seo-Bo)等重要國際藝術家的作品。琳恩·德雷克斯勒在二級市場的銷售記錄已達156萬美金(蘇富比,紐約,2024秋),目前白立方香港空間正在展出她的大型個人展覽,涵蓋藝術家70年代的重要作品。邵帆近期剛剛加入白立方畫廊,展位中也呈現(xiàn)了其作品《兔子1624》(Rabbit 1624, 2024)專注于抽象表現(xiàn)主義流派中的女性藝術家的紐約畫廊Berry Campbell帶來在主流藝術史敘事中長期被邊緣化的女性藝術家創(chuàng)作,全部都是藝術家的重點及非常難以尋得的作品,足見畫廊對亞洲的誠意。創(chuàng)始人之一Christine Berry表示,“來到亞洲是自然而然的,因為我們長期以來都有相當數(shù)量的亞洲藏家,他們那么多年一直前往紐約,也該輪到我們來香港了。”其陣容包括愛麗絲·貝伯(Alice Baber)、賈尼斯·比亞拉(Janice Biala)、李玉冰(Bernice Bing,展位在售直接出自藝術家遺產(chǎn)從未在市面上出現(xiàn)過的作品《無題》1989)、琳恩·德雷克斯勒(Lynne Drexler)、中野惠美子(Emiko Nakano)、伊麗莎白·奧斯本(Elizabeth Osborne)和伊馮·托馬斯(Yvonne Thomas)。畫廊在展會開始前二小時就已售出包括琳恩·德雷克斯勒與伊馮·托馬斯《方塊》(1965)在內的4幅作品,預計本日內會有更多成交。Berry Campbell帶來的琳恩·德雷克斯勒的作品《青野之韻》(1966),藝術家重要作品,并于藝術家圖錄收錄
香港本地畫廊德薩畫廊(De Sarthe)帶來的藝術家包括陳嘉翹、侯佳男、Lov-Lov、馬思博、麥影彤二、王韞琛、王加加、王欣、鐘慰及陸揚,跨越錄像、繪畫、裝置和數(shù)字藝術等多個媒介。麥影彤二本次在售的作品《美好家園》系列現(xiàn)正收到機構的興趣與接洽,同系列亦曾被UBS瑞銀集團委任創(chuàng)作收藏,并現(xiàn)正陳列于瑞銀集團的香港辦公室。畫廊亦于藝聚空間單元展示陸揚的大型多媒體裝置《獨生獨死——創(chuàng)造者》,畫廊同時在售的陸揚NFT已售出約30個。Lov-Lov的《秘境之外》已售出。鐘慰,《依坐伴花園》,2025,剖析人工智能時代的種種互動關系馬凌畫廊帶來的藝術家包括趙容翊、周育正、許鶴溪、王之博、苗穎、娜布其、陶輝等國際知名與新興藝術家,其中苗穎曾獲2023年M+希克獎,陶輝去年剛于香港大館展出大型個人展覽。周育正的《想象的身體》(2024)系列,以有機而結構性的抽象形式表現(xiàn)藝術家對生命誕生過程中自然與人工結構之間關系的思考,展現(xiàn)出對水、顏料與情感之間微妙平衡的持續(xù)探究。維伍德畫廊(Axel Vervoordt Gallery)此次展覽的藝術家包括艾爾·安納祖(El Anatsui)、佐蘭·穆西奇(Zoran Mu?i?)、林嵐(Jaffa Lam)、索皮·比(Sopheap Pich)、金守子(Kimsooja)、彼得·布根豪特(Peter Buggenhout)、石至瑩、博斯克·索迪(Bosco Sodi)、今井祝雄(Norio Imai)及瓦卡斯·汗(Waqas Khan)。加納藝術家艾爾·安納祖的2025年新作《無題》由數(shù)千個廢棄瓶蓋重新編織而成,這件宏偉作品不僅探討非洲殖民歷史與全球化影響,更以其不朽失重感的視覺語言創(chuàng)造出引人深思的觀念景觀。維伍德畫廊表示銷售非常理想,在展會第一天就有多件作品售出,尤其策展角落的Ann Leda Shapiro被廣泛關注和收藏。

三米畫廊(Tabula Rasa)呈現(xiàn)藝術家朱丹的個展,展覽融合墻面與地面展示,并現(xiàn)場繪制地面畫,創(chuàng)造出猶如狩獵場般捕捉藝術靈感的沉浸式體驗。朱丹此次展覽帶來一系列大尺幅布面繪畫和紙上作品,并在展位中以相互關聯(lián)的方式呈現(xiàn),集中體現(xiàn)她通過詩意的視覺語言對自然、哲學和個人身份認同問題的持續(xù)探索與深刻思考。展覽亮點作品包括2025年創(chuàng)作的大型布面繪畫《The Lost Tail》,以貓的形象為核心,象征著獨立、神秘與情感表達,藝術家通過畫面探索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復雜關系,而貓的尾巴“似乎被蝴蝶叼走了”。《水星之舞》則描繪了一只貓眼變成葉片,不斷重復衍生,最終化為自轉的行星。現(xiàn)場創(chuàng)作的地面繪畫靈感則來源于藝術家最近養(yǎng)的壁虎,而這些都隱入于藝術家對純粹繪畫語言和材料本身的深入研究與實驗精神背后,呈現(xiàn)出一種流動且無法預測的視覺效果。據(jù)邁思康(Mishcon de Reya)與Art Tactic中國藝術市場2025年報告,香港已穩(wěn)固其“鐵三角”的地位,其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7%增長到2024年的14%。該報告將香港的數(shù)據(jù)從中國內地市場剝離單獨列出,該機構CEO Simon Tye表示“非常看好入門級藝術市場的擴張,特別是針對售價為五萬美元以下的作品”。另一方面,根據(jù)2024年巴塞爾藝術展和瑞銀全球收藏調查,2023年藝術市場經(jīng)歷了4%的下滑,總銷售額降至650億美元。從業(yè)者對于市場的預期普遍并不樂觀。《Artnet藝術市場情報》則列明2024年中國(包括香港)的拍賣銷售額下降了46.1%,至19億美元。遵循“奢侈品產(chǎn)業(yè)”的新消費模型是否能為藝術市場真的注入“新錢”?抑或是“小圈子游戲”中的“頂級作品”才是藝術行業(yè)經(jīng)久不衰變的“皇冠”?