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某日,尹卓俁出生于安徽省安慶市的一個小縣城中,19歲去北漂至考上大學回了安徽,步入大學后,開始逐漸接觸當代藝術相關知識并積極展開創(chuàng)作,繪畫創(chuàng)作主要關注于現代人在社會機器下從沒有關注的東西。2020年開始創(chuàng)作獨立詩集,獨立系列作品,作為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個人被壓抑的和他們被禁止述說的。過程中了解了也結識了很多優(yōu)秀的青年作家和老師。
組織公眾號:廢計劃
發(fā)表論文《空中美語》2021年7月04期《論當代藝術》
發(fā)表論文《頌雅風》2022年5期《高校美術教育中引入現當代藝術內容的意義研究》
主要作品
《捕光.返回洞穴》— 實驗藝術研究創(chuàng)作 2021年至今
《念.墓志銘》— 詩集 2021.5
《沁園.小景》—2021年至今 對顏色的研究
《捕光》——攝影作品2021年至今,服務于《捕光》油畫創(chuàng)作
《叵測.一碗饑寒的無望》— 詩集 2022至今
《不予訴說的火》—彩色單頻影像—2022 行為藝術

《捕光——返回洞穴》
內卷,躺平我底層內心表達的意思就抒發(fā),無助空洞,玻璃,無奈可卻十分激烈狂躁,我不喜歡狂躁復雜的繪畫畫面如此衍生了一副,安靜,隨和,平靜令人思考的作畫思路。
這也是因為得到基里科“形而上里的太陽死了”所給我的啟發(fā),可能也是一個形而上的bog。為此創(chuàng)作之前了解了柏拉圖的洞穴理論為什么可以捕捉的到光?憑什么不可以捕捉的到光?它在洞里還是在洞外?提出一系列問題。光的照射,形象具體化,反轉畫,光一定是亮的嘛?人捕捉光還是光捕捉人?眼睛、“漁網”。用于人類手段捕捉,有光則有影子等。

《捕光26——眼》 布面丙烯

《捕光27——眼》 布面丙烯

《捕光28——牙齒》 布面丙烯

《捕光29——牙齒》 布面丙烯

《捕光30——牙齒》 布面丙烯

《捕光31——數字審核》 布面丙烯

《捕光32——數字審核》 布面丙烯

《捕光33——數字審核》 布面丙烯

《捕光29——數字審核》 布面丙烯

《捕光34——數字審核》 布面丙烯
······
《沁園.小景》
自19年底,對繪畫顏色的研究。剛開始初學油畫時對材料進行實驗記錄探究是必不可少的。熟悉材料后并對油畫顏料的屬性進行系統探究,一種顏色加上其他同類屬性的非同物質的顏料調和等會有什么效果,不同的顏色反復調和產生出來的莫名色是什么效果。在顏色明度研究是至關重要的,一塊顏色它的明度決定了它是否美。

《原風景》 180×160布面油畫

《秋》 80×80 布面油畫

《瓶》 80×80 布面油畫

《靜物》 80×80 布面油畫

《色,街道》 25×25 布面油畫

《色,蛙》 25×25布面油畫

《色,鰻》 25×25 布面油畫

《湖泊》 40×60布面油畫
……
僅展示小部分
更多藝術作品可于2022年9月10日前往“徽州美術館”觀禮尹卓俁當代藝術個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