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斐爾·扎爾卡(Raphael Zarka)與建筑師讓-貝努瓦·維蒂亞爾(Jean-Benoit Vetillard),《擺線廣場》,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24年,攝影/?Fred Mortagne
正如本屆巴黎奧運會的口號“奧運更開放” (Ouvrons grand les Jeux) 所提倡的那樣,競技之外,奧運的意義遠不止于比賽輸贏。這個夏天,巴黎這座城市也在以充滿活力的運動、藝術和文化活動點綴著這段特別的旅程,讓奧運脈搏跳動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關注整個巴黎奧運的前奏會不難發現,所有視覺設計相關的路透花絮齊齊指向了“飛馳”的意象,使人想起縹緲詩意的火焰。2024巴黎奧運會宣傳片中的獨白更是寓指出藝術和奧運自誕生以來的共生性:奧運圣火是一團感性的藝術之火,掉落凡間,幻化為歡樂的競技游戲,為世人同享。

洛朗·佩博斯,《美與姿態》,超媒體藝術節展覽現場,前灘太古里,2024年
與巴黎奧運會的的創意變革不謀而合,超媒體藝術節(Meta Media Art Festival)始終堅持將都市公共空間打造成多元文化對話的舞臺,推動文化、科技與藝術的碰撞,探索藝術如何成為社會共鳴催化劑,引領社會走向新的表達形式和審美價值。由超媒體集團與前灘太古里聯合主辦、于10月26日開幕的第二屆超媒體藝術節以“Art Forward!超躍奇想”為主題,旨在通過多元融合的藝術形式,呈現出一場關于跨越邊界的視覺新體驗。羽毛球奧運冠軍、前中國國家羽毛球隊隊長、中國第一對羽毛球男雙奧運冠軍獲得者蔡赟,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2022年北京冬奧會冠軍曲春雨出席了此次開幕儀式。第二屆超媒體藝術節參展藝術家洛朗·佩博斯(Laurent Perbos)、呂思斯、Tango 、共代謝小組(張寧、楊亞非)等來自體育及藝術界人士相聚開幕現場,一同見證后奧運精神,掀起藝術在都市場景中共聚的新浪潮。

從左至右:前灘太古里市場部副總監翁崇軒,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2022年北京冬奧會冠軍曲春雨,《周末畫報》《生活月刊》出版人及創意總監令狐磊,前灘太古里總經理顧育真,超媒體集團創辦人、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邵忠,第二屆超媒體藝術家參展藝術家洛朗·佩博斯(Laurent Perbos),超媒體集團藝術平臺總裁兼旗下藝術媒體出版人曹丹,羽毛球奧運冠軍蔡赟

從左至右:第二屆超媒體藝術家參展藝術家共代謝小組(楊亞非),藝術家呂思斯,《周末畫報》《生活月刊》出版人及創意總監令狐磊,前灘太古里總經理顧育真,超媒體集團創辦人、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邵忠,藝術家洛朗·佩博斯(Laurent Perbos),超媒體集團藝術平臺總裁兼旗下藝術媒體出版人曹丹,前灘太古里市場部副總監翁崇軒,藝術家tango、共代謝小組(張寧)
在后奧運時代,第二屆超媒體藝術節也從這場全球體育盛會中汲取靈感,在都市場景中打造一個充滿創意與未來想象的藝術聚場,通過藝術與科技跨界的前沿實踐,以藝術回應競技精神。本屆超媒體藝術節匯聚了包括洛朗·佩博斯、武子楊、馬克·拉莫斯(Mark Ramos)、施政、善良、共代謝小組等十余位國內外當代藝術家和藝術小組的作品,形式多元的作品如同璀璨的行星陣列,強調此次超媒體藝術節所呈現的不斷“向前”的力量,喚起奧運精神的跨界共鳴與回響。此外,本屆超媒體藝術節也呼應著前灘太古里“Live Well”的理念,將城市這一公共場域作為展示與交流藝術的空間,探索藝術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與意義。本屆超媒體藝術節將持續進行至11月17日。