大家都想從作為市場風向標的香港巴塞爾中找到答案,或許其中關鍵因素之一,在于市場能否提供給藏家高質量的優(yōu)秀作品。白立方畫廊(White Cube)于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開幕首日取得良好銷售成績,包括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2019年的作品《HOIST II》,成交價為500,000英鎊;崔西·艾敏(Tracey Emin)的2025年新作《Sex and Solitude》,成交價為85,000英鎊;莫娜·哈透姆(Mona Hatoum)的《Projection (abaca)》(2006年)以55,000英鎊售出;恩里科·大衛(wèi)(Enrico David)的《Study for a Bust I》(2024年)以55,000美元成交;瑪格麗特·休謨(Marguerite Humeau)2025年創(chuàng)作的《At the Conciliabule of Breathing Mounds I》則以40,000英鎊售出。崔西·艾敏作品《There was so much more of me》,2019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首日,貝浩登即售出展位內約一半作品,包括林恩·查德威克的一系列青銅雕塑(售價區(qū)間從40,000至220,000英鎊);Emma Webster的大尺幅風景繪畫作品《獵人的花園》(Hunter’s Garden,2025),售價為120,000美元;傅饒融合東西方古典繪畫傳統(tǒng)的作品《Wonderland》(2025),售價95,000歐元;Ali Banisadr于2024年創(chuàng)作的油畫作品《Time Collapse》,以350,000美元成交;加藤泉(Izumi Kato)獨特的油畫創(chuàng)作《Untitled》(2025),則以185,000美元售出。畫廊亦帶來包括村上隆的《Tan Tan Bo》系列新作《蟲洞》(2025)等作品、陳可、金勛奎、Mr.、謝其等明星藝術家作品。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貝浩登展位現(xiàn)場,2025,攝影:包夢琪,圖片提供:藝術家與貝浩登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于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開幕首日也取得強勁的銷售成績,包括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的《Cove》(1988年創(chuàng)作,2010年鑄造),以2,000,000美元成交;克里斯蒂娜·夸爾斯(Christina Quarles)的《Push'm Lil' Daisies, Make'm Come Up》(2020年)以1,350,000美元售出;艾芙瑞·辛格(Avery Singer)2025年的新作《Untitled》,以575,000美元售予香港收藏家;拉希德·約翰遜(Rashid Johnson)的《Soul Painting “Comedian”》(2024年)以550,000美元售予亞洲收藏家;張恩利的《Jeweler》(2021年)以475,000美元售出;安杰爾·奧特羅(Angel Otero)2025年的《Dream Rider》以285,000美元成交;尼可·艾森曼(Nicole Eisenman)的《Life's Path》(2020–2024年)以275,000美元售予亞洲收藏家;李昢(Lee Bul)的兩件作品《Untitled (Anagram Leather #11 T.O.T.)》(2003/2018年)及《Perdu CCIX》(2025年)分別以275,000美元和260,000美元售予歐洲基金會;凱瑟琳·古德曼(Catherine Goodman)的《Evening Love》(2024年)以175,000美元售予亞洲收藏家;托馬斯·J·普萊斯(Thomas J Price)的《Sonic Work (Inner Landscape 1)》(2025年)以135,000英鎊成交;米凱拉·耶爾伍德-丹(Michaela Yearwood-Dan)的《Kiss Me Goodbye (Don't forget)》(2025年)和艾麗森·卡茨(Allison Katz)的《Nightcap (Hitchcock)》(2025年)分別以110,000美元售予亞洲收藏家;UMAN的《Pinky #4》(2024年)以100,000美元售予亞洲收藏家;弗洛拉·尤克諾維奇(Flora Yukhnovich)的《Fête galante V》(2024年)以75,000英鎊成交。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在2025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首日同樣取得了顯著的銷售成績。其中,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的作品《INFINITY-NETS [ORUPX]》(2013年)以350萬美元成交;米凱爾·博伊曼斯(Micha?l Borremans)2025年的大型新作《Bob》以160萬美元售予深圳的Corridor Foundation;伊麗莎白·佩頓(Elizabeth Peyton)創(chuàng)作于2022至2024年的《Happy Together (WKW)》,描繪了王家衛(wèi)1997年電影中的場景,以90萬美元成交;菲利克斯·岡薩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的作品《"Untitled" (Loverboy)》(1989年)以同樣價格售出。