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來臨之際,《藝術新聞》特別推薦世界范圍內15座值得期待的新開博物館與美術館,這些即將于2025年揭幕的藝術機構來自不同大洲與地區(qū),印度、泰國、中東、日本、巴黎、紐約……這些新開博物館和美術館展示了不同城市城市更新的切片,也反映了正在崛起的新興藝術場域在藝術建設方面的愿景與行動。
南亞和東南亞當代藝術在過去數(shù)年來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發(fā)掘,2025年新開的數(shù)座博物館和美術館也彰顯了當?shù)卣诰蚝屯茝V本土文化與藝術的決心。在印度總理莫迪的政策執(zhí)行下,印度經濟在近幾年來保持高速增長,已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在制造業(yè)、新興科技領域獲得高速發(fā)展的同時,印度也開始向文化領域注入資金。印度啟動于2019年的“中央遠景重建計劃”(Central Vista Redevelopment Project)中包括建設一座“全球最大博物館”的項目,博物館被命名為“永恒印度博物館”(Yuge Yugeen Bharat Museum),將由印度和法國合作建設,改造自印度首都新德里中央行政區(qū)的秘書處大樓,該大樓曾是印度多個重要政府部門的所在地。泰國曼谷,由奧薩塔努格拉家族——這一泰國商業(yè)史上舉足輕重的華裔家族建立的Dib Bangkok將在2025年開館,美術館的規(guī)劃者佩齊·奧薩沙努格拉(Petch Osathanugrah)在其三十年的收藏生涯中專注于收藏泰國當代藝術作品,并將其視野擴展至全球。
在中東,隨著英國、法國與沙特、阿聯(lián)酋簽訂合作計劃,以及政府對文化藝術項目的投入,中東近年來的藝術基建項目也愈發(fā)密集地推出。阿布扎比的薩迪亞特文化區(qū)將在2025年完成建設,本年度將計劃新開四家藝術機構,包括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 Abu Dhabi)、扎耶德國家博物館(Zayed National Museum)、阿布扎比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Abu Dhabi)和TeamLab Phenomena。亞洲地區(qū),2025年值得關注的新開博物館和美術館還包括安藤忠雄為倍內生藝術場設計的第十座建筑直島新美術館,以及中亞第一座私人現(xiàn)當代藝術博物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藝術博物館(Almaty Musuem of Arts)。
2025年,“移民”與“離散”議題仍然是藝術世界所關注的議題之一,本年度,全球首座“通過藝術講述移民故事”的博物館將在荷蘭鹿特丹開幕。FENIX移民博物館將于5月16日開館,由馬巖松帶領的MAD建筑事務所提出改造與設計方案,博物館所處的Katendrecht半島是歐洲歷史上重要的移民港口,歐洲最早的唐人街之一也在此誕生。此外,數(shù)座改建、擴建或遷址的美術館也將在2025年開館,包括巴西圣保羅藝術博物館(MASP)、巴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紐約新美術館(New Museum)、哈萊姆工作室美術館(Studio Museum in Harlem)和弗里克收藏館(Frick Collection)。

“永恒印度博物館”將由新德里秘書處大樓改造而來
永恒印度博物館
Yuge Yugeen Bharat Museum
預計2025年
新德里,印度
印度文化和旅游部部長謝卡瓦特(Gajendra Singh Shekhawat)2024年六月表示,印度將在2025年,擬將首都新德里瑞辛納丘(Raisina Hill)建筑群的秘書處大樓(北樓及南樓)改造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永恒印度博物館”(Yuge Yugeen Bharat Museum),占地面積117000平方米,其規(guī)模將幾乎是法國盧浮宮的兩倍,將展示印度跨越五千多年的歷史,使游客全面了解印度的文化和歷史遺產,建成后將替代位于新德里人民大道的印度國家博物館,成為新的國家博物館。謝卡瓦特表示,“一旦‘中央遠景重建計劃’于2025年完成,政府辦公室遷出之后,北樓和南樓將被改建為博物館,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中央遠景重建計劃”指新德里瑞辛納丘附近的印度中央行政區(qū)改造計劃,該行政區(qū)建筑群建成于英國殖民統(tǒng)治期間,印度獨立后由政府保留。“永恒印度博物館”所處的秘書處大樓一直是印度國防、財政、外交、內政等政府部門所在地,由北樓和南樓組成,是印度最重要的行政中心。針對該建筑和博物館的改造建設計劃,印度與法國已于2024年12月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