洛朗·佩博斯,《美與姿態》,超媒體藝術節展覽現場,前灘太古里,2024年
繼2023年以《賽道》(Race Car Track)在首屆超媒體藝術節為觀眾帶來在公共空間的藝術體驗后,法國藝術家洛朗·佩博斯今年攜于巴黎奧運會期間展出的作品《美與姿態》回歸超媒體集團與梅賽德斯-AMG與前灘太古里在2024年超媒體藝術節中共同呈現的“Art Forward! 超躍奇想”——超越邊界的藝術競逐。前一作品最初想法來自佩博斯對網球場的重新審視,結合以“流動、速度和位移”這三個主題詞,在保留運動場概念的同時,提出了“賽車跑道”的概念,以賦予場所更多的趣味性與參與感;后者則以奧運為創作母題,結合了籃球、拳擊、標槍、射箭、沖浪和網球這些體育項目。受《米洛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啟發,佩博斯為這一藝術史中的經典形象重新賦予當代意涵,并通過藝術與體育的巧妙結合及對流行文化的引申,顛覆傳統敘事中以男性為主導的體育世界。
此次在超媒體藝術節展出的《美與姿態》還包括佩博斯特別制作的霓虹燈裝置,充滿動感與趣味,融入了現代燈光科技,為古典藝術注入全新的活力與維度。由霓虹燈帶勾勒出的兩位“維納斯”分別位于前灘太古里的悅目橋兩端,正持續進行著乒乓球對打。作品將古典藝術與現代運動和科技巧妙結合,打破了傳統藝術的靜態局限,通過動態與光影的交織,將古典美學推向數字時代,帶給觀眾對美與運動關系的全新體驗。

“在邊界交匯處競逐未來”主題論壇現場
開幕當日,“在邊界交匯處競逐未來”主題論壇在前灘太古里庫布里克書店進行。論壇由超媒體藝術平臺MMArt+總裁、《藝術新聞》《藝術世界 ArtReview》《LEAP藝術界》出版人曹丹主持,邀請第二屆超媒體藝術節參展藝術家、藝術家洛朗·佩博斯、多媒體藝術家呂思斯(梅賽德斯-AMG藝術空間合作藝術家)和建筑師張朔炯(梅賽德斯-AMG藝術空間合作建筑師),圍繞后奧運時代的跨界共鳴、超越邊界的藝術表達、未來都市的文化愿景等議題,進行了一次以城市為背景、以競技精神為核心、以藝術為媒介的深度對話。佩博斯時常將與體育世界相關的物品進行改造和置換,他表示:“因為與原創藝術作品不同,日常物品為人熟知的形式節省了觀眾對其進行解讀的感知時間。當我們改變物體的某個特征,如重量、大小或顏色時,我們就會得到一個不同尋常的物體,將觀眾帶入一個超現實的情境。這種視覺和語義上的碰撞擾亂了觀眾的視線,使其陷入一種新的類型學之中。”

梅賽德斯-AMG藝術空間《極速流光》,超媒體藝術節展覽現場,前灘太古里,2024年
作為第二屆超媒體藝術節首席合作伙伴,梅賽德斯-AMG對速度的追求與和對極致的熱愛,與巴黎奧運傳遞的競技精神交相呼應。在位于中央草坪的梅賽德斯-AMG藝術空間中,建筑設計師張朔炯以“極速流光”(Motion Blur)為靈感,為空間造型賦予時空的流動連續性、靜止與動態的張力,打造一個融合極致速度與動態美感的超現實時空;藝術家呂思斯結合梅賽德斯-奔馳參加汽車賽事運動130周年的歷史,呈現聲音、視覺和空間多媒體作品,以特效視覺影像與聲效設計打造豐富的視聽體驗,與藝術空間中央的全新梅賽德斯-AMG CLE 53 4MATIC+ 轎跑車形成一個和諧共轉的有機體。

施政,《停懸于匯集處》,超媒體藝術節展覽現場,前灘太古里,2024年
步入廣場街區,可見施政的系列作品《停懸于匯集處》,其中,藝術家將已編碼的游戲產品作為載體,將虛擬世界和創作空間的隱喻嵌置在沙盒中。具體而言,藝術家截取了谷歌地圖中的實景地點,在營造類游戲《城市:天際線》(Cities: Skylines)中重建相對應的虛擬場景。藝術家模擬的建筑場景(大部分為立交橋和高速公路)在單個影像中再現,展示了單一類型的工業基建的不同實例。交通工具作為畫面中唯一的運動變量,通過藝術家預設的路徑,形成有序組織的一連串移動視界。在剝離影像的敘事性后,藝術家以一組自我指涉的序列結構將觀眾拋入“潛在時間”中的失神狀態。

武子楊、馬克·拉莫斯,《未來_預報》,2022年至今

武子楊、馬克·拉莫斯,《未來_預報》,超媒體藝術節展覽現場,前灘太古里,2024年
三樓露臺空間中呈現了藝術家武子楊與馬克·拉莫斯(Mark Ramos)合作的《未來_預報》的最新版本,包括一個實時模擬+集體創世網絡環境,一系列NFT角色設計和一個CGI動畫影像(《巴石河2030 – 6 Plus》)。在“數字地球”、“一帶一路”倡議,和菲律賓 “大建特建”倡議的背景下,《未來_預報》通過一家虛構的未來互聯網服務供應商(ISP)和區塊鏈公司的視角,以及其所在的網絡生態、地緣政治和社會文化的影響,去呈現和預測發展中國家的云網絡社會的演變。

