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重生:從數據盤點看文化遺產的重建奇跡
日期:2024-12-12 10:15:11 來源:artnet資訊
資訊
>巴黎圣母院重生:從數據盤點看文化遺產的重建奇跡
2024年11月29日,巴黎圣母院內部。攝影:Stephane de Sakutin/POOL / AFP via Getty Images
2019 年4月16日清晨,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剛剛被撲滅,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便承諾將在五年內重建這座歷史古跡。他在全球觀眾面前表示,這座具有地標意義的大教堂將會變得“比以往更加美麗”。馬克龍履行了他的承諾,主持了這一恢宏的重建工作,讓巴黎圣母院從灰燼中重生。2019年4月15日的大火迅速蔓延,摧毀了三分之二的鉛制屋頂和自13世紀以來支撐其結構的木梁。這些橡木梁下方的石制穹頂也在尖塔倒塌時受到嚴重破壞,橫穿過耳堂的穹頂被撕開一個洞,碎石和殘骸散落在中央大殿。2024年12月4日,一名游客在巴黎圣母院前拍照。攝影:Bastien Ohier / Hans Lucas / Hans Lucas via Getty Images過去五年的修復工作重新構建起了那些被毀的部分,使用了與13世紀相同的傳統材料和建造方法。人們還將能看到煥然一新的濕壁畫、打磨過的舊木材以及被清理干凈的石材表面。這得益于許多工匠的合作,包括木匠、屋頂工和藝術修復師,有不少人都來自歷史悠久的Compagnons du Devoir(職業工匠協會,是法國一個歷史悠久的工匠組織,致力于職業教育、技能傳承和工匠文化的推廣,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上周,馬克龍參觀了巴黎圣母院,對這些以實際行動支持了承擔修復巴黎圣母院任務的首席建筑師菲利普·維爾納夫(Philippe Villeneuve)的敬業工匠表示祝賀。2024年11月2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于在巴黎圣母院對聚集的人群發表講話。攝影:Christophe Petit Tesso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他說:“你們都是這項工程的煉金術士,將灰燼變為藝術。”他還補充道:“圣母院的大火是法國的一道‘國傷’,而你們是它的治愈之藥。”團隊計劃將更多的次級修復工作延續到2028年。而巴黎圣母院上一次的大修繕是19世紀中期,由建筑師歐仁·維奧萊-勒-杜克(Eugène Viollet-le-Duc)主導完成。他為建筑增添了哥特式石制怪獸雕像和壯麗的新彩色花窗。修復后的巴黎圣母院于12月7日舉行盛大的儀式后正式向公眾開放了。值此之際,我們也整理了一些與這座建筑和這次修復工程相關的數據。182年:完成原始建筑所需的時間,從1163年到1345年。5.5年:完成最新的這次修復所花費的時間——與馬克龍總統承諾的時間幾乎完全一致。9億美元:由來自150個國家的34萬名捐贈者籌集的金額(約合8.46億歐元)。5700萬美元:由4.5萬名美國捐贈者籌集的金額,據法裔美國投資者安妮·迪亞斯·格里芬(Anne Dias-Griffin)向CBS新聞透露。1.475億美元:剩余的修復資金(約合1.4億歐元),將用于2025年計劃的第三階段修復,包括修復外立面、圣器室屋頂、飛扶壁和唱詩班部分。一些雕塑和裝飾元素也將用這些剩余資金進行修復,據“重建巴黎圣母院”主席菲利普·喬斯特(Philippe Jost)在接受法國電視臺BFMTV采訪時表示。2000人:參與修復工作的工匠人數,馬克龍稱之為“世紀工程”。這些工人包括來自Compagnons du Devoir的成員。在新聞發布會上,馬克龍講話結束后,這些工匠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1500萬人:巴黎圣母院在重新開放后預計每年將接待的游客數量,這比火災前的約1300萬人有所增加,相當于每天約4萬名游客。