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立施,“The Altersea Opera”影像靜幀,2024年,演員/LisabiFridell與Egerstrand&Blund,織物 ? Kholod Hawash
撰文 何佩蓮
編輯 楊曜
“代際損失”(generational loss)這一計算機領域的常見概念,通常指圖像、音頻和視頻文件在多次復制、轉換或壓縮時,數據質量逐漸下降的現象。廣東裔瑞典藝術家林立施在文化領域中觀察到類似的現象,并在創作中借用這一概念來描述語言的轉譯與時間的流逝如何侵蝕或改變文化身份。通過故障頻出的3D掃描以及支離破碎的虛構敘事,她結合技術和歷史,關注保留的殘余,去捕捉那些正在悄然流失的珍貴事物,并頌揚那些無法被侵蝕的重要留存。
她作品中常常與海域和餐廳相關的離散敘事,既喚起一種十分私密的懷舊情緒,又將人帶入一段顛沛流離的虛構時空。對林立施而言,這些敘事深深植根于其家庭移民的歷史與記憶,對遙遠“故鄉”的回憶與新生活的現實交織在一起,往往給人一種錯置之感。她選擇通過虛構的方式,去探索這些復雜的情感,創造過去與現在共存的空間。“在我的作品中,懷舊元素不僅是對逝去事物的渴望,也是對新的可能性的想象。虛構作為一種方法,給了我重構這些經歷的自由,提供了一種理解和應對離散帶來的錯置的方式。”

藝術家林立施
在今年的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由林立施策劃的北歐館(Nordic Pavilion)展覽“異海歌劇”(The Altersea Opera)引發了廣泛關注。以18世紀至19世紀于兩廣河道間演出并由此發展和普及了粵劇的“紅船戲班”(Red Boat Opera Company)為靈感,林立施打造了一艘歌劇“龍船”,讓粵劇歷史與舞臺、廣東地方神話、命途多舛的水上餐廳“海宮飯店”(Floating Restaurant Sea Palace),通過影像、裝置、行為表演,以及合作藝術家的音樂和紡織作品,在此匯聚成一場反思身份和空間流動性的層次豐富的視聽裝置。
展館建筑的兩端分別被巨大的、精雕細琢的龍首和龍尾所包圍,“船上”則充滿了試圖回到過去的神話水生生物。由林立施與香港竹架大師Ho Yeung Chan合作創作的規模龐大的竹架結構,占據了展館空間。竹架不僅是被用于搭建粵劇的臨時舞臺,幾個世紀以來,也在廣東地區的文化建筑歷史中扮演了重要作用。在竹架結構的中心,一件影像作品講述了廣東神話中半人半魚的形象盧亭渴望回到故鄉香港的故事:“在霧氣彌漫的天空下,廣闊的海洋之中,一只水陸兩棲的生物正在向海神媽祖祈禱,卻意外地召喚出了一艘龍船,帶著他踏上一段超越時空的旅程。”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北歐館“The AlterseaOpera”現場演出,2024年,由林立施、Kholod Hawash與何子揚(TzeYeungHo)共同策劃, 演員/Bruno Hibombo,Anja Nedremo,Ivan Cheng與Joshua Spear,織物 ? Kholod Hawas,攝影/Jan Ahlstedt
林立施這艘歌劇“龍船”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華裔瑞典商人Johan Wang在90年代初期打造的一家三層水上餐廳“海宮飯店”。1991年代,“海宮飯店”從上海航行至歐洲,在多個城市嘗試經營后,最終宣告經營失敗,并停靠在瑞典哥德堡一處名為“夢之碼頭”(Quay of Dreams)的港口。而同時期,曾為“世界最大海上餐廳”的香港珍寶海鮮舫正見證著香港黃金時代的繁榮,不僅是一系列90年代經典港片的取景地,也接待過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等各國政要和國際影星名人,在其2022年沉沒前是承載了幾代香港人記憶的地標。在諷刺性的反差之下,“海宮飯店”似乎成為移民境遇的隱喻——移植后的東亞文化所面對的無可避免的誤解與失落。
2018年,正在斯德哥爾摩皇家藝術學院3D掃描實驗室工作的林立施,從窗口看到了這艘造型怪異的水上餐廳——在被廢棄27年后,它被Johan Wang出售至斯德哥爾摩的一家娛樂場,并被改造為一處萬圣節鬼屋。而在得知買家錯誤理解了龍的象征意義,并計劃將其呈現為西方民間故事中的邪惡生物之后,Johan Wang決定將“海宮飯店”船上的龍首和龍尾移除以避免其被誤用。在林立施看來,這艘船既是一種異國情調奇觀,也是文化錯置的傷感象征。她開始用3D技術對這艘船進行掃描,并以其為背景創作了一系列場域特定的空間裝置作品:從2020年的《夢想者碼頭》(Dreamers' Quay),到2023年的《異海傳說》(Tales of the Altersea),再到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中的《異海歌劇》。

林立施,《夢想者碼頭》(2020),邦尼爾美術館,斯德哥爾摩,2022年 圖片來源:Bonniers Konsthall (Jean-Baptiste Be?ranger)
“夢想者碼頭”呈現了一個沉浸式的動態影像影子劇場,通過五幕劇的形式講述了一名女孩在母親的中餐館中進入一面鏡子的故事,這面鏡子里是一個跨越幾個世紀并融合了不同媒介中中國形象的夢幻世界。“異海傳說”則借傳說中香港人的祖先、半人半魚的盧亭之口講述了一個寓言般的故事:在數字化版本的皮影戲中,一對雙胞胎姐妹在“海宮飯店”殘骸中的水下世界踏上了不同的旅程,并遭遇了一系列或來自廣東民間傳說或受其啟發的形象,而作為故事背景的這間水上餐廳在10通道影像中已經難以辨認。

