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與古會——山水四家展
主辦單位: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廣州美術學院
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廣州畫院
協辦單位:廣東畫院、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當代嶺南藝術研究院
承辦單位:廣州畫院美術館
策展人:閆 斌
展覽統籌:劉 晟、鄺以明、馮梁嘉唯、李 卓
展覽時間:2024年12月24日-2025年01月12日
展覽地點:廣州畫院美術館
(廣州市番禺區大學城內環西路66號)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劉萬鳴題字
前 言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中國畫具有強烈的繼承性,它如同一條強壯富力的河流,千百年來傳承有序、生生不息。當下中國畫如何在賡續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我們需要從源頭溯起,回到中國畫的原點,溯流而上,從思想、境界上,從形式、技法上,從中國畫的傳統和精神中汲取營養,潛心求索傳統中國畫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路徑。此次廣州畫院呈現的“意與古會——山水四家展”,從傳統中國山水畫的精神本位出發,展出當代山水畫壇具有代表性的四位藝術家蔡擁華、石峰、宋陸京、杜松儒的山水力作,聚焦傳統文脈在當下的繼承與活化,探討中國山水畫的古今對接和時代發展。
“意與古會”是中國美學史上一個歷久彌新的美學命題,既意味著今人與古人的不斷對話與創造,也是一種學理認知與創作方法的互為促進,指引今天創作的前行方向。中國山水畫的當代拓展,離不開與古為徒、意與古會的致思路徑,它提供了探索藝術真理不可或缺的思想資源。這是我們釋讀蔡擁華、石峰、宋陸京、杜松儒的山水畫創作的關鍵。首先,這四位畫家皆具備全面的藝術修養和藝術功力。他們的探索路向雖各不相同,但都廣泛吸收中華民族文化的優長,于傳統藝術多個領域浸淫日久,化人為我,古為今用,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山水畫創作之路。因此,他們的山水畫既有深厚的傳統底蘊,又有鮮明的個人風格特點。其次,繼承發揚中國山水畫講究精神性、追求詩性的傳統。他們以文化、詩意的眼光參贊自然,顯露出獨特的文人氣質和文化關懷。再次,其山水畫呈現出鮮明的時代性。只有注入時代精神,才能打通走向未來的血脈,使當代山水畫在整個中國歷史長河中生命永駐。他們既重視師古人,又強調師造化,兩者皆統一于師心源之下,注重文心再現。
觀蔡擁華的水墨山水畫,人與自然、心與物、道與技合一的傳統文人山水詩性追求被轉化為當代文心關照。從黃山的松石奇觀、雁蕩的奇幻之境,到嶺南四大名山的秀麗景觀,他于清奇超逸的山水境界中傾注人文情思和生命精神。石峰重視傳統文脈的傳承,其山水畫青綠與水墨并重,接續傳統,映照時代。其青綠山水以筆墨筑基,將傳統的青綠色彩融入寫意筆墨,在蒼茫之境中詮釋對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物我圓融思想的深刻領悟和表達,輝映山河新氣象。宋陸京集山水、花鳥、書法、篆刻于一身,他的寫意山水畫交融南北,貫穿古今,兼容中外,既有古法傳承,又有現代元素,兼具當代新法,獨樹一幟,新意迭出。杜松儒巧妙地將傳統山水畫以意境追求境界的模式與現代藝術手法相結合,其水墨山水雄偉壯麗、意境深遠,不僅展現了造化力量,也蘊含了對生命與宇宙的關懷和思考。
此次展覽審視傳統文脈在豐富和增強當代中國山水畫文化精神厚度中的重要意義,探索在新時代文化語境中如何堅守中國山水畫的本質和精神,是傳承中華文化底蘊,堅定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展示了廣州畫院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責任。作為當代中國山水畫的創作中堅,四位山水畫家努力守護傳統中國山水畫的精神故園,把優秀的中國美術傳統理念、美學風范和創作實踐結合起來,詮釋著盛事中國新時代的精神,啟示著中國山水畫當代創新的多種可能。在此,我謹代表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對畫展的舉辦致以最誠摯的祝賀!
林藍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
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
2024年11月

