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得亞洲總部近日迎來了備受矚目的首場拍賣活動。此次拍賣不僅取得了突破性的業績,更在市場格局中引發了深刻的思考。輝煌成績的背后,是西方大師作品的亮眼表現與市場板塊的顯著分化。隨著大拍體制的轉型,香港藝術市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板塊特征日益凸顯,而中國與日韓、東南亞等藝術市場的脫鉤趨勢也愈發明顯。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此次拍賣活動的市場影響,探討亞洲藝術市場的新格局以及香港藝術市場的未來走向。在表面的輝煌之下,市場暗流涌動,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值得我們共同關注與思考。

佳士得亞太區總部The Henderson“20/21世紀”首拍現場
(圖源網絡)
在國慶節前,香港佳士得于其亞洲總部隆重舉辦了備受矚目的首場拍賣活動。此次拍賣的一個重要外部影響因素,便是美聯儲的降息決策,這一舉動并未讓市場感到意外,反而迅速成為了經濟學界、金融界以及投資界廣泛熱議的焦點。作為美聯儲自先前激進加息政策以來所采取的最為關鍵的舉措之一,此番降息無疑標志著全球經濟正邁入一個全新的轉折點。對于中國而言,這一轉折點無論是在股市的波動上,還是在整體經濟的走勢上,都產生了深遠而重要的影響,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推動力。

佳士得亞太區總部The Henderson“20/21世紀”首拍現場
(圖源網絡)
從初步數據來看,佳士得亞洲總部的此次首拍取得了相當出色的業績。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市值約為6.7億港元的拍賣中,其夜場的成交額往往介于6.5億到7.5億港元之間,而此次夜場的成交額竟也驚人地達到了十億港元,這無疑彰顯了此次拍賣的非凡實力與廣泛影響力。
佳士得亞洲總部的首次拍賣取得了極為引人注目的成績。然而,在深入剖析之后,我們不難發現,其表面的輝煌實則事出有因。尤其是排名前兩位的拍品——梵高的《停泊的船只》與莫奈的《睡蓮》,兩者合計成交額高達4.84億港元,幾乎彌補了本次拍賣6.5億至10.36億成交額之間的差距。
梵高的《停泊的船只》與莫奈的《睡蓮》均隸屬于印象派或晚期印象派。自上世紀80年代起,因日本買家的積極參與,該板塊便迎來了價格高峰。作為其中的一個子板塊,印象派和晚期印象派作品的高價態勢至今仍未被打破。因此,從這一層面來看,此次兩件作品的高價成交并未在市場格局上掀起新的波瀾。

克勞德·莫奈 約1897-1899年作 睡蓮
73.3×101cm
成交價23,337.5萬港元
2024-09-26佳士得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
(圖源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件作品均是通過歐美電話委托完成競拍的。在拍賣現場,莫奈的《睡蓮》競價過程較為漫長,一度以美元為單位進行加價,競爭主要在歐美買家之間通過電話委托激烈展開,最終在高價落錘。相比之下,梵高的作品競價時間較短,落錘價也低于莫奈的作品。

文森特·梵高 停泊的船只
52×65cm
成交價25062.5萬港元
2024-09-26佳士得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
(圖源網絡)
從競價過程來看,這兩件作品的表現并不突出,尤其是梵高的作品。甚至有人猜測是否存在擔保方介入,但這一點尚無從得知。此外,另一件作品喬治·康多則是以一口價被歐美電話買家拍下。而這三件高價西方作品均未吸引華人藏家參與競拍,這反映出它們與華人的心理價位存在較大差距。真正由華人舉牌買下的西方作品,價格分別為2300萬和680萬的Banksy作品,這也進一步說明了高價作品與華人市場的脫節。

喬治·康多2012年作 臨床常人處方
每聯:228.6×165.1cm;整體:228.6×330.2cm
成交價4829.1萬港元
2024-09-26佳士得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
(圖源網絡)
兩件有擔保的作品并未帶來意外驚喜,從現場情況來看,它們都落入了國際專家的委托之手,因此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亞洲市場是否接納莫奈和梵高這樣的高價作品仍是一個未知數。從這一角度來看,這兩件拍品的高價成交主要滿足了佳士得亞洲總部新址首拍業績的需求,但對市場的實際影響并不顯著。

雷尼·馬格利特1943年作 先見之明
55.3×46.2cm
成交價2820.5萬港元
2024-09-26佳士得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
(圖源網絡)
那么,佳士得目前正處于筑底階段還是重啟新篇章?這個問題仍需打上問號。盡管拍賣現場熱鬧非凡,業績光鮮亮麗,但并不能說明太多問題。通過觀察西方現代、中國現代、當代、東南亞、日韓等子板塊的表現,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現代藝術偶有亮點,而中國當代藝術則顯得存在感不足。
隨著今年大拍體制的轉型,香港的西方大型拍賣公司——這些跨國巨頭紛紛轉向了總部制的分時段拍賣模式,從而徹底改變了大拍的傳統體制。在這一新體制下,一個顯著的共同特點是板塊特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顯。以往,一場大型拍賣可能會吸引來自各方的買家,但如今,隨著新制度的實施,各板塊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疏離,尤其是西方現當代藝術板塊與中國書畫及古玩板塊之間的界限愈發清晰。從這一角度來看,每一場拍賣會的板塊特色都更加鮮明。

趙無極1980年作 05.06.80 - 三聯作 (三聯作)
每聯:195×130cm;整體:195×390cm
成交價9537.5萬港元
2024-09-26佳士得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
(圖源網絡)
此外,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中國藝術市場與全球藝術市場,特別是以香港為代表的亞洲藝術市場,之間的脫鉤趨勢愈發明顯。從板塊劃分的角度來看,現當代藝術板塊中的中國當代藝術呈現出弱化、邊緣化的趨勢,而日韓、東南亞與中國在藝術市場上的分道揚鑣也愈發突出。

常玉1930年作 曲膝白色裸女
50.3×81.3cm
成交價4151.5萬港元
2024-09-26佳士得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
(圖源網絡)
無論是從一級市場(畫廊、博覽會)還是二級市場(拍賣會)的角度來看,藝術市場都展現出了日韓、東南亞與中國分道揚鑣的顯著現象。同時,西方現當代藝術本身也面臨著起伏不定的挑戰,前幾年熱門的市場熱潮迅速退去,讓人不禁思考其未來的走向以及我們應如何認識這一藝術領域的問題。在后續的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這些問題,特別是它們對亞洲藝術市場格局以及香港藝術市場前景的深遠影響。

黃宇興2016-2018年作 海闊-天空
每聯:200×150cm;整體:200×300cm
成交價478.8萬港元
2024-09-26佳士得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
(圖源網絡)
佳士得亞洲總部的首次拍賣,在表面上的輝煌之下,透露出了一種復雜而意味深長的信息。這構成了第二個重要的背景,它反映了市場未來潛在的暗流。這些暗流尤為明顯,尤其是在香港市場尚未完全從疫情中恢復過來的背景下。而此次拍賣的選擇也未能展現出管理層太多的新策略,這或許是因為市場不景氣,難以征集到足夠的亞洲藝術高價拍品,因此不得不直接從歐美引入梵高、莫奈等大師的作品。對于香港未來市場的發展,人們充滿了不確定性,它正處于一個未知的十字路口,是復蘇、重啟還是繼續筑底?這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