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災難30年后 | Pierpaolo Mittica:Chernobyl
日期:2024-11-25 10:19:05 來源:SENYA STUDIO
資訊
>切爾諾貝利災難30年后 | Pierpaolo Mittica:Chernobyl
切爾諾貝利,這個名字象征著數十萬公頃被污染的土地、死亡、疾病,以及無數人生活中的深切悲痛。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全面核反應堆熔毀。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于1970年至1983年間建成,位于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約120公里,與白俄羅斯接壤的邊境地區。20世紀80年代,它是蘇聯的示范性核電站,計劃建造六座反應堆,其中四座已完工。每座反應堆能產生1000兆瓦電力。然而,1986年4月25日,為測試在外部供電中斷的情況下,電站能否自行供電確保反應堆冷卻,進行了高風險的實驗。在無視多項技術故障和安全警告的情況下,實驗繼續進行,最終導致災難。操作失誤與設計缺陷引發了無法控制的連鎖反應,緊急停堆失敗后,反應堆功率驟增至正常值的數千倍,數秒內核心被摧毀。核心溫度超過2000攝氏度,導致熔毀。隨后的氫氣爆炸掀翻了反應堆的核心蓋板和整個建筑屋頂,大量核燃料和放射性物質被釋放至空氣中。燃燒數天的大火將放射性物質擴散至歐洲,污染范圍涵蓋波蘭、北歐、德國及更遠的地區。事故直接污染了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15萬平方公里土地,約500萬人受影響,140萬公頃農業和林地變為廢地,尤以白俄羅斯受創最重,其國土的30%被污染至不可用狀態。如今,切爾諾貝利周圍仍有4300平方公里被列為隔離區。災難反應堆下仍存200噸熔融鈾,放射性會持續數十億年。盡管尚未找到有效處理方法,8000名工作人員仍在進行清理、冷卻廢燃料和防止新的災害。根據官方數據,事故首年造成134人死亡,11.6萬人被緊急疏散,總計36萬人被迫遷離。600,000名參與清理的“清污者”中,許多人暴露于致命輻射中,首批救援者更接觸高達13希沃特的輻射劑量。放射性對健康的長期影響持續顯現,包括數萬人死亡或致殘,以及數以萬計的兒童患上甲狀腺癌或出現遺傳損傷。盡管一些國際組織估計直接死亡人數約為4000,但其他機構認為真實數字更高,僅清污者的死亡人數可能達到5萬到10萬。此外,受災區的心理創傷和健康問題至今仍困擾著數百萬人。災難后遺癥不僅限于切爾諾貝利周邊。今日,歐洲6億人生活在低輻射區,長期低劑量輻射的健康影響尚未完全顯現,可能會在未來幾代人中逐步顯露。專家估計,最嚴重污染區域恢復到正常輻射水平可能需要10萬年,而切爾諾貝利的故事,才剛剛開始。Hardcover
224 pages
204 x 277 mm
ISBN 9781915423382
English
Aug 2024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卓克藝術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