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館效果圖 ? Gehry Partners
薩迪亞特文化區(qū)-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館、扎耶德國家博物館、阿布扎比自然歷史博物館、TeamLab Phenomena
Saadiyat Cultural District-Guggenheim Abu Dhabi, Zayed National Museum, Natural History Museum Abu Dhabi, TeamLab Phenomena
2025年
阿布扎比,阿聯(lián)酋
阿布扎比薩迪亞特文化區(qū)將于2025年竣工,該文化區(qū)內的藝術機構包括已于2017年建成的阿布扎比盧浮宮(Louvre Abu Dhabi),而四座新的藝術機構——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 Abu Dhabi)、扎耶德國家博物館(Zayed National Museum)、阿布扎比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Abu Dhabi )和TeamLab Phenomena將于2025年建成。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館由阿布扎比文化和旅游部與所羅門-R-古根海姆基金會(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合作建設,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y)負責設計,博物館當前擁有600余件藏品,以西亞、北非和南亞為核心。扎耶德國家博物館由Foster + Partners設計,以紀念阿聯(lián)酋“國父”謝赫·扎耶德·本·蘇丹·阿勒納哈揚(Sheikh Zayed Bin Sultan Al-nahayan)。博物館將展示三十萬年的“人類文明”,以及阿聯(lián)酋地區(qū)的歷史文化。阿布扎比自然歷史博物館將展出地球上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一些最稀有的自然歷史標本,包括6700萬年前的霸王龍“斯坦”的骨架。東京藝術團體TeamLab所創(chuàng)建的大型沉浸式藝術空間TeamLab Phenomena則旨在阿布扎比打造一座“無限好奇之家”。

Dib Bangkok建筑效果圖
Dib Bangkok
2025年
曼谷,泰國
奧薩塔努格拉家族(Osathanugrah Family)是泰國商業(yè)史上舉足輕重的華裔家族,曾多次登上福布斯財富排行榜前十名。家族中的蘇拉特·奧薩塔努格拉(Surat Osathanugrah)是曼谷大學的創(chuàng)始人,其子佩齊·奧薩沙努格拉(Petch Osathanugrah)于2023年去世,他曾擔任奧薩塔努格拉家族企業(yè)的董事會副董事兼首席執(zhí)行官、曼谷大學校長,也是一位收藏家,在三十年的收藏中積累了諸多當代藝術和泰國當代藝術作品,他在生前設想了建立一個藝術博物館,邀請游客能夠充分體驗、欣賞和探索當代藝術。即將于2025年開放的Dib Bangkok是一座私人當代藝術博物館,由佩齊之子普拉特·奧薩塔努格拉(Purat Osathanugrah / Chang)管理,首任館長為手冢美和子(Miwako Tezuka)。Dib Bangkok位于曼谷市中心,曼谷大學附近,占地129000平方英尺,由一座鋼結構倉庫改建而來,WHY Architecture 的創(chuàng)始人和總監(jiān)庫爾帕特·揚塔拉斯特(Kulapat Yantrasast)負責設計,建成后將成為泰國最大的博物館之一。“Dib”在泰語中意為“原始/自然狀態(tài)”,博物館將保留建筑物二樓中的泰式-中式建筑元素,將過去與現(xiàn)在相連接。

直島新美術館效果圖 ? Andou Tadao
直島新美術館
Naoshima New Museum of Art
2025年春季
直島,日本
直島新美術館計劃于2025年春季在本村地區(qū)附近的山頂上開館。美術館由安藤忠雄設計,這是他為直島倍內生藝術場(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設計的第十座建筑。美術館共三層,包括地下兩層和地上一層,將展出和收藏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地區(qū)藝術家的主要作品和委托作品,舉辦特別展覽,開展各種公共項目,旨在傳達有關當代社會的不同視角、表達方式和多維度信息。直島新美術館旨在進一步探索美術館與當?shù)厣鐓^(qū)精神緊密相連的意義,在藝術、建筑、自然和島上日常生活之間創(chuàng)造新的敘事和展示空間。美術館已公布2025年展覽項目,屆時將展出來自日本、中國、韓國、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等亞洲各地的11位杰出和新興藝術家/團體專門為該場域創(chuàng)作的新作品和大型裝置。

阿拉木圖藝術博物館效果圖,圖片來自 Chapman Taylor ? Yinka Shonibare
阿拉木圖藝術博物館
Almaty Museum of Arts
2025年夏季
阿拉木圖,哈薩克斯坦
中亞首座私人現(xiàn)當代藝術博物館將于2025年在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圖開館,占地9400平方米,由英國建筑師查普曼·泰勒(Chapman Taylor)設計。博物館藏品包括哈薩克和中亞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700多件藝術作品。這些藏品屬于該機構的創(chuàng)始人努爾蘭·斯馬古洛夫(Nurlan Smagulov),他是一名哈薩克斯坦商人,其管理的Astana集團主要從事汽車制造和購物中心業(yè)務。博物館開館后的首個展覽是哈薩克斯坦藝術家阿爾瑪古·門麗巴耶娃(Almagul Menlibayeva)個展,題為“我理解一切”。這將是這位出生于阿拉木圖的藝術家的首次回顧展,展示她從 20 世紀80年代至今的作品,作品主題包括女性角色、身份政治、生態(tài)學和新殖民主義。

