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2024年9月14日—10月8日
展廳:廣東美術館 二沙島館區 7號廳
主辦單位:廣東美術館
總策劃:王紹強
策展人:邱志杰
為什么要關心一粒沙子
世界上有很多種藝術。有的人用藝術來記錄和記憶,為生存的掙扎留下劃痕;有的人用藝術來告訴別人他們的存在,他們是誰,他或她獨特的故事;有的人有滿腹心事和充沛的情感,他們要通過藝術去表達和宣泄;也就是說,用藝術去說藝術家想說的話。
但還有一種藝術,它沒有關于自己的話要說,它不愿成為說話的另一種方式;或者說,試著說話只是讓語言成為世界的機遇,言說之物只是在言語的瞬間嘗試聚集。這樣的藝術無關乎表達,它是關于澄清和淘洗的藝術。初始的混沌中,輕者上升,濁者下沉,秩序就要呈現之前,一種不安會攫住心靈,我們屏住呼吸,等待世界的奇跡水落石出。


島
裝置
布面噴繪,影棚背景布支架,300×230cm
海玻璃,亞克力切割,沙漠細沙,30×30×10cm
2024年
澄清和淘洗都是關于沙子的。邱思遙在這淘洗中不尋找黃金,而是尋找沙子本身。等待被澄清的,是沙子旅行的蹤跡,它與閃電的遭遇,它與河流和潮汐的機緣,潛伏在一粒沙子中的玻璃和芯片。沙子夠小,夠不起眼,夠簡單因此夠神秘,被古代賢哲作為世界的喻體。也因為夠微小,凝視單體時它是固體,聚集的沙子卻是準液態的,因此它也成為計時的工具。因此,關心一粒沙子就是關心世界的道理和人的命運,關心不穩定和不可思議。改變我們對沙子的認知,比告訴別人我們是誰更重要。

——關于一粒沙子,我們自以為知,其實最善于迷失。人言囂張則天道廢弛,我們過于順暢運轉的思維機器,自我在言語中循環論證,逐漸膨脹,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恰好是一粒制造問題的沙子。思想在光潔的冰面上打滑,就像盲人在平坦的廣場上茫然無助,而在思遙的思想實驗中,我們像一群盲人突然感受到了盲道的凹凸,進入世界的編程游戲。這個平坦的世界頓時消遁,變成問題的叢林。我們被推到一粒沙子面前,凝視它,無言的小震撼從事物的深處爆發,就像神經元叢林中的一道閃電。

lightning in a bottle
裝置
石英玻璃管,閃電熔巖,冷光線,C型燈架
尺寸可變
2024年
這不是畢達哥拉斯和老子的奧義,而是維特根斯坦所說的“神秘的不是世界是怎樣的,而是世界竟然是這樣的”。這不是關于說的藝術,而是關于看的藝術,這是《周易》和《詩經》的作者們第一次凝視池塘結冰,第一次觸摸葉脈時感受到的那種感動。語言的潮水消褪的時刻,世界之沙傾瀉而下,沙子說:我想要成為你不認識的單詞,今天的字典中,找不到釋義。
策展人:邱志杰
2024年9月于北京




展覽現場
藝術家簡介

邱思遙,1994年生于江蘇南京,現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涵蓋錄像、攝影、行為、新材料與交互裝置等,試圖探尋更多抵抗邊界感知固化的可能性策略,以達至主動地、時時地建構并調整邊界及喚醒邊界感知能力的訴求。
7號空間——廣東美術館青年藝術家學術提名展
學術委員會
主 任:
王紹強 廣東美術館館長
委 員:
邱志杰 天津美術學院院長
呂 澎 銀川當代美術館藝術總監
彭 鋒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院長
李振華 獨立策展人
盧迎華 藝術史家、北京中間美術館館長
王曉松 博士、藝術評論人、策展人
劉 鋼 獨立策展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