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時代與記憶——蔡超藝術文獻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分為工業題材、革命歷史題材、“一帶一路”題材和藝術文獻四個部分,展出藝術家蔡超作品60余件,藝術文獻作品160余件,全面呈現蔡超先生數十年的藝術創作成果。


展覽現場
“我喜歡自強不息、生命不止、頑強奮斗的事物。這是我精神上一個很重要的支柱。”
蔡超是當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家,是中國畫工業題材領域的重要開拓者,他率先以水墨語言去把握當代工業脈搏,在人與機器的碰撞、鋼鐵與水墨的交融中,上下求索,尋找合適的藝術語言配方。20世紀70年代,蔡超即以《農村調查》等人物畫在全國嶄露頭角;80年代,其水墨畫創作以知青、井岡山老區人民為題材,多次入選全國美術大展,并屢獲獎項;90年代,他的工業題材創作佳作頻出,蜚聲畫壇。進入新時代以來,蔡超的創作緊跟時代和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題材更加豐富,筆墨愈發厚重,一幅幅作品引人矚目。

展覽現場
但蔡超的創作觸角并未局限于此,他的藝術世界極為豐富。如革命歷史題材里的代表作連環畫《方志敏》《黃洋界保衛戰》,便以畫筆重現往昔的熱血與豪情,帶領觀者穿梭于歷史的烽火硝煙之中。蔡超也對傳統、對古典進行詮釋,讓觀者通過其筆墨意象溯逆時光長河,與古對話。他還大膽地嘗試將山水、花鳥等不同畫科熔于一爐,在突破邊界的同時醞釀出新的境界。近十余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出,蔡超的創作領域更為廣袤,一系列佳作恰似深情的頌歌,蘊藏著他對民族、對國家、對未來那深沉似海、熾熱若火、真摯如一的深情厚誼。

211cm×175cm 1994年 個人收藏

蔡超 《頂梁柱》國畫

蔡超《建設者》 中國畫

蔡超 《大橋建設圖》 國畫

蔡超 《臂膀》 中國畫

蔡超《工人·工地》(一) 中國畫
200cm×200cm 2023年 個人收藏
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今,蔡超的藝術歷經數次變革,每每收獲主題思想的升華,藝術表現的蛻變以及筆墨語言的煥新。他一直都是時代精神的傳唱者,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用自己的藝術人生昭示了一條不變的道理:藝術,既是美的呈現,更是一種對生活、對時代、對人民的深度體驗、深入思考與深切表達。

136cm×68cm 2002年 個人收藏

蔡超 《蕉蔭晨曲》 中國畫

123cm×127cm 2004年 個人收藏

蔡超 《美麗草原我的家》 中國畫
蔡超年幼因病致殘,卻藉鋼鐵般的堅毅踏上藝術征途,筆耕不輟數十載,造詣日益精進,以廣闊的審美視野、敏銳的審美感受與獨樹一幟的審美表達,為豐富中國當代水墨人物畫的風貌作出了貢獻。
“我擅長中國畫人物創作,兼攻山水、花鳥以及連環畫,作品將山水、花鳥、人物三者融合在一起,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蔡超

蔡超 《大漠駝嶺》國畫

蔡超《金色的胡楊》中國畫
212cm×500cm 2004年 個人收藏

蔡超 《文天祥就義圖》 國畫
130cm×130cm 1991年 個人收藏
蔡超始終堅持深入現實生活,他以敏銳的觀察力和理解力,以豐富的人生閱歷不斷從生活中提煉創作母題。今年恰逢蔡超八十歲生日,為體現這位幾十年來扎根人民、扎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前行、用自己手中畫筆謳歌時代進步、謳歌當代人民幸福生活和精神風采的著名畫家的藝術成就,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畫學會聯合舉辦了本次展覽。



展覽設置在中國美術館1、8、9號展廳,展廳中常見大尺幅畫作,在中國美術館紅色背景墻下,氣勢磅礴,引人入勝。此次展覽還展出了蔡超創作的一系列精工細微的連環畫作品,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構圖的經營、情節的體現、人物形象的刻畫。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尚輝談到蔡超作品時表示:“蔡超先生根據自己的觀察整合工人形象,精彩之處在于刻畫出富有動態美感的體型變化。他對人物的面孔和手的處理十分嚴謹,人物造型均有據可依。他往往用淡墨的方式將厚重的工人形象和大體積的器械處理得十分秀麗,有機地把傳統筆墨和西方寫實造型在他的層面上,在他表現中國現代化場景上進行了新的探索和結合。”


展覽開幕式現場
展覽開幕式上,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張梅穎,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江西省政協原主席黃躍金,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西省新聞出版局(省版權局)局長黎隆武,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主席楊曉陽,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劉萬鳴,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夏潮,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潘義奎等領導嘉賓發表了重要講話。蔡超在答謝感言中回顧自己的從藝之路,向各方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

學術研討會現場
開幕式后召開了學術研討會,各美術理論家、評論家對蔡超藝術創作的探索之路、創作技法、時代精神進行了深入研討。
展覽展出至11月22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