FENIX移民博物館效果圖,圖片來自MAD建筑事務所
FENIX移民博物館
FENIX Museum of Migration
2025年5月16日
鹿特丹,荷蘭
地處荷蘭鹿特丹的FENIX移民博物館將于2025年5月16日開館,該項目由由Droom en Daad基金會委任,并由馬巖松帶領的MAD建筑事務所提出改造與設計方案,是 MAD在歐洲落成的首個文化項目。FENIX由港口的舊倉庫改建而來,倉庫始建于1923年,曾是全球最大的庫房。其所處的Katendrecht半島是歐洲歷史上重要的移民港口,千百萬歐洲人曾于此登船,也有大批華人從這里開始僑居歐洲的生活,歐洲最早的唐人街之一也在此誕生。在百年的時間里,F(xiàn)enix庫房在二戰(zhàn)中被摧毀,又在上世紀40-50年代經歷多次修繕,承載著鹿特丹珍貴的歷史記憶。“FENIX是世界上第一座通過藝術講述移民故事的博物館。”博物館官網如此寫道。博物館將展示100余位藝術家的作品,130余位來自全球的攝影師的紀實攝影作品,以及來自捐贈者的2000余個手提箱,博物館將其打造成了一座迷宮,觀眾可以掃描標簽,聆聽由這些手提箱講述的故事。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位于巴黎皇家宮殿廣場的全新空間,圖片來自卡地亞基金會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2025年底
巴黎,法國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將于2025年底揭幕位于巴黎皇家宮殿廣場的全新空間。新館由建筑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擔任設計。讓·努維爾將全新建筑項目和諧地融入到這座奧斯曼風格歷史建筑的格局之中,與其所蘊含的歷史性和獨有的城市風貌展開對話。1855年,在拿破侖三世推行的城市改造計劃之下,這座建筑宣告落成,并作為盧浮宮大酒店投入使用,后于1863年改建為盧浮宮百貨公司,1978年又化身為盧浮宮古董商場。在本次改建中,讓·努維爾沿建筑外墻設立整排寬闊高聳的落地窗,與皇家宮殿廣場、圣奧諾雷路里沃利路三面相通,為游客和行人帶來耳目一新的城市景觀。建筑內部設有8500平方米的公共空間,包括6500平方米展覽空間,其中1200平方米分布于5個可以活動的平臺中,可根據(jù)需要在建筑內部靈活調整展區(qū)面積和參觀路線,營造高達11米的垂直布局。此外,還有通過各個靈活平臺組成的占地1200平方米的開放式長廊。

PoMo現(xiàn)當代藝術博物館
PoMo 現(xiàn)當代藝術博物館
2025年2月15日
特隆赫姆,挪威
位于挪威特隆赫姆的私人博物館PoMo將于2月15日開館,博物館在一座始建于1911年的新藝術風格建筑上改建而來,博物館創(chuàng)始人莫妮卡和奧勒·羅伯特·雷坦(Monica and Ole Robert Reitan)是零售業(yè)巨頭,多年來一直熱衷于視覺藝術,對藝術的熱情讓他們產生了在其家鄉(xiāng)特隆赫姆建立一座世界級博物館的夢想。博物館的藏品中的60%都來自女性藝術家,包括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安妮·伊姆霍夫(Anne Imhof)和卡塔琳娜·弗里奇(Katharina Fritsch)。

圣保羅藝術博物館擴建項目效果圖 ? MASP
圣保羅藝術博物館擴建項目
MASP - Museu de Arte de S?o Paulo Assis Chateaubriand expansion
2025年3月
圣保羅,巴西
圣保羅藝術博物館(MASP)擴建項目于2019年啟動,計劃在原先博物館建筑對面修建一座新建筑,并以MASP創(chuàng)始人和首任藝術總監(jiān)皮埃特羅·瑪麗亞·巴爾迪(Pietro Maria Bardi)的名字命名。MASP是南半球最重要的藝術博物館之一,擁有來自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的約一萬件藏品,其中僅有1%被展出。擴建工程滿足了博物館對新空間的迫切需求,博物館的展示面積增加了66%,總面積達19萬平方英尺。擴建工程由建筑師胡里奧·耐維斯(Júlio Neves)構思,大都會聯(lián)合建筑師事務所(Metro Arquitetos Associados)聯(lián)合設計,除了新的展廳之外,還設有藏品保護實驗室、接待區(qū)、教室、兩間多功能廳、儲藏室、裝卸區(qū)、餐廳和咖啡廳。2024年11月26日,新建筑宣告竣工。為了紀念新建住的落成,MASP將舉辦一系列展覽和活動,以反映博物館的歷史、展示博物館的藏品。

