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經歷了不同科技時代對藝術的影響,尤其計算機的普及,網絡化、AI人工智能時代。因為熱愛藝術,我持續保持著飽滿的創作熱情。我致力于探索藝術的邊界,為觀眾帶來別樣的視覺體驗,我的作品特別關注于人與人,社會發展下的個體變化,用作品承載個體生命間的碰撞交融,并結合其他藝術媒介,衍生出獨具個人特點的創作手法,拉近作品與觀眾之間的關系,讓觀眾近距離感受藝術。
在AI大行其道的當下,無論視覺還是聽覺門類的藝術都受到AI的影響,但是我堅信脫離平面,且不受表現形式約束的能在未來大放光彩。
——藝術自述

石鳴昊作品|童年

石鳴昊作品|上色
EveryArt:作為一位在科技影響下成長的藝術家,您認為這種背景是如何塑造您的藝術視野和創作方向的?
近年來,AI 的野蠻生長已經開始替代一些商業創作。同時,多數數字藝術依然受限于設備和技術等因素,只能以平面形式呈現。而一些雕塑裝置和行為藝術雖獨具魅力,卻又面臨難以保存的困境。鑒于此,我決定擺脫這種桎梏,積極探索便于保存的各種非平面表現形式,以拓寬藝術創作的視野和維度。


石鳴昊作品|生命是條線
EveryArt:您的作品深受科技發展,尤其是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影響。您是如何在創作中平衡科技元素與情感表達的?這種平衡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
石鳴昊:在我看來,科技于人類發展的漫長歷程而言,僅僅是一種工具。猶如原始人的火、古代人的木頭以及近代人的鋼鐵。對于個人的藝術作品創作而言,表達永遠處于首要位置,絕不能被工具所束縛。在創作過程中,若有所欠缺,我會借助 3D 打印或者人工智能來完善,最終制作一幅 3D 效果圖,以此作為整個創作過程的最終驗收環節。當自己感到滿意后,便著手開始實際制作。我相信,在未來或許會有更加便利的工具出現,而我也定會加以利用。科技元素為創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手段,但情感表達才是作品的靈魂所在。意味著我的作品既能與時俱進,利用先進的科技不斷突破傳統的局限,又能堅守藝術的本質,以真摯的情感賦予作品深厚的內涵和生命力。

石鳴昊作品|人群
EveryArt:您提到您的作品探索了藝術的邊界,并結合了多種媒介。您是如何選擇這些媒介來強化作品的表現力,并拉近與觀眾的關系的?
石鳴昊:說實話,稱不上是在探索藝術的邊界那么高級。于我而言,并不排斥任何形式的藝術表達。我雖熱衷于探索便于保存的各種非平面表現形式,然而現階段在制作作品時,依然受到作品體積、重量以及費用等因素的制約。這就如同科幻文學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物理學,不像魔幻文學那般自由。倘若未來有機會擺脫這些因素的制約,我定會創作更多運用不同媒介的作品。

石鳴昊作品|社恐???
EveryArt:您的創作似乎涉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在當今科技主導的時代尤為重要。您如何通過藝術展現個體生命的碰撞與交融?
通過這個系列作品,我試圖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個體生命的碰撞與交融。每條線都代表著一個獨特的個體生命,它們的形狀、色彩和走向反映了個體的經歷、性格和命運。當這些線條相互交織、碰撞時,便展現出人與人之間復雜的關系。這種碰撞可能是沖突,也可能是合作;可能是冷漠,也可能是溫暖。而交融則體現在生命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啟發和共同成長。通過細膩的線條描繪和獨特的構圖,我希望觀眾能夠感受到個體生命的獨特魅力和價值,同時也能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在科技主導的時代,我們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實現個體生命的和諧交融。

石鳴昊作品|沖浪里
EveryArt:您的作品語言既具現代感又飽含情感。能否分享一下您的創作過程?您是如何將這些看似對立的元素融入到一個和諧的藝術世界中的?
背景需要一個現代感,但又霧蒙蒙的城市感覺的圖,如果畫的話,可能會作廢很多張,時間也耗不起,這里我用AI輔助實現了一個陰郁,感覺科技發達的現代都市,但又不具體的幻象作為背景。

石鳴昊作品|打工人
EveryArt:您對未來的藝術形式充滿探索精神。您認為在未來,藝術和科技的結合會以何種方式繼續發展?您是否有新的媒介或技術想要嘗試?
至于新的媒介或技術,我始終保持著開放的態度和探索的精神。除了繼續深入探索 3D 打印技術在觸覺藝術方面的應用外,我也期待著未來出現更多具有創新性的媒介和技術,為我的藝術創作帶來新的靈感和突破。

EveryArt:您的作品注重與觀眾建立共鳴。您如何看待這種互動,是否有觀眾的反饋或體驗影響了您后續的創作?
有一部分人對我那些色彩豐富的作品感興趣,也有人對黑白灰系列的作品情有獨鐘,這僅僅反映出他們對這部分作品產生了共鳴。只要立足于對各種人、群體以及社會的觀察,作品就會被相應的一部分人所接受。在我的創作過程中,觀眾的不同喜好和反應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情感共鳴點,這促使我在后續的創作中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表達,以滿足不同觀眾群體的期待,同時也讓我更加堅定地在觀察人與社會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創作出更能觸動人心的作品。

石鳴昊作品|墻上秋色

石鳴昊攝影作品|光

石鳴昊攝影作品|紫峰

石鳴昊,2002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攝影專業。近年專注于探索創作裝置藝術,著眼于對雕塑和裝置藝術陳列空間的探索研究,致力于運用輕質材料和懸掛裝置的結合,代表作《生命是條線(life is a line)》系列。
展覽履歷:
2024 藝術廈門國際博覽會,廈門國際會展中心
2024 裝置和攝影作品入選 GSSP·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雙年展組
2023 作品入選中國先鋒畫會第三回展,裝置藝術作品入圍INNOART PRIZE 國際美術競賽
2020 參與江北新區產業園浮雕作品
2016 攝影作品入圍南京青年攝影藝術展 金陵美術館 作品館藏
2014 浮雕作品應用于南京青奧會青奧村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