林立施,《異海傳說》,2023年
林立施將其作品間這種整體性的、相互關聯而又沒有明確開頭或結尾的敘事視為一種根系,“就像根莖一樣,我的故事會不可預知地發展出分支,不同的人物和元素隨之自發地出現。”林立施在《藝術新聞》的采訪中如此闡釋其創作迭代的方式,“自2016年以來,我的作品就在這種迭代過程中不斷發展,每件作品都建立在前一件作品的基礎上。”她采用一種所謂的“反向劇本創作”方法,即在敘事之前先創作空間、人物和視覺元素。“我相信,首先構建一個空間,就能為故事的自然發展創造條件。這種方法允許敘事從環境及其內容中有機地產生,促生能夠有多重解釋的開放性故事,使其在作品完成后繼續發展。”
在林立施的創作中,這一空間是具象化的,即海外華人在瑞典經營的中餐館。上世紀60年代,林立施的祖母從香港經英國移民至瑞典后開始經營一家名為Bamboo Garden的中餐館,后來這家餐廳開設分店Choy’s Garden,出生于1990年的林立施便是在這里度過了她童年的大部分時光。中餐館這一空間構建了林立施文化身份的核心,也影響了她對代際文化傳承的理解。

威尼斯雙年展北歐館,2024年
移民開設在他鄉的中餐館有著一系列復雜的文化內涵,它們既是族群記憶的儲存地,也是東亞文化與西方現代性的沖突和對話中文化調解的場所。在斯德哥爾摩的中餐廳不僅僅是中國移民以自身技能謀取生存資本和社會位置的一門生意,更是散居瑞典的廣東移民的縮影。然而,它們往往被包裝成符合西方觀眾口味的“中國特色”,使移民的經歷既清晰可見又模糊不清。“這些餐館里充滿了各種符號和圖案,既給人以歸屬感,又具有表演性,反映出移民身份同時處于群體內部和外部的雙重性。”林立施以這一主題為作品核心,探討真實性與異國情調之間的張力。“我關注的是這些空間是如何被刻板印象化的,但我的目的并不僅僅是拒絕這些刻板印象,而是重新認識和利用它們,并以此為起點,對身份與文化記憶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當她的父母于2014年決定出售Choy’s Garden時,林立施出于想要記錄這個空間的沖動而希望對其進行3D掃描。這一愿望最終由于多種原因未能實現,于是,她轉而以數字形式去記錄了斯德哥爾摩其他面臨著類似命運的中餐廳——中式漆器、翡翠、折疊餐巾、廚具及中式裝飾立柱,幾乎是它們的標準配置。她抱著烏托邦式的想法試圖用先進的技術掃描空間、保存記憶,卻發現掃描數字檔案有著意想不到的瑕疵,讓這些空間和其中的中式漆器、翡翠、折疊餐巾、廚具、裝飾立柱等物件呈現出一種泛白而扭曲的幽靈般的質感。這也讓她開始思考“代際損失”這一概念——這些無法被完全如實記錄和保存的空間,正如代際傳承的文化,在復制和傳播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可避免的失真和落差。

威尼斯雙年展北歐館,2024年
在其創作初期,非裔美國女性主義作家貝爾·胡克斯(bell hooks)在《Eating the Other》一書中對于種族、文化挪用和多元文化主義的探討,讓林立施思考中餐館等文化符號是如何被商品化的——在這些中餐館中,中國文化如何為了迎合主流文化的欲望而被包裝和出售,從而剝奪了其原本的背景和意義。“這一視角讓我看到這些空間作為文化消解的符號,及其被重新占有和恢復的可能性。我的作品試圖恢復這些文化符號的力量和聲音,創造新的意義,而不是讓它們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然而,我也認識到這些元素中蘊含的潛力和復雜性。通過這一過程,我希望講述反映我們文化復雜層次的故事,從而不僅抵制簡單化的消費,更去認可和頌揚文化的深度和韌性。”

林立施,《異海傳說》,2023年
2018年,林立施與胡詠儀共同創作了錄像與手機程序《母語》(Mother’s Tongue),講述了一件虛構的中國餐廳的故事。在《幽靈宴會》(2019-2020)中,林立施以掃描數碼檔案中的影像為素材,創作了一系列雕塑,并運用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重現那些已經關閉的餐廳內部空間,呈現出如船只殘骸般的破碎環境。在以“海宮飯店”為故事背景的《夢想者碼頭》、《異海傳說》、《異海歌劇》等作品中,餐廳的空間符號承載起了更加復雜的虛構敘事,交織著個人記憶與想象、真實歷史、民間傳說與神話故事,形成了一個更為宏大的文化能指的世界。
通過將這些不同的媒介和工作方式編織在一起,林立施將自己的創作構建為一種整體體驗,如同一艘穿行于離散文化海域上的幽靈船,為那些失落的記憶、被遺忘的世界和故事提供一個被重新認識和塑造的空間。
*若無特殊標注,
本文圖片由藝術家、Galerie Nordenhake
與Moderna Museet提供
-
正在展出
“異海歌劇”
威尼斯雙年展北歐館
-
“林立施:Floating Sea Palace”
伏爾泰工作室,英國倫敦
Studio Voltaire, London, UK
展至12月15日
&
多倫多核電站當代美術館,加拿大多倫多
The Power Plant Contemporary Art Gallery, Toronto, Canada
展至2025年3月2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