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藝術理念與創作表現異同初探
周曦
前言:從某種意義上說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藝術內涵的先導,而藝術又同樣蘊含著理性的思考。二者是有機、動態的辯證統一的關系。藝術與哲學的關系古老又復雜。
一件藝術品從屬于藝術家的全部精神展示,藝術家和他所創作的藝術品也從屬于與他同時代的藝術宗派或藝術語言,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時,藝術大師和他同時代的藝術家及流派還從屬于他們所生活的那個社會和時代。
藝術應該盯著活生生的現實,是人類對時間的感覺、敏感、捕捉感。這時間流逝于不同的空間或在不同的空間中流逝。藝術受到時間、空間的的影響,藝術又在模仿、反映現實生活。藝術與現實生活發生關系,相互影響,共同發展,這就是藝術的本質。
有人認為藝術不分種族、國界、地域等,本人認為這是不準確的認知判斷。中西方藝術在審美觀念、表現手法和創作材料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些差異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和歷史背景的巨大差異。具體如下:
1、兩者的審美觀念和哲學基礎有所不同
中國的藝術審美傾向于強調“意境”,追求“氣韻生動”和“神似”,重視表現自然美和人物美。這種審美觀念源自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以及個人情感與自然景物的相互交融。而西方藝術則受到基督教哲學的影響,強調對上帝的信仰和對人性的探索。
其審美觀念以理性、科學為基礎,注重對客觀事物的真實再現和深入剖析,以及對形式美的追求。這種差異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和歷史背景的巨大差異,也影響了各自藝術的發展方向和風格特點。
2、在表現手法上存在差異
中國藝術注重“寫意”,強調“意在筆先”,注重表現畫家的主觀感受和情感。中國畫中的筆墨運用、線條的流暢、構圖的虛實以及色彩的運用都服務于表現畫家的情感和意境。
而西方藝術則更注重“寫實”,強調對客觀事物的真實再現。例如,達芬奇的繪畫作品《蒙娜麗莎》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真實地再現了蒙娜麗莎的肖像和她的內心世界。這種差異反映了中西方藝術在表現手法上的不同追求和特點
3、在創作材料和技巧上存在差異
中國畫主要使用宣紙、毛筆、墨等傳統材料,這些材料具有較好的吸墨性和滲透性,使得中國畫在表現筆墨效果和線條變化方面具有獨特的表現力。
而西方繪畫則廣泛使用油畫布、油畫顏料、畫筆等材料,這些材料具有較好的遮蓋力和覆蓋性,使得西方繪畫在表現光影、色彩和立體感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這種差異也反映了中西方藝術在技巧上的不同追求和特點。
總結與感言:
中國人主要通過藝術來彰顯主體的“心理和諧”,以實現社會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與大自然的心靈溝通。儒學思想就集中代表了漢文化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基本特質。孔子對通過藝術展現的人的精神的價值評價,總是以宗法社會的倫理道德規范來衡量。孔子認為人生最高的目的,即“克己復禮”,而表現在藝術審美中,就是提倡以宗法社會的倫理道德精神為美之本,把“成教化,助人倫”作為藝術的最高目標,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繪畫技能章法完善為實踐之途,從而達到“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理想美創作精神。
儒學的審美思想,就是要求藝術的情感必須自覺地由道德倫理的理智來節制,以達到情與理的和諧統一。這就是中國審美理想所要求的藝術的情感必須自覺地由道德倫理的理智來節制,從而達到情與理的和諧統一。
而西方人認為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形。此外,他們還注重發現審美對象的超驗品性,并常常將這種品性與具有宗教色彩的“神”或“上帝”聯系起來。基于這樣的觀點,達?芬奇將畫面中各種人物的關系整體和諧地統一于畫面,遵循著同樣秩序感,和秩序感中的變化。而他的成功之處在于,分析了每個人的內心,從內心到動作,再和畫面構圖緊密結合,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做出一種在構圖上緊湊、嚴密的設計。耶穌和十三使徒,按照一種經過長期思考得出的結論和各自的位置和動作,被安排在畫面上最合適的地方。換言之,中國的審美和諧是偏向“心理”的,而西方的審美和諧是偏向“物理”的。這就是中西古代審美理想的共同點和差異點。而中西的古典藝術家們在實現上述理想的藝術創作中,在各自民族歷史文化的語境中,又形成了各自的創作觀念和藝術思維特征。
從美學品格和審美經驗的角度來看,以中國畫為例,西方是“純畫”的故鄉,中國是“詩畫”的國度。中央電視臺節目巜詩畫中國》取名就基于這一理念。比較之下,“畫”顯然是視覺的、靜態的,而“詩”則是情感的、動態的。所以歷史以來中國畫往往都用詩的韻味表達,如果說中國繪畫往往是通過引導觀者視線游動而表現的,是故事的審美詩情,那么西方繪畫則是通過在空間形式中融入時間因素而再現的,是事件的事實過程。
不過,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中西方繪畫都追求和諧美,但和諧美的內涵又有不同。“無論是儒家所追求的情與理的統一,還是道家所向往的心與物的統一,都主要是一種心理的和諧,而不是物理的和諧。這種和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依賴審美對象的物質結構,但更為重要的是取決于審美主體的心理結構。”與西方繪畫藝術所追求的物理和諧不同,西方古典繪畫追求的是主客合一的心理和諧。這種區別是由中西方人不同的哲學觀念所決定的。
結束語:學術的東西總是仁者見仁的,求同存異必不可少,探討共進也是自然,本人芻蕘之見,也權當拋磚引玉,說得不是之處,各位方家多海涵。
作品欣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