為管理游客流量,游客必須提前通過免費預訂系統進行預約。2019年4月15日晚6:50:火災發生的時間。雖然起火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但應該是意外所致,最可能的原因是電氣問題或因施工工人吸煙所致。2019年4月15日晚7:53:尖塔倒塌,許多巴黎人目睹了這一幕。“這是一種全然的悲傷和憤怒,”當時是索邦大學歷史系學生的卡米爾如此告訴《衛報》,“這是我們的遺產。人群中有人開始唱贊美詩。無論你是否是基督徒,這都是我們歷史的一部分,它正在化為灰燼。”2019年4月15日,大火吞噬巴黎圣母院屋頂,濃煙滾滾。攝影:Fabien Barrau / AFP via Getty Images2019年4月15日晚8:07:屋頂坍塌。進一步的災難因巴黎消防員的英勇努力而得以避免,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用水墻阻止火焰蔓延至由兩座塔樓護衛的西立面。2019年4月16日凌晨3:40:消防部門宣布火勢得到控制。大火直到早上9:30才完全撲滅。2200華氏度:大教堂內部火災期間的溫度峰值(約1204攝氏度)。作為對比,鉛在621.5華氏度(約327.5攝氏度)時便會開始融化。巴黎圣母院內部火災后的廢墟。攝影:Christophe Petit Tesson/POOL/AFP/Getty Images8英寸:極端高溫使穹頂的石材膨脹時,其升高的高度。穹頂回縮后,位置與原來稍有偏移。這座中世紀的原始結構的堅韌促使首席建筑師維爾納夫決定按原樣重建。他對《藝術報》說:“即使到了現在,沒有學者能解釋為什么圣母院還能屹立不倒。我覺得,‘她還穩固,那就按原來的方式來。’所以我們就這么做了,而她也依然屹立著。”330英尺:大教堂尖塔的高度。尖塔已被一個用500噸橡木和250噸鉛制成的相同復制品替代。今年2月,部分腳手架被移除,尖塔揭幕,為重建工作的一大里程碑,也為夏季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游客提供了預覽。修復期間的腳手架。攝影:Brieuc Clerc ? RNDP45900立方英尺:用于修復受損墻體和穹頂的石灰巖數量。圣母院原始石灰巖取自巴黎第五和第十二區的地下采石場,這些采石場也曾用于建造凡爾賽宮。但由于這些采石場已停止使用,本次修復的石料來自法國北部的瓦茲地區,并在巴黎工業郊區熱訥維利耶切割加工。重建穹頂上表面。攝影:David Bordes ? RNDP45萬平方英尺:幸存的石灰石表面被悉心清理,去除了灰塵、灰燼以及來自坍塌屋頂的鉛粉。這些表面首先用高功率真空吸塵器清理,然后使用可剝離噴涂去除殘留的污垢。最早得以參觀修復后的巴黎圣母院的游客都驚嘆地表示,即使是歷史悠久的內部區域也都煥然一新,熠熠生輝了。1500棵樹:修復新的教堂屋頂支撐木制結構所需的樹木,其中包括約150年樹齡的橡樹,這些樹木由法國國有林場捐贈。為了忠實地重建天花板,工匠們必須重新學習哥特式建筑的原理,同時結合21世紀的數字技術。例如,通過計算機建模預測木材隨時間老化后的抗性,確保它像火災前一樣,能夠堅挺地支撐幾個世紀。3000件木釘:這些木釘由一位木匠花費四個月時間精心制作,所用橡木必須與結構梁的木材相匹配。一座基督雕像被吊裝回教堂外墻的位置。攝影:David Bordes ? RNDP2150平方英尺:用于建造新的禮拜平臺的棋盤大理石,這個平臺是主祭壇的所在地。在2019年尖塔和十字拱頂坍塌時被摧毀。156塊大理石板鋪設在金屬框架上,總重量達110噸。巴黎教區還委托制作了一個新的青銅祭壇。8000根:管風琴管從教堂中暫時移除,并在法國某地進行清理。這些管風琴管中最高的一根達32英尺,幸運的是,在2019年滅火過程中僅有一根受到了水損。管風琴重新安裝后,必須經過調音和與教堂特定聲學環境的和諧調整,這一精確過程耗時約六個月。工匠們重現了教堂著名的石像。攝影:Patrick Zachmann / Magnum Photos56座:19世紀,維奧萊-勒-杜克往巴黎圣母院外墻上加上了一些新石像,這些看起來有點恐怖的石像因雨果的暢銷小說《巴黎圣母院》而聞名于世。