“滑稽史詩”是共代謝藝術小組的首次個展,主題靈感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太空計劃,當時人們充滿了對技術的狂熱想象和征服太空的宏大愿景。本次于二層中庭展出的四件作品造型大多來自太空計劃中未曾實現的圖紙和人類各種不切實際的幻想、過時的發明和曾經屬于高精尖如今卻被淘汰的設備,共代謝以中立的方式,將太空計劃的幻想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工業金屬構件結合進行重構與再組織,再現了不被定義的裝置。每?個作品都是復雜的集合體,即在微觀的生活尺度投射宏大的超然幻想,肯定過去的同時也批判地看待如今的結果和隱約可見的未來。

善良,《Zeele非人類補完計劃》,2021年,超媒體藝術節展覽現場,前灘太古里,2024年
下至B1層中庭,可以在穿梭的人流中看到藝術家善良受動畫《EVA新世紀福音戰士》中不同綜合體互相對立的場景啟發創作的“Zeele 非人類補完計劃”,她通過亞克力人物立牌的對峙擺放制造出了一個似是而非的故事場景——仿佛在影射現實世界中某場各國圓桌會談的政治博弈事件,又仿佛只是簡單的構建了一個鏈接電子游戲世界的虛擬主機。

馬特·金戈德、菲利普·帕斯基耶和塞克拉·施波斯特,《渴望與遺忘》,2017年
媒體藝術家馬特·金戈德(Matt Gingold)、機器學習領域的世界領先專家及Metacreation實驗室主任菲利普·帕斯基耶(Philippe Pasquier)和數字編舞先鋒塞克拉·施波斯特(Thecla Schiphorst)合作的作品《渴望與遺忘》(Longing + Forgetting)探討了機器如何被賦予智能,而人類則日益被像機器一樣對待的現象。作品結合了身體與算法編舞以及建筑投影,呈現了一群人工視頻代理在投影表面上尋找路徑的場景。作品中所使用的路徑規劃算法,正是谷歌地圖等導航系統中用于將我們從A點帶到B點的同類算法。換句話說,這些代理的移動方式正是我們在試圖前往某處時所依賴的方式。因此,《渴望與遺忘》提出了以下問題:我們如何獨自前行,或共同前進?我們的身體又會在我們身后留下什么痕跡?

陳英杰,《天滿音色》,2024年,超媒體藝術節展覽現場,前灘太古里,2024年
陳英杰在前灘太古里中央公園的戶外空間即興創作的水墨涂鴉畫卷《天滿音色》結合中國寫意山水與西方街頭涂鴉,以“行動繪畫”的力量感與視覺沖擊,探索傳統藝術形式和媒介的邊界。中國當代藝術家陳英杰以自然為靈感,將創作視作對自然無限可能性的回響。在為前灘太古里三周年慶典創作的作品中,他通過現場的即興創作,展現出對不可控的天氣與色彩變化的敏銳捕捉。陳英杰的創作融合了中國人文意境與西方涂鴉藝術的表現手法,通過大膽的色彩組合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展現了從三原色到無限可能的藝術理念。

章俊杰,《圓滿》,2024年
章俊杰作為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品牌2024年“匠藝幾何”主題藝術櫥窗合作藝術家,在櫥窗裝置作品以竹絲為主要材料,將中國傳統竹編工藝與當代幾何設計語言巧妙融合。在2024年超媒體藝術節中,章俊杰延續品牌合作主題,為江詩丹頓品牌位于前灘太古里的店鋪特別創作展示作品《圓滿》。這件黑白數字繪畫作品通過計算機模擬云的流動狀態生成,靈感來源于櫥窗中竹絲飄帶般的造型,以數字化創作形式詮釋品牌合作主題。

林菁,《國際關系》,2013-2015年,超媒體藝術節展覽現場,前灘太古里,2024年
同樣位于一樓中庭的《國際關系》由林菁創作,以乒乓球桌的形態,用一場打破常規的三人乒乓球游戲探討人際多邊關系。在這個游戲中,三個人各占一方,可用桌上的各種異型球拍進行三角對陣。而這些需要多人一起玩耍的作品,正是林菁對“規則”和“關系”的一種探討。

Tango,《“運”動洗衣房》,2024年,超媒體藝術節展覽現場,前灘太古里,2024年
Tango的作品《“運”動洗衣房》則通過漫畫化的裝置藝術,結合AR體驗,將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解構并幽默呈現,帶來輕松愉悅的藝術體驗,激發觀眾對日常生活的全新思考。即便身處日常一隅,也可想象成運動的賽場。隨時隨地挑戰自己的邊界,也許就會有好運自然發生。
藝術家及其創作所代表的正是“Art Forward!”——推動藝術不斷向前,挑戰傳統藝術的疆界,打開未來藝術可能性的多重視野,喚起對人類在數字時代中不斷進行超越的集體想象。
撰文/TAJ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