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曉媛,照片由Li Wei為巴塞爾藝術展拍攝
本文作者Leo Yuan是一位常駐紐約的作家和策展人。他擁有賓夕法尼亞大學藝術史學士學位和紐約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史碩士學位。以下內容由作者以第一人稱敘述。
在與胡曉媛視頻通話前,我點開了她的微信頭像:那是一張風格隨意的頭部特寫,她坐在行駛中的汽車后座,佩戴紅色耳釘,似乎在轉頭時不經意與鏡頭對視。照片中的胡曉媛剃光了頭發,但當她接通視頻時,卻留著一頭秀發。我們的談話也隨之由此展開。

照片由Li Wei為巴塞爾藝術展拍攝
我得知,這張照片拍攝于2006年左右,當時她29歲。令人驚訝的是,近二十年過去,她的容貌幾乎沒有改變。拍攝這張照片時,胡曉媛正在為參加2007年第十二屆卡塞爾文獻展(documenta)做準備。作為首批參展的中國藝術家之一,她呈獻了“送不出的信物”(Keepsakes I Cannot Give Away,2005-2006)系列作品,以發絲為線,繡出精美的圖案?!斑@個系列很直接地留下了我的身份印記,因為材料就來自我的身體?!彼貞浀?,“它如同我過往經歷的集合,極其個人化,又紛繁復雜,就像是我情感的物質延伸?!?/strong>

照片由Li Wei為巴塞爾藝術展拍攝
對胡曉媛而言,這些“經歷的集合”充滿了深深的不確定性、焦慮和痛苦。當時的她還是一名年輕藝術家,一邊努力在北京站穩腳跟,一邊掙扎于父母對她自我認同的影響。她剃光頭不僅是為了將發絲用于藝術創作,更是她在內心掙扎中展現韌性和決心的象征。幾年后,這一系列作品通過烏利·希克(Uli Sigg)被香港M+納入永久收藏,那時胡曉媛的心境已經好轉許多。但她說,那些黑暗時期讓她對生活有了更細膩的認知:“如果你只經歷過單一維度的幸福和快樂,相比于經歷過情感光譜上各種維度的人來說,前者是否顯得過于平淡、過于局限?”那張微信頭像代表著她重生的時刻:“曾經承受的痛苦——只要你不被困在其中,并實現自我解脫——可能是一份寶貴的禮物。這就是為什么我如此珍視那個最低谷的時期。從某種意義上說,那是我的新起點?!?/strong>

照片由Li Wei為巴塞爾藝術展拍攝
胡曉媛的工作室位于北京798藝術區一棟建筑的二層,她的丈夫仇曉飛也是藝術家,在樓下工作。胡曉媛將工作室整理得井井有條,劃分出專門的創作區和儲存區。她的大部份近期作品都已運往香港,為大館當代美術館的展覽做準備,因此工作室中剩下的多是較早期且更具個人意義的
作品。這些作品或許不如她近年在北京公社或西岸美術館展出的作品那樣精致或視覺沖擊力強,但它們對胡曉媛而言顯然意義非凡。討論起這些作品時,她的態度輕松愉快,充滿熱情。比如《無題六》(Untitled No. 6,2015)——一個粉色凳子,上面用頭發編織的網懸掛著一枚水煮蛋。這枚雞蛋是在將近二十年前煮好的,但“因為北京太干燥,它一直沒壞?!焙鷷枣滦ρ?。
照片由Li Wei為巴塞爾藝術展拍攝
緊挨著這一作品的是《石疑|再見,永恒 No.1》(Spheres of Doubt/Farewell, Forever,2021)。這件桌子形狀的作品使用了回收的航空鋁?!妒桑摺罚⊿pheres of Doubt VII,2022)中則融入了她常用的綃。閃亮堅硬的金屬與半透明的柔軟織物形成鮮明對比,展現出工業力量與纖美質感之間的張力。
曾經被視為尖端科技的航空鋁如今已成為標準建筑材料,甚至用于外賣盒的內襯,普及程度極高。胡曉媛對這種材料在短短幾十年間從獨特、高科技、近乎天外之物,轉變為廉價普遍、觸手可及的過程深感著迷?!拔也唤伎歼@種材料的旅程——從尖端科技墜入平凡?!彼f,“歷史似乎會偏離(veer)我們曾經預想的軌道,走上異路?!?/strong>

照片由Li Wei為巴塞爾藝術展拍攝
這一想法貫穿了胡曉媛的近期創作:“異路”(Veering)是胡曉媛在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標題,這也是她在中國香港舉辦的首個機構個展。此次展覽展出了七組十二件全新委約作品,涵蓋從裝置到視頻與文字等多種媒介,其中包括胡曉媛為致敬法國詩人保羅·策蘭(Paul Celan)創作的一首詩,被翻譯成世界語(Esperanto)。世界語是在19世紀晚期創造的一種國際語言,旨在促進全球交流與團結。對胡曉媛來說,世界語的命運本身就是“異路”的絕佳例證:“我記得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的童年時期,世界語風靡一時,甚至能聽到整個廣播節目都用這種語言播報。”

照片由Li Wei為巴塞爾藝術展拍攝
1980年代曾在中國廣泛傳播的世界語,如今卻已淡出人們的視野,主要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而存續。當胡曉媛尋找詩歌譯者時,她發現世界語的使用者已經寥寥無幾?!霸诎l展的過程中,它偏離了軌道?!焙鷷枣抡劦?,世界語從烏托邦式的愿景衰落到幾乎被遺忘:“就好像在某一時刻,這種語言選擇了另一條路——一條偏離了正道的軌跡。本次展覽就源于這種向意外之路的偏離。展覽中融入了燈光與聲音的干預,也設計了觀眾觀展的路徑。這條意外之路無關對錯,而是另一種選擇——在你感到被時代拋棄時浮現出的另一條道路。”

照片由Li Wei為巴塞爾藝術展拍攝
我們的談話隨后轉向了她的辦公桌。桌面上散落著一些奇特卻迷人的物件——一塊石頭、一顆干癟的石榴、一根發硬的法棍——都被整齊地包裹在精致的綃中,如同穿著貼身衣物。胡曉媛經常在作品中使用綃。與成品絲綢不同,綃是半透明的,帶有天然的硬度,能夠保持形狀。她對這種材料的興趣源于她偶然發現的一塊屬于她母親的綃——她與母親的關系復雜而微妙。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