在2019年的火災中,這些石像也像因高壓水槍受損了。大部分雕像被清潔和修復,而其中的五座通過數字掃描技術,用新的石灰石重新制作了。21幅:從巴黎圣母院大火中搶救出來的畫作,由50名文物修復師團隊完成修復。今年年初,這些畫作在巴黎的“修復巴黎圣母院的宏偉裝飾”展覽中展出。教堂小禮拜堂的許多壁畫也經過了精細的清潔。16座:包括十二使徒和四位福音作者的銅像,在火災發生前幾天非常幸運地被移走進行清潔。這些雕像經過修復后,已恢復其原始的棕色光澤(此前由于氧化變綠了)。它們將于明年重新安裝回巴黎圣母院。3口:用于取代火災中損毀的鐘,其中一口鐘是巴黎2024年奧運會組委會的禮物,上面刻有“巴黎2024”字樣。這口鐘在夏天被安裝在法蘭西體育場跑道旁,由每位田徑冠軍敲響。現在,它將在彌撒期間敲響,與北塔最重的“加布里埃爾”鐘一同奏響,這口鐘重達8800磅。攝影:Patrick Zachmann / Magnum Photos2具:在巴黎圣母院考古研究期間發現的失落的鉛棺。這項研究還揭示了一個1世紀的結構遺址以及包括神職人員在內的約1000人安葬地。這兩具鉛棺分別保存著1560年去世的詩人約阿希姆·杜·貝萊(Joachim du Bellay)和1710年去世的安托萬·德·拉·波爾特神父(Canon Antoine de La Porte)的遺骸。修復工作中發現的13世紀雕刻石塊細節。攝影:? Denis Gliksman, Inrap1只:嶄新的公雞被安裝在了尖塔頂端。這只公雞被視為法國人民的象征,因為拉丁語里的gallus一詞既代表高盧,也指公雞。上周,法國總統馬克龍將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稱為“所有法國人共同經歷的悲劇”。原來的公雞里包含了三件奇跡般幸存的圣物,包括一小片據稱為基督荊棘冠的碎片。這些圣物如今被收藏在了這只新的公雞之中。12萬人:簽署請愿書以期保留巴黎圣母院原始玫瑰花窗的簽名者人數。這扇窗戶是19世紀維奧萊-勒-杜克設計的。在馬克龍提出通過競賽為教堂設計一扇當代風格的替代性窗戶后,激起了強烈反對。請愿書寫道:“如果我們要將巴黎圣母院修復到歷史狀態(即2019年4月15日之前),即維奧萊-勒-杜克所修繕的狀態,那么為何要剝奪這一他想要的重要元素?”并質問:“誰授予國家元首改變這座不屬于他、而屬于全體人民的大教堂的權力?”因而,馬克龍的提議最終被法國國家遺產與建筑委員會否決了。巴黎圣母院南玫瑰花窗。攝影:Godong/UIG via Getty Images100位:反對巴黎教區計劃“迪士尼化”圣母院的公眾人物和文化專家的數量。這些計劃包括引入現代元素,如當代藝術作品、情景照明,以及可能在巴黎圣母院的墻壁上投射《圣經》摘錄。包括阿蘭·芬基爾克羅特(Alain Finkielkraut)和皮埃爾·諾拉(Pierre Nora)等在內的公共知識分子均對此表示反對。400噸:火災中屋頂和尖塔產生的鉛煙霧量(據法國官方統計)。鉛污染成為2019年火災三個月后的一個主要問題。由于未采取措施解決高污染水平,法國勞動監察局警告工人面臨的風險,這促使巴黎暫停了圣母院的修復工作并關閉廣場,引發了媒體的廣泛關注。一棵用于修復的橡樹。攝影:David Bordes ? RNDP42327人:反對砍伐古老橡樹以重建大教堂屋頂木質結構的請愿書簽名者人數。他們認為這種大規模砍伐等同于“生態屠殺”。官方堅持認為,這些橡樹本已計劃作為例行森林維護的一部分被砍伐。5美元:法國文化部長拉希達·達蒂(Rachida Dati)提議對非歐盟游客征收的門票費用。此前,圣母院一直對游客免費開放。巴黎中心區市長阿里爾·韋爾(Ariel Weil)表示:“讓信徒付費進入是道德上令人震驚的。”批評者還指出,像圣母院和其他法國地標這樣實施類似政策的場所,會面臨如何在入口處核查國籍的挑戰。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卓克藝術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