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由廣州美術學院主辦的“思想的形狀:新時代中國油畫的話語探索”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開幕。展覽邀請了中國當代油畫界具有代表性、影響力的51位藝術家參展,并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中精選了近30幅油畫力作,從“景觀”“表情”“觀念”“文脈”四個維度,呈現新時代中國油畫的話語探索以及思想觀念、語言體系的主體性建構。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彭鋒,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美術家協會主席龐茂琨,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林藍,院長范勃,黨委副書記宋光智,副院長蔡擁華、李金水、李勇,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閆平,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學術院長黃宗賢,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特聘教授夏燕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顧黎明,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所長陳明,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何桂彥,中山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楊小彥,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院長羅奇,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郭潤文,以及各職能部門、二級學院負責人和師生們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蔡擁華主持。
范迪安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對展覽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并充分肯定了本次展覽的學術性和文化意義。他表示,今年是在黃山舉辦的油畫藝術討論會40周年,也是中國油畫協會成立40周年,美術界將舉辦一系列的展覽、研討、出版、交流活動,本次展覽為今年的油畫“大年”開了一個好頭。
范迪安指出,在一個巨大的社會變革時期,藝術總是相應地呈現出變化,這個變化不是藝術形狀、藝術的語言形式乃至媒材自然的變化,而是藝術家體認世界包括體認生活、體認生命、體認自己的視角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此次參展的藝術家們,正是經過多年鍥而不舍的鉆研,在思想層面上努力做出了有深度的探索。同時,展覽中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的代表性作品,串聯起了廣州美院在油畫教學上的歷史文脈,對于今天學院在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上,如何賡續文脈而面向時代,如何秉承經典的藝術精神而更多地助推藝術個性的養成,都具有學術意義。范勃代表廣州美術學院向遠道而來的嘉賓、藝術界同道致以最熱烈的歡迎。他表示,本次展覽是廣州美術學院聯合相關領域重要學者推進“中國油畫主體性及新時代話語體系研究”的成果之一。展覽主題“思想的形狀”力圖呈現新時代中國油畫話語多元探索的豐富樣態。在新時代中建構油畫話語體系,不僅要繼續深入研究繪畫本體領域中主題敘事、圖式語言、物質材料等核心要素的發展軌跡,更需要關注到在這一時期中不斷涌現的,由跨媒介、跨學科、跨地域等新話語規則推動的“語際遷移”浪潮。相信在從現象到趨勢,繼而塑造話語體系的過程中,勢必將逐步觸及中國油畫背后所承載的中國藝術精神與人文根脈。對于其自主性話語體系的挖掘,將幫助中國油畫更好地立足新時代與世界對話。彭鋒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的油畫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經完全擁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語言,期待美術理論界的同行們做出一些專題性的研究,把中國油畫的探索、與眾不同的特點揭示出來,展現給世界。作為參展藝術家代表,龐茂琨表示,廣州美術學院舉辦本次展覽,非常及時,也非常有意義。幾百年來,中國油畫從對西方的學習到主體的自覺,走過了一個很艱辛和復雜的歷程,形成了今天多元開放的格局。當下,智能科技對繪畫未來的影響和沖擊,使大家不得不面對和思考油畫下一步的方向和出路:我們到底是堅守人類的情感體驗,堅守有溫度的手工性,還是擁抱AI走向人機協同之路?相信本次展覽和研討會將為大家帶來更多的思考和啟發。
蔡擁華副院長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結束后,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一樓多功能廳舉行“思想的形狀:新時代中國油畫的話語探索研討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