此外,瑪瑪·安德森(Mamma Andersson)的兩幅畫作分別以42萬美元和20萬美元成交;奧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和羅斯·懷利(Rose Wylie)的作品各以40萬美元售出;波西亞·茲瓦瓦赫拉(Portia Zvavahera)的作品以38萬美元成交;麗莎·尤斯卡瓦奇(Lisa Yuskavage)的作品以30萬美元售出;凱瑟琳·伯恩哈特(Katherine Bernhardt)的作品以22萬美元成交;艾瑪·麥金泰爾(Emma McIntyre)的作品以8萬美元售出。此外,盧卡斯·阿魯達(Lucas Arruda)和劉野的作品也在首日售出。
根據(jù)官方提供的VIP首日銷售簡報,亮眼銷售亦包括:· Georg Baselitz的《Luise, Lilo, Franz und Johannes》(2010年)通過Thaddaeus Ropac畫廊以120萬歐元成交· Ali Banisadr的《Omen》(2025年)通過Kasmin畫廊以47.5萬美元成交· Ha Chong-Hyun的《Conjunction 22-03》(2022年)通過Kukje Gallery以39-46.8萬美元區(qū)間價格成交· Cecilia Vicu?a的《Fauna chilena》(1978/2024年)通過Lehmann Maupin畫廊以35-40萬美元售給亞洲藏家· Pacita Abad的《The Far Side of Apo Island》(1989年)通過Tina Kim Gallery以25-50萬美元區(qū)間價格成交· Pinaree Sanpitak的兩件《Silver Offering》系列作品通過Ames Yavuz畫廊(新加坡、悉尼、倫敦)各以17.5萬美元售出· Jamian Juliano-Villani的《Mother and Child (Special Delivery)》(2024年)通過MASSIMODECARLO畫廊以10-12萬美元成交· Dominique Fung的《Tang Horse Bouquet》(2025年)以8-10萬美元成交· Betty Muffler的《Ngangkari Ngura (Healing Country)》(2024-2025年)系列中的三件作品,每件售價在4-6萬美元之間· 楊伯都的《Mirkwood 2:46》(2025年)以3.5-4萬美元成交· 薛若哲的兩件作品《一捧水 A Handful of Water》和《位移 Shift》(2025年)各以2-3萬Brook Hsu的《Marie》(2025年)通過Kiang Malingue畫廊以4.5萬美元售給亞洲基金會· 劉茵的《This Green Onion》(2025年)通過Kiang Malingue畫廊以4萬美元售給亞洲藏家· 康春暉的兩件作品通過Ink Studio(北京)分別以1.3萬和1萬美元售給亞洲私人藏家· 劉佳林(Lyn Liu)的《Book eater》和《Acupuncture》(2025年)分別以2.4萬和1萬美元成交· CLEARING報告Shota Nakamura的一幅畫作以約10萬美元成交,Sara Flores的兩幅畫作以8-9萬美元區(qū)間價格售出,Robert Zehnder的兩幅畫作以約5萬美元成交· Galleria Continua報告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的《Color and light》(2021年)以2萬歐元售給亞洲藏家,Yoan Capote的兩件混合媒介作品分別以13萬美元和9萬美元成交· Gladstone Gallery報告Anicka Yi的《Thorn》(2023-2024年)以22.5萬美元成交,Alex Katz的多件作品以每件11萬美元成交· Kukje Gallery報告Park Seo-Bo的《écriture No. 040516》(2004年)以54-64.8萬美元區(qū)間價格成交,Lee Seung Jio的《Nucleus 89-40》(1989年)以10-12萬美元成交· Sprüth Magers報告Hyun-Sook Song的兩件作品各以6.5萬歐元售給亞洲藏家· Jessica Silverman Gallery報告Clare Rojas的《Sunset》(2025年)以11萬美元成交,Hayal Pozanti的一幅2025年繪畫作品以7.5萬美元成交· Lynne Drexler的《Bubbled Pink》(1973年)通過Berry Campbell畫廊(紐約)以30萬美元成交· Yvonne Thomas的《Squares》(1965年)通過Berry Campbell畫廊以17.5萬美元成交· Kenneth Noland 1978年的繪畫作品通過佩斯以17.5萬美元成交· Tom Sachs的《Marie-Therese au Beret Rouge et au Col en Fourrure》(2025年)通過Thaddaeus Ropac畫廊以16萬美元成交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卓克藝術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