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報》2024年12月8日 第4版:藝萃·專題
中國油畫經(jīng)過引入、傳播、教育及創(chuàng)作系統(tǒng)的建設等漫長的歷史過程,現(xiàn)已成為構建中國氣派學術體系、探討中國式美術現(xiàn)代化道路的重要議題之一。
11月29日,歷經(jīng)半年多的籌備,廣州美術學院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聚焦“新時代中國油畫的主體性及其話語體系研究”舉行咨詢會,從“如何從國家文化戰(zhàn)略及藝術科研層面上進行‘新時代中國油畫主體性及其話語體系’研究”“研究‘新時代中國油畫主體性及其話語體系’必須關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在‘新時代中國油畫主體性及其話語體系’的研究思路、方法路徑上有何建設性的意見”三個層面展開深入探討,為中國油畫未來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路。
廣州美術學院院長范勃、南京藝術學院原院長劉偉冬、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彭鋒、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夏燕靖、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藝術與設計系主任李軍、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學研究中心主任鄭工、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院長胡斌、廣州美術學院科研創(chuàng)作處處長謝璇等參加了咨詢會。會議由鄭工主持。

范勃認為,隨著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及相關主題性創(chuàng)作活動的陸續(xù)展開,中國的油畫創(chuàng)作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油畫藝術的本體語言越來越凸顯,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中國油畫的主體性問題也不斷引發(fā)討論,其中的主體意識及中國話語的整體建構,亟待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新時代中國油畫的主體性及其話語體系研究”的提出,不僅是100多年來油畫在中國發(fā)展與傳播所遇到的民族化與本土化問題的歷史總結,更是在文化自覺層面上、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發(fā)展道路上、在跨文化的學術研究上,對新時代語境下中國油畫發(fā)展的深入思考。
彭鋒:建構中國油畫話語體系將有助于更好傳播中國文化
彭鋒圍繞建構中國油畫話語體系的目標愿景展開了討論。他表示,油畫作為一個西方經(jīng)典的藝術樣式傳播到中國經(jīng)過了好幾代人,但我們對于油畫中國化問題的研究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理論上的反思。廣州美術學院提出這一研究課題,可謂恰逢其時,抓住了一個學科發(fā)展的良好契機。這不僅因為油畫最初傳到中國是從廣州進入內(nèi)地的,還因為這里有李鐵夫、林風眠、關良、羅工柳等人,更重要的是這里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是中西文化的融會之所,是開風氣之先的地區(qū),文化的互鑒與交流,在油畫這一畫種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進入新時代以來,隨著學術界的三大體系(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尤其隨著我們的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國際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中國油畫的主體性問題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看待當代中國油畫的發(fā)展狀況,如何評價中國油畫的學術水平,成為亟待學術界解決的問題。
劉偉冬:“新時代油畫主體性及其話語體系研究”非常有意義
劉偉冬就“新時代油畫主體性及其話語體系研究”的意義展開闡述。他表示,在美術學科展開中國油畫的主體性研究以及話語體系研究,是在一個微觀層面上對中國美術話語體系的深入探索,并將帶動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眾所周知,話語體系建設的涉及面很廣,包括哲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語言學、圖像學等其他學科,而且在造型技藝層面上,還涉及其他繪畫門類或雕刻藝術門類等,都存在著相關的話語體系建構問題。
李軍:中國油畫的主體性應該是“相互主體性”
李軍表示,新時期中國油畫實際上銜接的是中國的新文化,是面向世界的中國文化復興。而談論中國美術的自主性或主體性,不僅是傳統(tǒng)的復興,也包含著對于世界上一切先進文化的掌握、應用以及再創(chuàng)造。因此,“新時代中國油畫的主體性及其話語體系研究”這一課題是與時代同步的前沿課題。
夏燕靖:回到藝術本體上討論中國油畫的話語體系
夏燕靖認為,討論中國油畫的主體性及其話語體系,這是非常重要的話題,也是切入油畫表現(xiàn)的核心話題。相對于過往較為空泛地談論油畫創(chuàng)作觀念,這一話題確實要實在得多,是對油畫作為藝術呈現(xiàn)的“核心”揭示,需要斟酌與選擇,自然這個話題也是回到油畫藝術本體上的探討。其研究的重心就是針對油畫的表現(xiàn)語言、油畫的風格樣式,乃至油畫的技術技藝的深入剖析與思考。
油畫在中國已經(jīng)形成特有的藝術“語境”,顯現(xiàn)出中西合璧藝術語言凝練而出的成熟與自覺駕馭。諸如,繪畫語言的獨特性,既有別于西方古典特性,又區(qū)別于西方新潮油畫的“失語”,充分調動起“油”與“筆”的各種表現(xiàn)的融合性,最大限度地凸顯油畫的質感表達,其嘗試是多種多樣的,可謂是百花齊放。當然,在探討油畫的主體性及其話語體系時,更為重要的是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如何真正認識藝術創(chuàng)作與藝術表現(xiàn)的“本體”特性?這表明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須臾離不開形象的加工和形象表現(xiàn)的升華。因此,探索油畫主體性及其話語體系的“變”與“不變”,是抓住了藝術創(chuàng)新的實質,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形成一股合力,推動著油畫藝術的創(chuàng)作,是中國油畫前行的動力。總之,針對油畫主題性的揭示,其視角應是多維度的,包括形象、意象、情感和想象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這是構成油畫創(chuàng)作的動力源泉。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