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藝術家徐小國的最新個展“回環”在龍美術館(西岸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展覽合計呈現73件畫作,包括大尺幅布面油畫和小尺幅紙本、草稿,囊括了藝術家從2015年至2025年間的三個系列作品:“花”系列、“星光”系列以及“籠子”系列。
2000年,徐小國從西安美院油畫系畢業,隨后來到上海,在上海生活八年,并在這里首次接觸到了先鋒的當代藝術,對藝術家后期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2008年北京奧運會,徐小國懷揣著對未來的暢想,又輾轉搬到北京。因此“回環”個展,是徐小國離開上海17年后,首次回滬舉辦的大型展覽。
結合龍美術館(西岸館)傘拱形的空間結構,徐小國邀請設計師特別搭建了兩堵弧形展墻,流線型的墻壁與展覽主題“回環”遙相呼應。
展覽最后一個空間,藝術家甚至利用樂高原理“拼搭”了一個木結構展廳,本次展覽的一部分作品草稿,在這里與觀眾不期而遇,從而窺見藝術家從構思到成品的創作過程。
展廳現場圖片
















“徐小國:回環”展廳現場,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海,攝影:shaunley
展覽前言文章
徐小國作為70后一代的藝術家,他的成長和創作與中國近20年社會和藝術的快速變化緊密相連。目睹和經歷了藝術從社會性的現實主義、觀念主義到回歸藝術本體與觀念表達的全球化過程。他從最初創作尺幅巨大的神話、與現實結合的敘事性繪畫,進入到對繪畫本體表達現實感受的持續探究。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他經歷了“神話”“籠子”“織體”“星光”和“花”系列的創作,不斷挑戰真實感受和繪畫語言的深度,每一步都在自我限定中尋求突破,成為中國繪畫藝術家中持續變化的少數案例。

徐小國,大籠子 5
布面油畫
200×300cm
2013
圖片由藝術家及白盒子藝術館提供

徐小國,安慰劑效應 1
布面油畫
300×300cm
2018-2019
圖片由藝術家及白盒子藝術館提供
本次展覽的題目“回環”,取自博爾赫斯的小說《環形廢墟》。其中有這樣的描述:“在一個飛鳥絕跡的黎明,魔法師看到一團火焰正吞噬著環形廢墟的中央。有一瞬間,他想到去水里避難,但隨即又意識到他的使命已經完成,應該接受死亡得到解脫。于是他向著火焰走去。火焰沒有吞噬他,而是不燙不灼地撫慰他、淹沒了他。帶著解脫、屈辱和恐懼,他終于意識到自己也是一個幻影,另一個人夢中的幻影。”
徐小國講,幾年前看到的這一段文字對他觸動很大。小說中的火和魔術師,讓他意識到宇宙中有一個超越者的存在,“他”掌控著事物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循環往復,每一次循環之間都有緊密的內在生成邏輯。這似乎也與他的繪畫路徑有某種暗合,揭示了他的自我成長和創作變奏的動因。于他而言,一切變化都是有機的和自然而然的,創作變化本身意味著自我生存處境的變化。藝術家尋求超越卻又無法脫離現實,個體現實處境就如《環形廢墟》中異鄉人夢見“火”一樣的存在。這也決定了他的創作同時具有本質性探究和現實性追問,二者的交替結合構成了持續推進的路徑。


徐小國,花 202404
布面油畫
250×180cm
2024
圖片由藝術家及白盒子藝術館提供

徐小國,星光 22
布面油畫
250×350cm
2023-2024
圖片由藝術家及白盒子藝術館提供
此次展覽作品的時間跨度為十年,包含從2015年至2025年間的三個系列。三個系列的問題和邏輯環環相扣,每一個階段的開始都來自上一個階段的延續,每一個階段的結束也是下一個階段的起點。每一個系列都非僅繪畫中的問題,而是藝術家具體生活的生命體驗,是藝術家對變化所做出的表達沖動。解讀徐小國繪畫可以參照兩個坐標:一是塞尚開啟的追求藝術本質的現代主義傳統;另一是西方自北方文藝復興以來的對圖像的現實隱喻性表達傳統,比如不斷出現的“花”“籠子”“星光”等。熟悉藝術家的觀眾都能看到作品背后的線索,這條線索由藝術家的個體感知與繪畫語言實驗共同構成。


徐小國,花 202410
布面油畫
200×300cm
2023
圖片由藝術家及白盒子藝術館提供
此次展覽的展陳也呈現出不同階段作品之間的對照,就像一個有機循環漸進的“環”。也如個體與世界、變化與永恒的關系,回環是一個階段的結果,又是新的開始。
關于藝術家

徐小國1977年生于陜西西安,2000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現工作生活于北京。他的作品涉及繪畫、圖片、影像、聲音等藝術形式,近年來獲得“798藝術節青年藝術家邀請展”一等獎,“北京電影學院國際新媒體藝術三年展”影像藝術青年藝術家學院獎,“光華千玉獎”等。
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藝術機構的群展,包括瑞士盧塞恩美術館、莫斯科現代藝術博物館、澳大利亞白兔美術館、波蘭BWA美術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今日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關渡美術館、澳門藝術博物館、OCAT當代藝術中心、朱屺瞻藝術館、石家莊美術館、山西省當代美術館、西安美術館等。
重要個展包括:“徐小國:回環”,龍美術館,上海,2025;“星光”,白盒子藝術館,北京,2022;“徐小國近作”,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2019;“枝曼.間隙”,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2016;“徐小國”,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2015;“空間紋體”,今日美術館,北京,2014;“Small country”,白盒子美術館,北京,2012;“2011徐小國‘降噪’6/25”,蒓萃藝術空間,北京,2011;“兩條路線-翁奮/徐小國雙個展”,BWA美術館,波蘭,2010。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