紐約新美術館擴建項目效果圖
新美術館擴建項目
New Museum expansion
2025年
紐約,美國
2022年11月,由大都會建筑事務所(OMA)建筑師重松象平與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設計的新美術館60000平方英尺的擴建工程破土動工。這座新建筑將將使新美術館的展覽空間擴大一倍,為藝術家駐留和公共項目創(chuàng)造新的場所,并將成為藝術孵化項目NEW INC的主要場所。新建筑在中庭建造了一個垂直樓梯,在為游客提供建筑周邊視野的同時,用于展示新興的藝術裝置。建筑中還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公共空間,包括書店、教育和公共項目空間、藝術家工作室和餐廳。新館前方將建立一個新的廣場,用于呈現(xiàn)藝術裝置、表演項目和集體項目。于1977年成立的新美術館是紐約唯一致力于當代藝術的美術館。2007年它在包厘街的場館落成,首次擁有了專屬的展覽空間。新美術館旨在為年輕或尚未得到充分認可的藝術家提供平臺,呈現(xiàn)具原創(chuàng)性與思想性卻也許不為人知的作品。

哈萊姆工作室博物館改造效果圖
哈萊姆工作室博物館
Studio Museum in Harlem
2025年秋季
紐約,美國
于2018年閉館改造的哈萊姆工作室博物館將于2025年秋季重新開館。改建項目由 阿賈耶建筑工作室(Adjaye Associates)與庫伯·羅伯遜(Cooper Robertson)合作設計,占地面積82000平方英尺,室內和室外的空間將增加近70%。建筑的靈感來自于哈萊姆區(qū)的褐砂石建筑、教堂與人行道,凸顯哈萊姆工作室博物館的社區(qū)特色。大樓的磚石結構窗戶與外立面上大小不一、比例各異的窗戶相呼應;而與附近的教堂相對應的是一個頂部采光室內展廳,用以展示大型藝術品,中央樓梯可以讓人們從樓梯口向外眺望。新建筑所營造的視覺效果將打通哈萊姆區(qū)的街道生活與博物館內部,打破博物館與社區(qū)之間的隔閡。重新開館后的首個展覽為美國藝術家、活動家、教育家湯姆·勞埃德(Tom Lloyd)回顧展。勞埃德的作品曾在1968年博物館首次開館時展出,彼時哈萊姆工作室博物館處在在第125街以北、第五大道2033號一棟建筑的二樓閣樓中,1982年,博物館搬遷至位于哈萊姆區(qū)中心的肯伍德大樓。自成立以來,哈萊姆工作室美術館為當?shù)亍⒚绹蛧H非洲裔藝術家的搭建了一個交流的紐帶,為受到黑人文化影響所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提供展示和交流的空間。

改建后的弗里克收藏館效果圖
弗里克收藏館
Frick Collection
2025年4月
紐約,美國
弗里克收藏館將在其第五大道上的原址重新開放,因原址建筑翻新,自2021年3月起, 弗里克收藏館在麥迪遜大道上短暫寄居。該翻新和重建項目是近90年來首次對其設施進行的全面升級。修復后的美術館和圖書館將包括新的展覽、教育和保存空間,以及更多的無障礙設施和新的公共設施。弗里克收藏館的藏品來自美國著名鋼鐵實業(yè)家和藝術贊助人亨利·克萊·弗里克。他在1919年逝世后,將自己巴黎美術學院派建筑(Beaux-Arts)風格的豪宅及其富有傳奇色彩的財產遺贈給了公眾。2025年4月,弗里克收藏館將重新開放,并推出展覽“維米爾的《情書》”,這個小型展覽將展出三件維米爾作品,包括《情書》(約 1669-70 年)、《情婦和女仆》 (約1666-67年)和《寫信女子和她的女仆》(約1670年)。展館重新開放后,擔任其館長14年的伊恩·沃德羅珀(Ian Wardropper)也將卸任,繼任館長為德國藝術史學家阿克塞爾·呂格(Axel Rüger),他曾長期擔任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館長,也是一位研究維米爾的學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