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中國國家畫院人物畫所、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中國美術報》社共同承辦的“人物畫創作的時代精神與語言革新學術研討會暨邀請展”在中國國家畫院明德樓國風堂舉辦。
開幕式現場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劉萬鳴,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名譽院長田黎明,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趙建成,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副司長何亞文先后致辭。本次活動學術主持、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研究員徐漣主持開幕式。部分嘉賓合影
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理事長左中一,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原副主席楊承志,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燕東升,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主席、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楊曉陽,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盧禹舜,中國國家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青云,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陳孟昕,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工筆畫學會名譽會長何家英,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張江舟、紀連彬、于文江,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美術處三級調研員劉聞攀;參會藝術家及理論家孔紫、趙奇、邢少臣、梁占巖、史國良、張立柱、李愛國、王永亮、袁武、王輔民、李曉柱、劉西潔、張桐瑀、王德芳、張苑、李傳真、申卉芪、王東聲、徐冬青、王躍奎、宛少軍、郝孝飛、黨震、曹建華、王治、任軍偉、孫震生、馮知軍、王瑛、唐朝軼、邱琳、趙際芳、張蕾、任賽、付振寶、王聰叢、陳散吟、顏培大、馬子雷、駱雪;中國國家畫院各相關部門負責人董雷、卜登科、袁學軍、李虹霖、劉博涵、方向、姚大伍、趙培智、沙永匯、鄧柯、陳明、邱雷、張楠、劉德峰、任明輝、金新、康雷、吳笛、程興林、陶宏、常欣、杜浩等出席開幕式。劉萬鳴致辭
劉萬鳴表示,中國國家畫院作為國家級美術創作研究機構,堅持以“經典引領,品格立院”的藝術理念,多措并舉在美術創作、理論研究、人才培養等領域深耕,近十年來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此次“人物畫創作的時代精神與語言革新”學術研討會暨邀請展是繼2024年推出“山水畫創作的時代精神與語言革新”的系列延伸。展覽在百年中國畫創新發展的大背景下,聚焦人物畫創作,對當代中國人物畫創作的總體面貌作一個較為系統的梳理與研究。一方面,通過27位藝術家的創作,探索中國畫創作的最新面貌,展示藝術創作中的“語言革新”;另一方面,通過將學術研究與展覽相結合,邀請專家學者與代表性的藝術家參與,共同展開具有針對性的討論,大家一同探索并發出“時代精神”的聲音。徐里致辭
徐里表示,新時代以來,人物畫創作在形式語言上做了很大的突破。從工筆重彩的精致敘事到水墨寫意的意象表達,從現實主義的宏大敘事到個體生命經驗的微觀刻畫,藝術家們以多元的視角和實驗性的手段賦予了人物畫新的精神內涵,使這個階段的人物畫既保留了傳統筆墨根基,又通過材料、技法和題材的革新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格局。這種革新,既是藝術本體的自覺,更是時代變革的鏡像。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我們更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肩負起記錄時代、引領風尚的責任,希望藝術家們在時代的精神中融入藝術的靈魂,共同書寫中國人物畫的新篇章。田黎明致辭
田黎明表示,中國人物畫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脈,并以意象的思維與情懷呈現出生生不息、循環往復的創造與發展。今天的人物畫探索傳承革新,藝術家們是以赤子之心,在意象的現代性上下功夫,在審美的表現方法與造型語言上下功夫。我們要傳承傳統繪畫理念,領悟前輩的學術品格,內外兼修,向學術求真,把學術課題融匯在中國文化的整體觀和人文體驗的真善感知中。面對更多的文化觀念和思潮,我們要吸納世界優秀的人文智慧,這些都會給予人物畫以整體的審美氣象,有力地推進人物畫語言在傳承中的發展革新。趙建成致辭
趙建成表示,在歷史長河中,人物畫作為重要的藝術載體,多維度、多視角地反映和解讀著中國的社會、歷史與文化,它不僅記錄了時代的變遷,更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中,展現出獨特的時代意義與價值。新時代,中國人物畫在發展與變革過程中涌現出許多優秀的畫家,他們把中國畫改革的最新成果引入到創作中,使人物畫創作不僅融匯了數千年繪畫的優良傳統,而且賦予了作品新時代的精神風貌,同時也改變了中國畫的實踐形態和樣式面貌,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畫的歷史變革和創新發展,催化了中國畫全因素語言的形成與發展。何亞文致辭
