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楓畫序
?小侄尹楓隨我讀書作畫有年。二零零二年負笈津門,天津美術學院本畢業后,旋入霍公春陽先生門下,攻讀古典寫意花鳥畫碩士,三年峻業,列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孫公立群先生門墻,研究魏晉士人文化、佛教造像及中國書畫史論,苦讀書,由開放、感性之藝術思維漸而轉型為嚴謹、理性之學術思維。由讀書、交游到文化藝術之脈絡傳承,積淀學術、拓寬視野、胸懷璣珠,遂使丘壑生發心底。

歸嵩山作
吾生而多艱,中歲侍佛,因緣隨喜,數入名山,小侄常隨左右,二零零 五年皈依九華,法號果明。其于南開攻讀博士期間,于佛教義理、禪宗文化、 禪宗寫意領域多有探索,故而一草一木、一鳥一蟬、亭臺樓閣、道釋人物漸臻空靈。
吾家皖北蕭縣,舊歸彭城,北接齊魯,東連吳會,西達中原,南控淮陽, 自古為中原文化、齊魯文化與東夷文化交匯融合之地。所謂江表形勝,漢晉 風骨,文化底蘊深厚悠遠。乾嘉之后,大家輩出,有書畫藝術之鄉美譽。三 兄與我皆善書畫,小侄耳濡目染,自幼雅好筆翰。
? 小侄作畫,以山水、花鳥見長,近期作品尤可體味其思想意識形諸筆下的精神化過程,以水和墨,發高古之幽情,藝術之呈現頗為豐富,筆墨亦漸成熟,更洋溢著這一代青年特有之熱情、灑脫與自信。

漢江臨眺
? 叔侄至親,是以吾時時訓誡之。德行唯恐不厚,行事唯恐不察,與人交唯恐不信,處事唯恐不決。于書畫亦命其轉益多師。歲月荏苒,一日忽問小侄之庚辰,侄曰:“近而立也。”吾愕然,至此不再問其短長,侄亦聰慧,以省自明。去歲春某日,友人造訪,謂余曰:“觀尹楓之行事、氣度,待以時日,或有出藍之望。”余欣然。

山居秋暝
? 猶記得,二十多年前某夏日,小侄為我磨墨展卷,室外池塘荷花正好,蟬聲起伏于枝頭。猶記得,十余年前,小侄隨我清修于九華,于九華山天華峰頂寫生,天風浪浪,山海蒼蒼。猶記得,某年之寒冬,老家鄉下的年關夜晚,一燈如豆,少年時的尹楓隨我徹夜賞畫論藝。往事歷歷,仿佛如昨。

終南山

山中
尹楓此次結集之《問道南山》,或論禪宗,或論繪畫,或論造像,述及 文論雜談、筆墨情懷、史學小品,是文化之執著,藝術之感覺,思想之沉淀。 是對先賢之景仰,亦是對當代藝術選擇性忽視傳統之回應。

鹿柴
? 二十五年前,恩師陳公冬至先生在我的畢業留言上寫道:人一能之吾十之,人十能之吾百之,茍如是,必至所至。今以此與侄共勉。唯愿其砥礪進取,日有所得,來日當有大成。
? ? ? ? ? ? ? ? ? ?歲在乙未春月滄海于南開大禪堂
? 尹滄海(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書畫藝術與美學研究中心主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