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上午,由南開大學、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天津美術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寫意畫院、安徽省美術館主辦,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書畫傳承基地協辦,南開大學藝術與美學研究院、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文明互鑒專項基金承辦的“滄海一粟——2024·安徽省美術館 尹滄海書畫藝術交流展”開幕式在安徽省美術館舉行。出席開幕式的主要領導和嘉賓有:
安徽省政協原副主席、七一勛章獲得者、李葆華之子、李大釗之孫李宏塔,安徽省原常務副省長、省人大常務副主任任海深,安徽省原副省長、省人大副主任花建慧,安徽省人大原秘書長董介林,安徽省政協原副主席童懷偉,安徽省文聯主席、省作協主席、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先發,李大釗研究會副會長高波,安徽省文旅廳二級巡視員海燕,安徽省文聯原副主席、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原主席楊國新,天津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人大常務副主任散襄軍,南開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朱守非,安徽省宿州市蕭縣政協主席楊洪軍,安徽省美術館館長王嶺,中國書畫報社長、天津美術學院教授路洪明,中國藝術研究院寫意畫院花鳥畫創作研究室主任張澤石,天津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畫家劉文生,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管理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石鑒,南開大學哲學院教授薛富興,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尹楓,安徽省民航局原副局長、安徽省直機關書畫家協會顧問李延寶,安徽省美協原副主席、安徽大學藝術學院首任院長劉繼潮,安徽省中國畫學會副主席、安徽省文史館館員、教授陳祥明,安徽省宿州市公安局原副局長、二級警務專員李新建,安徽省壽縣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王亞暉,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人大三級調研員劉海鵬,安徽省壽縣宣傳部副部長、縣文聯主席王寶琦,安徽省壽縣縣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朱多良,安徽省美協副主席、宿州市美協主席耿震,安徽省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王永敬,安徽省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省書畫院副院長陳明哲,安徽省文史館館員、著名人物畫家劉筱元,安徽省美協原副主席、著名山水畫家趙規劃,安徽省美協原副主席、著名花鳥畫家徐若鴻,安徽省美協原副主席、著名雕塑家徐曉虹,安徽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劉權,安徽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程波濤,安徽省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李登峰,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王屹,安徽八公書畫院院長把宗鑫,安徽文學藝術院院長、安徽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戴瑞,安徽省書畫研究院院長宰賢文,蕭龍士藝術館名譽館長蕭承震,安徽省美協原副主席、省文史館館員朱秀坤,安徽省文史館館員周友林,宿州美術館館長陳曙光,宿州市美協原副主席、宿州市書協原副秘書長陳德凡,宣安徽省文史館館員、宣城畫院院長范瓦夏,石濤美術館館長劉燕凌,安徽省蕭龍士藝術研究會執行會長黃小舟,中國農業銀行蕪湖分行行長王漢志,江蘇金陵教育集團董事長魏本忠,安徽省祥龍集團董事長邢祥龍,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監事會主席開曉陸,江蘇省物流產業促進會會長馬健,天津金帶福路文化傳播中心主任張養峰,天津云中天傳媒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存國,天津草本堂董事長蔣海云,天津金帶福路美術網總監張之龍,南開大學藝術與美學研究院師生、研究員蒙妍、徐洪彬、孫赟路、谷昱曄、張曉瑩、劉光、劉寧、李一龍,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學者、媒體人士近百人參加了開幕式。

安徽省文聯主席、省作協主席、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先發在講話中談到,尹滄海教授的書畫藝術創作深植于中華文化的沃土,在古與今、中與西相交匯的當代繪畫語境中,以對“寫意”一以貫之的實踐與思考,構建了一條獨出機杼的書畫之道。除了書畫創作之外,尹滄海教授在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方面同樣取得了卓著的成績。

南開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朱守非在講話中談到,作為南開大學藝術學科帶頭人,尹滄海教授在教育教學中始終秉承南開精神、發揚南開傳統,為我校培養了眾多優秀藝術人才,為提升我校藝術學科水平,促進我校與國內其他高校、藝術機構展開互動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安徽省美術館館長王嶺在致辭中談到,尹滄海教授本著“書畫同源”這一傳統藝術的核心旨趣,筆耕不輟,追求“意在筆先,形隨意動”,將自然景觀和內心情感融為一體,將個人品格、修養轉化為筆墨的力量。他在書畫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不僅體現了自己的才華與不懈努力,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是對家鄉的深情回饋。