宋陸京
1970年生于河南,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碩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一級美術師,廣州畫院院長,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課題項目評審專家,廣東省教育廳高校優秀傳統文化基地評審專家,廣州國家青苗畫家培育計劃執行召集人,廣州市宣傳文化優秀創新團隊負責人。

此山是我開 此樹是我栽
181cm×97cm
紙本設色
2024年

憨山得清
180cm×97cm
紙本設色
2024年

空納萬境
180cm×97cm
紙本設色
2024年


本心寫畫
文/宋陸京
光陰蹉跎,年過半百,諸事未成,只能淪為畫家了,哈哈。
我出生在離太行山不遠,一個叫博愛的小縣城,因此,具有縣城小鎮人的野生散漫勁兒。我打小性格便具有很矛盾的兩面性。既有細膩敏感,糾結脆弱的玻璃心,又有信念堅定,永不服輸的倔脾氣,還捎帶著點兒文藝青年自負自傲的壞毛病,典型的路人甲該有的優點缺點都毫不含糊地集于一身。
由于自幼生活在中原地區,生于斯長于斯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太行山水的博大意象,就是我精神的故鄉。天生地喜愛著那里的山水房屋,喜愛那里平淡的日常飯蔬,喜愛那里的俚俗鄉音。這些關于鄉土的記憶,對我的生命影響至深,也必然地滲透在我作品最深層,成為最本然的情感表達。我深信唯有發自內心的真誠表達,才具有足以感動人的力量。藝術就是作者的一部自白錄,它會毫不掩飾地告訴別人,自己是怎樣的人,有著怎樣的生活經歷。這是藝術的真誠可愛之處。“畫本紛披來野意,文辭古怪亦天真”。回頭望去,這實在是一種極好的藝術狀態和人生底色。

空山新雨
180cm×97cm
紙本設色
2024年
不覺從藝已 40 年,我們這代人,有幸親歷了時代的宏大迭變。在我們的記憶中,既鐫刻著與田園鄉土的親密聯系,又趕上了商業信息時代的撲面而來,也兢兢業業地在體制單位崗位上,為社會主義的文化事業做著一點力所能及微小的服務。因而認識到了被時代洪流裹挾的必然性,也體驗到了個人價值選擇得以實現的小確幸。
尼采說:人生沒有意義,人生的意義需要靠宗教和藝術解決。他還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這是哲學家的睿見,我們沒有能力去思考如此深奧和本體的問題。作為一個繪畫創作者,在時代的宏大敘事與有限的個性自洽的矛盾張力之間,思考和尋找的,不過是一個自認為恰當的生活方式與藝術表達,為此念茲在茲,朝斯夕斯。而這兩件事情又是一體的兩面,互為條件,不可分割。既要折射大時代的波瀾壯闊,又要刻劃出藝術本身的閎約深美。其間的不易和苦悶,未足為外人道也。王安石詩云:“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边^著怎樣的生活,就決定了會畫出怎樣的畫。這也就是莊子所說的“道通為一”吧。

清秋圖
181cm×96cm
紙本設色
2024年

山川泱泱
181cm×97cm
紙本設色
2024年
尋找適合自己的藝術表達方式,是一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復雜的事,不過畫畫樂趣也正在于這樣的挑戰與不確定當中。比如這些年我一直在嘗試著如何以書法入花鳥,再以花鳥融山水的藝術探索。就發現這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無窮解的游戲。往往每次有預謀的創作,最終以失敗結束。而一些不經意的寫畫,卻覺過程美妙,效果亦出人意表??桃馇蠊の捶Q意,偶然天成自率真。所以,創作永遠趣味無窮。選擇畫畫,就是選擇了一種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習慣了每日畫畫,就像飲食呼吸一樣必不可少。而真誠作畫,才可能人與畫互相滋養。如石濤所說的:“蒙養之功”在“生活之操”?!爸芰鳝h抱不著,則蒙養生活無方。蒙養生活有操,則周流環抱有由。周流環抱有由,則山水之任息矣?!?/p>
多年與筆墨為伴,越來越感受到中國畫是一門獨特而對人生饒有大益的藝術。有幸寄興筆墨,本身就是一種回報,時而勇猛精進,時而含蓄蘊藉,時而行云流水,時而超以象外,真誠表達自我更是一種莫大的歡喜。如果還能在悅己的同時創造一些美好,則善莫大焉!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千年之后,我也步其后塵,身居大灣區,但愿也同他一樣,更有“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天地玄黃
180cm×97cm
紙本設色
2024年