何亞文表示,人物畫在漫長的歷史發展和藝術演進過程中,開辟出一條與其他美術科目并駕齊驅,又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近代以來,西學東漸,人物畫在中西美術文化交流中取得新的發展,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中持續煥發新的光彩,不斷開創新的藝術進程,并發揮新的社會價值。理論源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期待通過這次展覽和研討會的舉辦,進一步推動美術界堅守人民立場,助力梳理總結人物畫創作的發展脈絡,提煉歸納人物畫創作的經驗規律,推進理論成果轉化為創作實踐,使人物畫的創作研究邁上新的臺階。希望廣大藝術家與專家學者繼續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新主題、萃取新題材,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新時代人物形象。徐漣主持開幕式
徐漣介紹了本次活動的主旨,她說,此次活動是以當前重要學術話題為意旨,將學術研究與展覽相結合,邀請專家學者與代表性的藝術家參與,共同展開既有針對性,又可由此延伸開深度的討論,是中國國家畫院開展理論建設與學術研究的一種嘗試。本次展覽聚焦中國人物畫創作,在百年中國畫創新發展大背景下,選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人物畫家參加展覽,并與理論家進行互動交流。展覽作品清晰地折射出改革開放以來,不同時期藝術風潮與語言風格的變遷與發展。從藝術家的創作實踐出發,探討人物畫創作的時代精神與語言革新,對于中國畫在當代與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開幕式后,進行了主旨演講與圓桌會議方式的學術研討。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劉曦林
中國畫學會創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會長高云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尚輝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彭鋒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理論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高天民
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裔萼
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于洋
主旨演講環節分為“傳統人物畫的歷史變遷”“東西融合背景下的中國人物畫”“當代中國畫人物的語言與觀念”等三個議題。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劉曦林,中國畫學會創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會長高云,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尚輝,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彭鋒,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理論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高天民,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裔萼,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于洋分別以“現代中國人物畫的創造與轉化”“美美與共——談談工筆人物畫的語言與觀念”“人物畫的時代課題”“人物畫的發展關鍵在于理論研究”“20世紀人物畫的現代性訴求”“中國人物畫在景觀社會中的困境與突圍”“新中國初期主題性人物畫回望與探析”為題作主旨演講。圓桌會議現場
在當天下午的圓桌會議環節中,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所長陳明主持會議,理論家王鏞、陳傳席、陳履生、王魯湘、李一、朱京生、張繼剛、徐漣、孔德平、趙欣歌、王雪峰、呂曉、王治、鄧鋒、張鵬、任軍偉、董雷、王萌、魏祥奇,藝術家孔紫、趙奇、紀連彬、張江舟、王輔民、于文江、李曉柱、劉西潔、李傳真、申卉芪、黨震、孫震生、王瑛等參加了研討。










展覽現場
(按年齡排序)
趙建成 人是生命的光 紙本設色 233cm×163cm 2021年
? 唐勇力 敦煌之夢——今古行之一 紙本設色 156cm×104cm 2022年 馮遠 明日之子 紙本設色 184cm×143cm 2025年 孔紫 秋深 紙本設色 240cm×290cm 2018年
趙奇 我在故宮之三 紙本設色 236cm×192cm 2024年
田黎明 岸草青青圖 紙本設色 180cm×97cm 2023年高云 對話安格爾之二 紙本設色 107cm×80cm 2018年梁占巖 地利 紙本設色 247cm×123cm 2025年 史國良 前世今生 紙本設色 160cm×484cm 2022年 張立柱 山衹 紙本設色 191cm×138cm 2021年 何家英 滄桑 紙本設色 53cm×39cm 2000年 陳孟昕 怒族鮮花節·生活如歌 紙本設色 350cm×250cm 2020年楊曉陽 東歐生活系列 紙本設色 105cm×93cm 2019年李愛國 思念 紙本設色 85cm×153cm 2022年袁武 水不深系列之五 紙本設色 260cm×220cm×3 2023年周京新 戰士系列之一 紙本設色 230cm×53cm 2021年紀連彬 秋韻 紙本設色 68cm×138cm 2024年張江舟 只有你能在這里找到愛情 紙本設色 200cm×400cm 2021年
劉慶和 黑裙 紙本設色 200cm×200cm 2023年 王輔民 角色·現實之二 紙本設色 138cm×68cm×3 2024年于文江 春風拂過坎爾洋 紙本設色 195cm×145cm 2021年方土 聚焦之一 紙本設色 126cm×180cm 2020年李曉柱 化蓮 紙本設色 97cm×90cm×4 2025年 劉西潔 禪妄 紙本設色 70cm×46cm 2021年
李傳真 暖陽 紙本設色 211cm×200cm 2020年申卉芪 花信年華 紙本設色 193cm×435cm 2024年 郝孝飛 都市物語-6 紙本設色 200cm×70cm 2020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