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與時代的交響——馮法祀先生藝術研究展”以一首“時代交響曲”為策展概念,結合不同的研究視角劃分四個單元篇章“戰火青春 奏鳴揚帆”“復調詠嘆 游蹤無際”“隨想變奏 美好人間”“回旋頌歌 藝脈相承”,匯集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等機構及家屬的重要藏品,共展出130余件馮法祀經典美術作品,全面呈現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和發展軌跡,是馮法祀近十年來規模最大、品類最全的一次綜合性展覽。
第一樂章
奏鳴揚帆 戰火青春
在動蕩的年代,年輕的馮法祀 懷揣一顆赤子之心投身藝術的海洋。1933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后,在徐悲鴻、顏文樑、呂斯百、潘玉良等名師的教授下,馮法祀打下了扎實的繪畫功底。畢業后,他放棄赴法留學的良機,毅然決然選擇加入中國工農紅軍,開啟軍旅生涯的革命旅程。本單元匯集了他的學生時期作品以及加入抗敵演劇隊后的革命題材佳作。馮法祀用急行軍式的畫筆描繪出戰爭年代中的英雄形象,奏響了時代的奏鳴曲。這些作品傳達出人民群眾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為中國現實主義主題性創作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每一幅畫作都仿佛在訴說一個時代的故事,引領觀眾穿越時空,感受那段崢嶸歲月的激蕩與豪情。



第二樂章
復調詠嘆 游蹤無際
寫生始終是馮法祀藝術創作中的重要一環,成為他與世界對話的獨特方式。他不斷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遠方,去追尋那些能夠觸動他內心的畫面和風景。本單元精選了他在國內外的采風寫生作品,這些畫作如同一首首流動的詩篇,展現了他跨越山海的藝術之旅,好似如歌的慢板,溫柔地在觀者心中流淌。馮法祀在寫生過程中,總是通過實地觀察和深刻體驗,敏銳地捕捉各地的風土人情。他善于運用色彩和光影的細膩變化來精準傳達不同的情感和情緒,用畫筆精心記錄下對自然與生活的獨特感悟。從亞洲的異域風情,到歐洲的古典建筑,從大自然壯美的山川湖海,到人文生活中溫馨細膩的描繪,這些珍貴的寫生作品,如同優美的復調樂章,每一筆都與其他筆觸交織共鳴,像是一句句抒情的旋律,引人深思,讓人沉醉。


第三樂章
隨想變奏 美好人間
馮法祀的藝術實踐既廣袤深邃,又細致入微,不僅敘述了恢宏的歷史與自然風光,還精妙地捕捉了日常生活的細膩瞬間。他運用溫情脈脈的筆觸,生動記錄了人間的溫馨與歡樂,這些畫作宛如一曲曲活潑的隨想曲,旋律明快、節奏流暢,令人在觀賞中感受到生活的愉悅與輕松。他的人體肖像畫典雅生動,家庭歡聚的場景溫馨和諧,勞動生活的畫面則充滿了蓬勃的生機。此外,他的花卉靜物與水墨動物畫作更是精彩紛呈,將生命的靈動與絢爛展現得淋漓盡致。本單元將目光聚焦于馮法祀那些節奏明快、氣息清新的藝術作品,使觀眾在欣賞中深刻領悟到藝術與生活的完美交融,以及人生豐富多彩、層次分明的韻律之美。



第四樂章
回旋頌歌 藝脈相承
自青年時代就樹立“為人生而藝術”理念的馮法祀,在藝術探索的征途上始終步履不停,以畫筆為語言,深情地講述著他對人民與時代的無限熱愛與堅守。本單元將目光投向他藝術創作生涯中那些主題旋律鮮明響亮的重要時刻,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他對藝術的深摯情感和不懈追求。《劉胡蘭就義》《開山》等多部現實主義杰作,宛如美術史中的巍峨山峰,不僅奠定了他在中國近現代美術領域的杰出地位,更成為時代的印記、歷史的見證。此外,本單元還首次公開展出了與安徽地域美術緊密相連的《風骨-1935徐悲鴻帶學生在黃山寫生》系列創作稿,飽含了馮法祀對恩師徐悲鴻的深情回憶與致敬。作為徐悲鴻等藝術大師的傳承者和中央美術學院首任繪畫系主任,馮法祀也將畢生精力投入到美術教育的偉大事業中,悉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藝術人才。這些瑰寶之作和珍貴文獻,無不體現著馮法祀對推動中國現實主義美術創作所作出的巨大貢獻。這首時代交響曲已走向尾聲,馮法祀的藝術精神將始終代代相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