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林:為何我對“成功學”保持距離
日期:2025-02-20 09:29:16 來源:artnet資訊
資訊
>劉佳林:為何我對“成功學”保持距離
劉 佳林住在布魯克林。去年在籌備位于雅典The Breeders空間的個展期間,她竟有七個月未曾踏足曼哈頓。這簡直是在隱居。這種與藝術中心刻意保持的距離,恰如她對待藝術市場的態度——既身處其中,又時刻警惕。劉佳林在工作室中,圖片:Photo by Charlie Rubin2022年,劉佳林從哥倫比亞大學獲得藝術碩士學位,隨即被Kasmin畫廊簽下,成為該畫廊最年輕的代理藝術家之一。如此快速的上升,一開始讓劉覺得有些難以適應。欣喜之余,她也曾感到彷徨。劉佳林,《Stalemate》, 2024,亞麻布面油畫,83.8 x 101.6 cm ? Lyn Liu.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asmin, New York“這兩年我徘徊在一種虛無主義和對成功學的疑惑之間,”她坦言,“紐約藝術市場的發展速度讓我感到窒息。當高古軒說油畫是‘墻上的錢'時,我深感油畫已被過度商業化。作為一位油畫創作者,這種身份讓我覺得很糾結、很擰巴。”劉佳林在布魯克林的工作室,圖片:Photo by Charlie Rubin.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asmin, New York這種糾結促使劉佳林開始思考人的價值本質。在她看來,將人的價值簡單等同于“成就”是一種危險的簡化。她始終對所謂的“成功學”保持警惕:“我從小就對那種看似完美的功能性、那種永動機式的成功體系感到謹慎和恐懼。一旦陷入其中,就會成為它的一部分,再也無法停止。”劉佳林,《Golden hour》, 2024,亞麻布面油畫,50 x 50 cm ? Lyn Liu.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asmin, New York這種警惕促使她以“功能性”(functionality)這一概念來解構這種價值評判體系,并在最新作品中創造了一系列“無用之物”:有洞的勺子、四個椅背的椅子、蓋著布的家具、停擺的時鐘、緊閉的眼睛、失焦的望遠鏡......這些物品因功能的喪失而失去了傳統意義上的價值,卻獲得了新的存在意義。劉佳林,《Blind telescope》, 2024,亞麻布面油畫,177.8 x 127.3 cm ? Lyn Liu.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asmin, New York這種對“功能性”的思考也延伸到了語言學領域。劉佳林對“H音消失”現象產生了濃厚興趣——在英語和拉丁語系中,拼寫中的H在口語中常常被省略。她介紹到,倫敦音特別強調H的發音,將其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征,因為他們覺得只有鄉下不識字的人才不發H的音。“在書寫中,H是一個高大的字母。但在法語中,它雖然存在卻不發音,這讓我在學習時感到困擾。它還在那里,卻失去了功能。劉佳林,《The loss of umbrella》, 2024,亞麻布面油畫,127 x 165.1 cm ? Lyn Liu.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asmin, New York“H音消失”(H-Dropping)是劉佳林此次新展的主題。今年二月墨西哥藝博會Zona Maco期間,劉佳林于Kasmin在墨西哥城的合作空間Casa Siza內呈現11幅新作。這次展覽的籌備過程體現了她對概念完整性的追求:“我近幾年有意加重展覽concept的比重。我不想只做一個畫展,我要有完整的策展和概念。其實畫畫占的比重只有大約40%,大量時間都投入在研究上。”“劉佳林:H-Dropping”展覽現場,Casa Siza,墨西哥城,圖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asmin, New York. Photo by Alejandro Ramirez Orozco展覽的細節設計同樣別具匠心:現場將布置帶有紅線的桌布和扎起的郁金香,與畫作中的物品形成呼應。劉佳林,《Tied tulips》, 2024,亞麻布面油畫,127 x 101.6 cm ? Lyn Liu.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asmin, New York更引人注目的是展覽配套出版的限量畫冊——藝術家親自設計的熱感應書頁只有在接觸熱量時才會顯現內容。書中還收錄了評論家Jenny Wu的文章,全文沒有用到字母H。劉佳林,《Eyes wide shut》, 2024,亞麻布面油畫,102.2 x 139.7 cm ? Lyn Liu.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asmin, New York
這種文字游戲讓人聯想到法國作家喬治·佩雷克(Georges Perec)的長篇小說《消失》。三百多頁的文本中沒有出現一個E。盡管都沒有用到某個字母,然而佩雷克和劉的初衷或許有所不同。佩雷克作為法國文學組織“烏力波”(Oulipo)的成員,意圖通過設置限制來激發靈感。而H音消失對于劉來說,不僅是一個語言學現象,更是一個關于存在與價值的隱喻。劉佳林,《Art school》, 2024,亞麻布面油畫,101.6 x 127.3 cm ? Lyn Liu.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asmin, New York“我覺得H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仍然存在,卻失去了功能性,盡管它是如此高大的一個字母,”劉佳林如此解釋到。劉佳林,《Inutilities》, 2024,亞麻布面油畫,152.4 x 177.8 cm ? Lyn Liu.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asmin, New York“H-Dropping”是劉佳林在Kasmin畫廊的第二次個展。與2022年的首展相比,新作在色調和主題上都有所不同,不變的是畫面都充滿了“懸疑”,每個場景都暗含深意,像是電影中的一幕,邀請觀眾進入她精心構建的敘事空間。

“劉佳林:H-Dropping”展覽現場,Casa Siza,墨西哥城,圖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asmin, New York. Photo by Alejandro Ramirez Orozco新展的主題圍繞“失去功能的物品”展開。劉佳林向觀眾拋出了一系列問題:當功能被剝奪,事物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在當代藝術的洪流中,是應該尊崇成功學,還是保持清醒的距離,在喧囂中尋找屬于自己的創作節奏?這些不僅是她個人思考的命題,更折射出當代藝術生態中每個創作者都必須面對的現實:在快節奏、競爭激烈的當代藝術環境中,如何平衡創作初心與外界的期待,從而在創作與商業的夾縫中,守護自己的藝術語言。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卓克藝術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