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峰之路,修遠且長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10周年。10年前,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在文藝創作方面“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十年來,這些問題成為文藝界努力攻克的核心課題,特別是藝術界普遍存在的“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現象,在各藝術門類領域的創作、教學、研究過程中備受矚目。
什么是藝術創作的“高峰”?哪些人物和作品堪稱“高峰”?如何在藝術之途攀登“高峰”?這些問題近些年來一直盤桓在美術界創作者、研究者的腦際,成為新時代中國美術界的時代之問。以“高峰之路”為主題的新時代中國畫學術邀請展,迄今已舉辦四屆,得到當代中國畫壇諸多優秀藝術家的關注和支持,2024年度的第五屆展覽也在南北畫壇師友的共同期待中即將開幕。是年盛夏,“高峰之路——2024中國畫學術邀請展”,將在哈爾濱禹舜美術館拉開帷幕,并在廣州畫院美術館巡展。此次作為“時代·人民--2024中國美術報藝術季主體展覽,于南通美術館展出。在此次展覽即將展出的83位畫家的參展作品中,顯現出畫家年齡跨度大,作品畫科題材全,表現手法風格多樣的特點。參展畫家年齡最長的李寶林先生已年屆九旬,而年齡最小的畫家夏一棟45歲,相差近半個世紀;展覽作品涵蓋人物、山水、花鳥,及展現都市生活與現代景觀的題材內容,表現手法也跨越了工筆、寫意、沒骨等不同技法風格,共同呈現出新時代中國畫發展的藝術生態與創作新貌。
高峰在前,仰之彌高。只有不斷登攀才是向巔峰最好的禮敬。高峰之路雖遠,行路之途雖艱,為了能創作出既有思想深度、藝術高度,又能獲得廣大民眾歡迎與接受,具有生活溫度的作品,一切的潛心付出和銳意探索都值得關注和激賞。就在近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唯有以守正創新的態度,堅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將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無盡能量注入傳統文化當代轉化的過程之中,樹立高峰意識,深入思考中國畫的現代發展路向、方法與途徑,轉化、拓展新的本體語言和視覺圖式,思考中國畫創作的共性與個性的關系、筆墨傳承與時代發展的關系,才能更好地實現中國畫的現代轉型,在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上不斷行進,永遠登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于洋
甲辰大暑于京城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高峰之路”系列中國畫邀請展學術主持
宋陸京簡介

宋陸京作品

茶山新綠 200×194cm 紙本設色 2024

春滿灣區 220X145cm 紙本設色 2022
翠溪一號 220×192cm 紙本設色 2024
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 1038X200cm 紙本設色 2023
紅其拉甫之夢 231×120cm 紙本設色 2023

紅色圣地 192×212cm 綜合水墨 2020

花雨晴天 200X194cm 紙本設色 2024

黃河遠上 210X155cm 綜合設色 2020

山中歲月 200X143cm 紙本設色 2023

巖幽谷隱藏風雷 295X320cm 綜合設色 2021
2024中國美術報藝術季 · 高峰之路——2024中國畫學術邀請展全國巡展(南通站)參展藝術家?
(按年齡排序)
李寶林、江文湛、姜寶林、楊正新、劉樸、鄭百重、程振國、龍瑞、王西京、張復興、高卉民、馬國強、張 松、苗再新、范揚、老圃、田黎明、白云鄉、萬鼎、王偉、邢少臣、鄒明、孔維克、樂震文、張志民、胡石、李洋、朱興華、陳輝、喻國瑋、顧平、紀連彬、牛克誠、徐惠泉、梁明、盧禹舜、鄧建強、盧志強、馬剛、陳湘波、陳翔、方土、曠小津、馬鋒輝、王斌、岳黔山、賈廣健、祁海峰、郭子良、劉佳、唐輝、崔進、馬順先、鄭阿湃、賈榮志、巫衛東、袁學君、趙建軍、常朝暉、劉明波、劉萬鳴、劉鉆、喬宜男、張宜、宋陸京、徐衛國、李崗、林藍、王平、張衛、范治斌、王躍奎、許敦平、黨震、翁志承、曾三凱、姜巍、李恩成、杜松儒、周午生、劉海勇、孫震生、姚瑞江、夏一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