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順時針方向:比安卡·邦迪,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 謝磊,攝影:Margot Montigny / 伊娃·尼爾森,圖片由藝術家和彼得·科爾西曼畫廊提供 / 里奧來,? A. Boissaye – Studio CuiCui
1月10日,法國藝術國際傳播協會 (ADIAF) 公布了2025年馬塞爾·杜尚獎 (Prix Marcel Duchamp) 的四位入圍藝術家名單,分別為南非藝術家比安卡·邦迪 (Bianca Bondi) 、法國藝術家伊娃·尼爾森 (Eva Nielsen) 和里奧來 (Lionel Sabatté) 以及中國藝術家謝磊。最終獲獎者將于10月23日 (巴黎藝術周期間) 在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 (Musée d’Art Moderne) 揭曉。
馬塞爾·杜尚獎是法國最負盛名的當代藝術獎項,由法國藝術國際傳播協會頒發,以表彰在法國的當代藝術創作,每年頒發給一位工作或居住在法國的有著卓越成就的當代藝術家。該獎項共提供9萬歐元的獎金,其中3.5萬歐元授予獲獎者,其余獎金分配給其他入圍藝術家。每年除獎項評選外,還會有一場入圍藝術家的群展開幕。因蓬皮杜中心將于9月全面關閉進入翻新工程,此次展覽將于9月26日至2026年2月22日在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行。
入圍藝術家中,比安卡·邦迪1986年出生于南非約翰內斯堡,她擅長通過化學反應賦予日常物品全新的面貌,關注材料的內在特性、象征意義以及可能的轉化,并試圖詩意地結合生態學與神秘主義,以一種對材料自身“生命力”的珍視,創造超越純粹視覺的體驗。
伊娃·尼爾森1983年出生于法國,生涯早期對攝影及繪畫感興趣,接觸絲網印刷后,開始通過使用多個網版處理不同涂層來探索復雜的視覺層次沖突。她的作品從日常生活中提取各種元素,游走在不同媒介之間,利用無法被簡單歸類的融合方式重構現實。
里奧來1975年出生于法國,“如何界定某物是有生命的?”是他長久以來思考的問題,也根植于他的繪畫和雕塑作品中。兒童時期,他曾參觀洞穴中的猛犸象壁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動物和植物的形象因此在他的繪畫中占據了主要位置。他的雕塑作品常采用在地創作的方式,例如置于洞穴或森林中,與周圍環境形成密切的互動。
中國藝術家謝磊1983年出生于安徽淮南。先后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和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2016年獲得巴黎高等師范學院視覺藝術博士學位,現工作和生活于巴黎。繪畫是謝磊的創作核心,他的作品常被象征性的神秘色調所籠罩,畫面中的人物或對象被色調所占據,富有神秘的氣息,讓人聯想到古老的民間故事和原始時代。營造出一種迷人而令人沉思的氛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