安徽省宿州市蕭縣政協主席楊洪軍談到,尹滄海教授作為當代蕭縣的杰出代表,他的大寫意畫成就斐然,他的藝術成就不僅豐富了蕭縣的書畫傳統,更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邃的內涵,為蕭縣乃至全國書畫界帶來了新的生命力。尹滄海教授的畫展不僅是一個藝術展示的盛會,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宴。希望通過這次畫展,讓更多的人了解蕭縣,了解蕭縣的書畫藝術,感受蕭縣的文化魅力。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美術學院原院長賈廣健,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天津市文聯副主席、天津美術家協會主席王書平因故未能到場,特意發來賀信。賈廣健在賀信中談到,尹滄海教授幾十年來在書畫藝術領域筆耕不輟,孜孜不倦,取得了豐碩成果。他的藝術也始終離不開安徽這塊有著深厚文化傳承的故鄉厚土和精神家園的滋養。今天,他把這份沉甸甸愛,奉獻給故鄉,這份情懷令人敬佩。
王書平在賀信中談到,尹滄海教授是當代聲譽卓著的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以深厚、精湛的功力和學識修養,融合水墨神韻與書法線條于一體,以筆為筋骨,以墨為精神,以書畫高度融合的藝術修養和技巧法度,生動表現出自然之美、山河之美、氣韻之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面貌和風格,將中國畫寫意精神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中國藝術研究院寫意畫院花鳥畫創作研究室主任張澤石談到,作為大寫意繪畫的佼佼者,尹滄海教授筆下的花鳥、山水、人物、書法都營構出一種空明、博大、靜穆、典雅的筆墨境界,訴說著人與自然和諧與共的理想愿景。更為可貴的是,他的大寫意繪畫源于傳統而不囿于傳統,直抒胸臆,堅持守正創新,致力于將中國傳統繪畫精髓與多元社會生活的緊密融合,創造了既具有東方神韻又不失國際視野的獨特藝術面貌。

天津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人大常務副主任散襄軍在講話中談到了范曾先生與尹滄海教授的師徒之情,回顧了尹滄海教授“解衣盤礴”般的藝術創作狀態,指出尹滄海教授的大寫意繪畫以深厚的筆墨功力、鮮明的美學風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著稱,展現了中國畫寫意精神的內核和中國藝術文化的“意象”。他的大寫意畫融合了古與今、中與外、主與客、形與神等方面的諸多因素,形成了獨具個人特色的風格面貌,不僅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體現了其對于自然美、人文美的深刻理解和獨到感悟。

隨后,南開大學藝術與美學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尹滄海教授將兩幅精品力作《月與海》《統萬城考古公園寫生》捐獻給安徽省美術館永久珍藏,王嶺館長代表安徽省美術館接受捐贈。此舉不僅表達了尹滄海教授對安徽各方給予大力支持的感激之情,也是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文興業、以文潤城文化思想,以文化人、以文惠民,愿藝術之花常開,愿友誼長存。

尹滄海教授在答謝詞中對蒞臨展覽現場的所有領導和嘉賓表示誠摯的謝意,并對此次展覽的主辦、承辦和協辦方表示衷心的感謝。尹滄海教授談到,家鄉安徽不僅是其藝術生涯的起點,也是他精神世界的歸宿。從藝術的角度,每一位當代文藝工作者,都有責任和義務以愛家強國、立德樹人、鑄魂培根為使命,共同守望美好家園。今天在安徽舉辦展覽,正是要永葆家鄉情懷,守護文化根脈,譜寫藝術報國華章。

安徽省原常務副省長、省人大常務副主任任海深宣布展覽開幕。

開幕式由天津畫院現代美術館館長朱懿主持。

開幕式結束后,展覽研討會在安徽省美術館美術教室舉行,來自北京、天津、安徽等地的二十余位領導、專家及學者出席和參加了此次研討會。與會者談到,尹滄海教授的書畫作品注重個人心性的藝術化表達,幾十年筆耕不輟,藝術積淀與造詣至精至深。他的作品以中國畫的寫意精神為內核,以中國藝術文化的“意象”為指歸,以匯通中西、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為理念。畫作繼承中國傳統禪宗畫與文人畫的底蘊,輔之以西畫在繪畫造型、格調創新方面的助益,形成畫作筆簡而神具的蕭散雅致,游刃于自然秩序與筆墨秩序之間的沉著凝練,展現出一種意味醇厚、囊括大千世界的寫意品格與境界。尹滄海教授十多年來致力于研究和傳播中國書畫藝術,既忠實地繼承書畫藝術的寫意精神,同時也自覺持有一種鮮明的當代意識。立足當代,他的作品足可為古典藝術風格和境界代言;面向世界,他的作品又呈現出迥異于其他文藝傳統和藝術理念的面孔和氣質,足可為中華文化品格和美學精神代言。
在書畫創作之余,尹滄海教授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藝術教育事業,期望將自己對于中國繪畫寫意精神的理解與研究傳授給學生們,延續中國繪畫藝術的獨特理念。在日常教學中,倡導學術研究與藝術創作并重,培養以學為主、以術為用的復合型人才;強調在做人上,至恭至誠至真至善;在作文上,中庸峻極,大塊文章;在書畫上,注重中正平和,兼收并蓄;在創作上,注重自由與質樸的表達。在教育交流中,通過講座、研討、展覽等多種形式,促進各地高校、機構互通有無,為深化藝術教育工作,提高南開大學藝術學、美學學科影響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到11月15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