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闡釋
《美術》雜志2024年特別策劃“生態美學與生態藝術研究”專題,關注生態主題藝術、當代生態藝術與生態批評等議題,以期提供一種跨學科的藝術史視角,助力生態文明建設。雜志于2024年第8期刊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彭鋒教授《藝術與生態文明》一文,回應了當代中國生態美學建構問題。
生態學與美學有不同的目標,要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并非易事,美學與生態學需要雙向奔赴才能形成真正的生態美學。當下的生態美學和生態藝術陷入誤區,都是因為未能處理好審美與生態的關系。中國美學追求的“意象”與“意境”,中國園林藝術追求的“因”“借”“體”“宜”,這可以為生態美學和生態藝術走出困境提供啟示。生態文明并非地球的原始狀態,并非放任自然的低級和諧,而是人與自然經過相互誘導、啟發和沖突之后達成的高級和諧。
主講人

彭鋒
彭鋒,現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院長,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教育部藝術學理論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國際美學協會副會長、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2016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22年入選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共出版《藝術學通論》等著作、教材和文集18部,《藝術的語言》等譯著(含合譯)7部,主編《國際美學年刊》(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Aesthetics)《流動藝術》《北大藝術評論》《中國藝術學年度報告》等期刊和文集,在《文藝研究》《哲學研究》《東西方哲學》(Philosophy East and West)《亞洲哲學》(Asian Philosophy)《審美教育雜志》(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美學雜志》(Rivista di Estetica)《哲學通報》(Filozofski Vestnik)等期刊發表中英文論文200余篇。曾策劃第54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等展覽100余次,撰寫《大紅燈籠》《理由》等音樂劇和話劇劇本10部,應邀于第18屆、19屆世界美學大會作主題報告以及擔任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第一次、第三次會議文化論壇對話嘉賓。
主持人

盛葳
盛葳,《美術》雜志副主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研究員,中國美協策展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美協策展委員會副主任。獲王森然美術史獎、Yishu中國當代藝術批評獎、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理論·評論獎等。出版有《后殖民理論視野下的中國當代藝術》《歷史的錯位:讓-弗朗索瓦·米勒研究》等著作。發表論文和評論百余篇,策劃各類展覽近百次。
預約方式
方式一:現場預約

預約通道|彭鋒:藝術與生態文明
方式二:線上直播
直播通道請關注《美術》雜志公眾號、《美術》雜志視頻號直播預告點擊“預約”,3月15日(周六)下午15:00準時開播。
關于「《美術》會客廳」
「《美術》會客廳」是由《美術》雜志發起的線上系列學術活動,通過互聯網的傳播方式,對《美術》雜志的學術專題展開進一步探討,對美術領域的熱點話題發起深度討論,搭建一個思想交流與互動的學術平臺。未來,我們將持續邀請美術界專家、學者、藝術創作者做客「《美術》會客廳」,敬請關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