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辦單位
四川美術學院
承辦單位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四川美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
支持單位
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
成都了了·藝術傳播機構
組織委員會
藝術顧問
唐青陽丨焦興濤
學術主持
黃宗賢丨尹 丹
策 展 人
何桂彥丨寧 佳
藝術統籌
付繼紅丨郭 昕丨李 芳
策展助理
湯 茜丨韋宇紅
展務統籌
楊 彪丨李志新丨郭 晶
媒體統籌
劉 媛丨李呢喃
公教統籌
王文娟丨孟 雪
視覺設計
汪宜康丨劉志坤丨楊貴川
展覽地點
重慶當代美術館(A館)
展覽時間
2024年10月12日—11月30日
開幕時間
2024年10月12日 16:30


藝術家\ 陳安健
(下滑觀看更多)

何桂彥\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
貫穿陳安健先生的創作歷程,其中一條主線是現實主義。這條線索的發展既與四川美院的繪畫創作傳統有聯系,也與藝術家的個人性格和藝術選擇有關。在陳安健的繪畫世界中,語言的寫實讓筆下的對象與真實的世界建立了一種通道,但藝術家的目的并不是簡單的再現。再現容易陷入視覺還原論的陷阱,僅僅停留在表象之上。相反,陳安健追求的是一種視覺的超真實,一種在精湛的語言與對畫面細節的刻畫中,帶給觀眾視覺心理上的“驚顫”。面對畫面,靜靜凝視,觀眾才能感受到藝術家對日常生活那種深切的關注。陳安健對他的繪畫對象是十分熟悉的,茶館里的一切日常,包括周圍的場景,還有那些熟悉的茶客,甚至了解他們的職業和興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茶館形成了自己的節奏和特色,而陳安健就置身其中,感受這個場域的獨特氣息。用“時光的形狀”這個名字,就力圖呈現藝術家及其創作中隱含的時間的刻度。

“常年進出交通茶館的,是形形色色的市井百姓,包括川美的教師和學生、黃桷坪街上的棒棒、退休的職工、小商販、本地的居民,以及游客和自由職業者。”

《茶館系列—沉“香”》 43×51cm 布面油畫 2012年

《茶館系列—小兄弟》40×31.5cm 布面油畫 2013年

《茶館系列—光胴胴高手》51×44cm 布面油畫 2016年

“在近期的創作中,陳安健有意識地強調作品的互動性與開放性。觀眾可以一起參與,手法不限,在作品原有的風格和圖像上自由創作。”

《新茶館系列——涂鴉NO.20》70x90cm 綜合材料 2020年

《新茶館系列——涂鴉NO.20》110x120cm 綜合材料 2021年

《茶館系列—北京晴》170×190cm 綜合材料 2014年
寧佳\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
所以,我們為陳安健老師本次個展取名“時光的形狀”,不僅是對陳安健個人藝術成就的展示,更是對時光流逝、人生百態的深刻反思與頌揚。因為我們清楚,人類對時間的感知是主觀的、相對的。我們通過記憶、期待和體驗來感知時間的流逝和變化。然而,這種感知往往受到個人經歷、文化背景和心理狀態的多重影響,呈現出多樣性和差異性。所以,用藝術作品的直觀呈現,也在于希望讀解出這些作品中人物內心世界的準確描述,從而創造出一個在邏輯上自洽的視覺空間。在這個空間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溫情與荒誕并存,故事與世景交織,共同構成了對時光的多維度詮釋。而表象則是藝術家所勾勒出的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和一個個鮮活的生活場景,這些場景和人物背后所蘊含的是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對生活的熱愛、對人性的探索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陳安健的繪畫中有兩種視覺呈現的方式,其一是日常的觀看。這種觀看方式體現了日常而平凡的觀看習慣,是一種貼近自然、未加雕飾的觀察方式。”

《茶館系列—伴兒》48×51cm 布面油畫 2017年

《茶館系列—老周的珠珠夢》41×31cm 布面油畫 2017年

《茶館系列—走這兒》130×104cm 布面油畫 2008年

“對于陳安鍵而言,茶館的意義,就如同茶館在重慶——這一中國文化地理版圖上獨特位置的意義一樣,它是巴蜀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交通茶館》系列正是巴渝日常生活的全景式寫照。”

《茶館系列—頂》72×52cm 布面油畫 2016年

《茶館系列—醉茶歌》40.5×33cm 布面油畫 2016年

《茶館系列—夏日來風》100×72cm 布面油畫 2008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