天地幽幽
180cm×97cm
紙本設色
2024年
“
宋陸京來廣東也有好多年了,孜孜不倦地追求藝術創作,在嶺南畫壇他的作品是深具一些特點的。
他自幼生活在中原地區,他的家鄉曾出過荊浩、郭熙和李唐等大畫家,生于斯長于斯的耳濡目染。陸京也是一個全身心地投入藝術,視藝術為畢生追求的人。他的喜怒哀樂、衣食住行、言談舉止,一切都圍繞藝術而存在。
粗粗看他的畫,散漫自如,貌似了無章法,然而細細品味,群山云霧繚繞,筆墨老到精練,氣勢磅礴,作品中煙云縹緲,水墨淋漓,山川萬物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氣息。
陸京的畫兼融南北,貫穿古今,他是當代嶺南及全國集山水、花鳥、書法、篆刻于一身,追求兼修并美為數不多的畫家。最近看了一些他的巨作,多幅超大尺寸水墨作品令人矚目。
—— 李勁堃
”

天滋地養
180cm×97cm
紙本設色
2024年

萬物生
180cm×97cm
紙本設色
2024年
“
所謂畫如其人,從他畫中顯露出來的氣質、文化氣息以及筆墨天賦,讓我感覺到宋陸京是一位能夠沉下來做學問的人。他的作品體現了他心靈深處的安靜,他是一位能夠不斷超越自己、能夠置身社會各式混亂事務之外的人,以不變應萬變,處世不驚。以這樣一種“獨處”的藝術狀態來從事中國畫創作,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宋先生還給我留下一個特別重要的印象,即他對傳統與現代的理解,他的作品看似傳統,但他又融入寫生,跟古代傳統的不一樣,他一手伸向傳統,一手又伸向生活,將自己對自然的感受、感悟也帶進入畫面。他的山水作品既蘊含當代審美元素,又在立意、立境中依然能看到元明清山水韻味,傳統與現代在他的畫筆下渾然天成,呈現出強烈的個性筆墨圖式與風格。
—— 許欽松
”

無極
181cm×97cm
紙本設色
2024年

逍遙游
180cm×97cm
紙本設色
2024年
“
第一次看到他的全面作品,是在廣東美術館他的個展上,不僅有平時的很多小品,還有很多大型的作品。無論是花鳥、還是山水,有條屏和巨幅,這些作品,我們能看到一個畫家的全貌。他的小畫體現了情趣,大畫體現了框架和格局。小畫與大畫雖然是逸筆草草,但實際上均在章法之中。
宋陸京最大的特點是以書入畫,書畫同源,筆筆都是書,筆筆都是字,他是用寫的方法來畫花鳥,他墨也是寫,色也是寫,色跟墨在他畫上面有很深的交融,其中灌注學養,灌注書法等,使他的畫中綜合的感覺就會出來。讓我特別驚喜的還看見幾張手卷,其中有一幅答普魯斯特問卷,他把西方的哲人的思想,融到書法作品之中。用短短尺幅的山水,帶出了長長篇幅的書法,書法里面不僅僅是書寫,他還有“印”在里面?!坝∥摹币舶酥形鞣轿幕膬热?。這是我在他以前的作品里面沒有看到過的。他以前的作品,更多看到的是傳統的光輝。
在這個展覽里面,看到很多中西元素在其中的畫,我想,可能這也是一個畫家不斷的追求。當一個畫家有了他相對成熟完滿的形式之后,如果他還要往前,實際上意味著拋棄,也意味著革命,但革命何嘗不需要勇氣,那我覺得宋陸京的選擇,還是勇敢的前進,不斷的去求索,我想這也是體現一個畫家的胸懷所在。
—— 林藍
”

在水之涘
180cm×97cm
紙本設色
2024年

諸法空相
180cm×97cm
紙本設色
2024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