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中,“陶瓷”具備造型藝術和材料藝術的雙重屬性,因其實驗性與傳統性并存,依然是許多藝術家選擇的表達媒介。它不僅是創作媒介,更是一種文化身份。在媒介嬗變與探索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高質量的文藝創作”發展,實現陶瓷在當下身份的建構與重塑。陶瓷藝術在從單一走向多元的過程中,面對新的現實、媒介技術的挑戰,這就要求藝術家有新的藝術形式與觀念表達,這種具有當代身份的陶瓷藝術創作,呈現的是藝術背后的歷史意識、思想價值、觀念表達和理想訴求,在當代人文精神的碰撞中煥發出對當下時代精神的體驗。藝術家對自我主觀能動性的強調應當一方面要求具有開闊的視野、深入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具有藝術創作的實踐能力,并在兩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一個不可分隔的整體藝術。
本次展覽由重慶市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江西省美術家協會實驗藝術委員會共同聯合策劃,展覽邀請重慶江西兩地四十多位藝術家參展,展覽既有架上陶藝作品,也有當代跨媒介實驗性作品,為學院、產瓷區、當代藝術家搭建展示與學術交流的平臺。展覽在“學院之維”“媒介之問”“陶瓷之變”“身份重塑”等多重維度探索中,聚焦當下學院藝術生態的多重張力,探索當代陶瓷藝術家在美學與觀念方面的嬗變與探索,以媒介和物性為問題意識的陶瓷藝術實踐,同時關注具有較強開拓性、實驗性的創作,旨在實現當代陶瓷藝術身份的建構與重塑,實現渝贛兩地陶瓷文化的合作與交流,促進江西與重慶兩省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
參展藝術家名單
(按首字母順序)
陳俊平、鈔氏兄弟、杜培菲、何其慶、何躍、洪堂安、解丁泉、李洲洲、劉群、劉祥、劉玉城、駱承珷、孟福偉、孫曉晨、覃飛、譚丹武、譚忠誠、唐英、王成普、王世航、王玉玨、吳建毅、席玥、謝璇、謝長敏、楊平、余暉、張海文、張紅霞、張林杰、張三聰、張新玥、鄭冬梅。
部分參展作品

何躍
《城市故事》
陶瓷

駱承珷
《1280°》
陶瓷

孟福偉
《農家小院》
陶

譚忠誠
《地紋》

《見微知“筑”》
陶瓷

解丁泉
《皮膚》
陶瓷

楊平
《稻可道-渡》
稻殼、銀、瓷

張林杰
《水圖·贛江風細》
陶瓷

張海文
《東邊日出西邊雨》

《謐境No.1》
陶瓷、水晶、不銹鋼、石等綜合材料
展覽信息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