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論道”——中國當代書法與纖維藝術展在保加利亞國立美術學院舉行
日期:2024-11-19 15:26:43 來源:中國美術學院
藝校
>“經緯論道”——中國當代書法與纖維藝術展在保加利亞國立美術學院舉行
自1986年保加利亞藝術家萬曼先生來到中國美術學院,創辦萬曼壁掛研究所,學校便與保加利亞建立了深遠的藝術與學術聯系。10月28日,“經緯論道”——中國當代書法與纖維藝術展在保加利亞國立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此次活動見證了兩校深厚的友誼和交流的成果。展覽集中展示了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纖維藝術系的教師們在當代藝術語境中的藝術探索與實踐,共匯集了25位藝術家的28件(組)書法與纖維藝術作品。中國駐保加利亞大使館文化參贊關昕,保加利亞國立美術學院院長喬治·揚科夫,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沈浩,萬曼先生女兒宋小虹女士,策展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阿薩杜爾·馬克洛夫以及中國美術學院相關職能部門與二級學院負責人、教師等出席開幕式。喬治·揚科夫、沈浩、阿薩杜爾·馬克洛夫在開幕式上講話。開幕式由保加利亞國立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瓦西爾·科列夫主持。
揚科夫引用中國諺語“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并指出,本次展覽是兩校開展一系列藝術與教育活動的起點,標志著全新的前景與愿景。他強調,文化多樣性是重要資源,雙方將在友好與互信的基礎上,建立國際藝術研究中心,推動中保兩國藝術家的交流。未來將通過這一平臺支持年輕藝術家,促進多元文化對話,達成更深一步的創新與合作。
沈浩回顧了兩校三十八年來的深厚情誼,特別提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由萬曼先生創建的萬曼壁掛研究所為中國纖維藝術的教育發展開辟了道路,這也成為中國美術學院與保加利亞國立美術學院學術交流的起點。他指出,“經緯”不僅是地理線條,更象征事物本質的框架,是宇宙萬物交織、和諧共生的哲學密碼。書法與纖維藝術在創作中呈現出經緯之美,傳遞著對自然與文化的思考。沈浩表示,通過這一展覽,兩校的合作將進一步深化,攜手共建連接兩國文化的學術橋梁,推動藝術的多元發展與未來的無限可能。
阿薩杜爾·馬克洛夫引用了法國藝術家馬賽爾·杜尚在其訪談中的一句話:“藝術即行動”。他指出,書法與纖維藝術不僅僅是作品的呈現,更是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心手合一的表達。展覽作品以東方美學為核心,通過線條與結構的結合,既展現了藝術家對色彩與空間的思考,也賦予了深刻的哲學內涵。
開幕式上,沈浩還分別用行、篆兩種書體書寫了本次展覽的標題——“經緯論道”,以濃厚的東方筆墨演繹,將當代書法的魅力展現給在場的中外觀眾。
本次展覽還得到了包括保加利亞國家電視臺、保加利亞廣播電臺、保加利亞通訊社、新華社、人民日報英文版等在內的30余家媒體機構的報道。保加利亞媒體報道(左右滑動查看)
此次展覽,是中國美術學院與保加利亞國立美術學院學術交流成果的集中體現,也是中保兩國文化與藝術交流新的起點。此次保加利亞學術訪問之行,雙方還就推動中保兩校在藝術教育和研究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并進一步簽署兩校合作框架協議,同時在保加利亞國立美術學院掛牌“中國美術學院國際藝術研究中心(保加利亞)”,不斷拓展和完善國美海外研學網絡。
雙方學院代表會談現場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副院長、公共空間藝術系主任鄭靖教授在保加利亞國立美術學院同期開展了“從造型美學到空間詩學——公共藝術的語言拓展”主題講座,從造型和空間的多重維度探討了公共藝術形式的多種演變,為未來兩校在公共藝術領域的深化合作奠定基礎。
本次展覽的主題為“經緯論道”,旨在探討當代視覺藝術中的藝術實踐。展覽展示了藝術家們如何通過纖維與織物、紙本與水墨,抒發其意與思,表其觀與論,或言題旨與行事,亦或社會之宣言;同時,也探討了過去與現在、物質與非物質、可見與不可見之間的對話。展覽意在強調中國書法與纖維藝術中,二者在不同維度上利用線條、形狀與形式的復雜交錯構建的視覺與情感層次,展現出動與靜、柔與韌之間的微妙平衡。展覽中的作品更是直接并深刻地揭示了書法與纖維藝術在創作過程中,手與身體的運動作為心性的外化呈現。藝術者,實踐之道,行而為之。書法與纖維之作,皆為行事之道。正如馬塞爾·杜尚在1968年5月的一次訪談中所言:“藝術意味著去做;你是藝術家,不是為了出售作品,而是去實踐,藝術即行動?!蓖ㄟ^筆墨紙硯與纖維材料,藝術家們在同樣具有深厚歷史與文化的保加利亞大地上,展現出華夏文明中的哲學思考與人文精神,黑白二元在此得以超越色彩界限,轉化為豐富多變的肌理與形態。執筆以墨,筆下之形立于虛空。書法既是空間中的形式,也是物體、符號與象征,承載著意義與內涵,這也正是當代藝術創作所追求與強調的。最早的抽象藝術,便是漢字。漢字源于自然,形于萬物,蘊意而達志——無論是書寫或以筆墨繪之,皆傳達出作者的理念。通過理解“黑”,我們認知“白”,也因此領悟黑白之中蘊藏的形式與空間。然則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黑或白,它們只是光對物質的反射在我們大腦中的反映,但物質是真實存在的。而纖維藝術正是基于物質的一種創作,其核心在于對材料的運用,結合不同的形式與技法,構成了當代纖維藝術的視覺語言。在纖維與紡織領域工作的藝術家們,于材料的選擇上展現出絕對的自由,并且始終關注作品本身的物化性質。同時,纖維與紡織藝術匯集了多種方式的藝術實踐,涵蓋了工作室創作、數字技術、手工制作與設計生產領域等。本次在保加利亞呈現的“經緯論道”展覽,不僅意在展現中國書法與纖維藝術的魅力,更希望展覽可以作為其文化與藝術的一部分,融入到當地生活之中。誠心邀請大家前來觀展并能喜愛本次展覽!










藝術總監
沈浩
策展人
阿薩杜爾·馬克洛夫
策展助理
任喆、瑪麗亞·甘尼娃
參展藝術家(排名不分先后)
沈浩、陳忠康、沈樂平、張愛國、方波、王義軍、李明桓、錢偉強、戴家妙、魯大東、賀維豪、馮立、丁筱、楊牧原、金恩楠、施慧、黃燕、應歆珣、宋春陽、許嘉、郭耀先、石冰、劉嘉琛、辛齊、李軍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卓克藝術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