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繪畫中“美”的言說
如果大家都以“美”的概念來定義劉寧繪畫的特殊性,我在同意的基礎上,可能要對劉寧繪畫的“美”做一些理論分析。首先要提出,什么是美?普遍認為,美是人類意念正方向指向性的聚合產物。

守靜
66x33cm2019年
紙本水墨
那么,劉寧繪畫的美學意義是什么?是建立在傳統美學基礎上的士大夫人文美學觀念嗎?如果是,它是否能夠支撐具有現代審美意識的價值論,這是需要探討的話題之一。其次,劉寧繪畫的主觀針對,是否已經破除了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客觀抒情模式。如果是,那么劉寧在面對客觀時的心理動機與美學倫理,是否已經明確了當下人對事物美的指向性特征,這是我想探討的話題之二。但首先要明確的是,我是在看到劉寧的一幅叫做《行空》的大畫時,產生了對上述問題的追問,試圖證明我從劉寧繪畫中發現的“美”,符合人類情感共同追求的正面的價值取向。

日月盈昃
2017年 68cmX17cmX4
紙本水墨
首先探討第一個話題。即傳統美學觀念,是否能夠支撐具有現代審美意義的價值論。以劉寧這幅叫《行空》的作品為例。作品中有很多現實存在的物質。如山石、廟堂、樹木、人等等。但以我對美的關系屬性的理解,這幅畫的美并不是可見的物質美,也不是物質在這幅畫中某種呈現形式的美。它直接顯現的只是物質的內部屬性,而對美形成的美的條件,是這幅畫理論意義上的美的本質。也就是說,劉寧在創作這幅畫時,她并不需要以客觀現實植入大腦的對美的指向性認知作為參考,所以我認為,劉寧繪畫的美,是脫離了傳統中國畫審美語境后,以現代美學知識做支撐而主觀決定的美。由于劉寧善于利用中國畫所有媒介,用以服務于切合人們意愿的繪畫語言和方式,因此不論這幅畫淡雅的色調還是含蓄卓然的線條,都可以表現出在創作這幅畫時從她意識中誘發的審美指向。因此,大約可以認定,劉寧的繪畫美學,至少已經告訴了我們,基于中國士大夫歷史人文條件下形成的美學觀念,是無法抗拒具有現代審美意識的正向價值趨向的。換句話說,傳統中國畫的美學基礎,是建立在吻合客觀,服務客觀和放棄主觀決定的審美價值基礎上的。因此,我們從劉寧繪畫的內涵順序排列上能夠看得到,無論她繪畫中的物質如何呈現,她都與客觀物質的存在方法存在著強烈的不吻合現象。劉寧繪畫的美,體現在她對美的關系屬性基本理解前提下由自己決定的美,是非客觀現實的美。因此,人們在給劉寧的繪畫定義時,總是對應著內心主觀美的認知。我相信沒有人會拿劉寧繪畫的美去對應客觀真實的現實。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劉寧繪畫的美來自于超現實主義審美的概括性和象征意義。

行空
240X200cm
紙本水墨
第二個話題。即劉寧在面對客觀時的心理動機與美學倫理,是否發現了當下人對事物美的指向特征。在探討這個話題時,我們不妨把高度稍微放到形而下一點的位置來討論。對客觀的真實表述,是西方藝術或東方藝術幾百年來共同沿用的藝術語境。盡管在西方藝術里曾出現過印象派或后印象派畫別,在中國繪畫中也相繼出現了寫意或大寫意流派,但都不可避免地被置于了現實主義人文藝術范疇。對于表現人在面對事物的主觀態度依舊存在著極大的局限性。直到抽象藝術的出現,直到藝術的表現主義成為了藝術的主流,人類對美的認知才從客觀現實的直覺范疇,逐漸進入了主觀的表現領域,而此時藝術的美,便有了千姿百態的樣式。

長河
240X200cm
紙本水墨
在看待屬于中國畫范疇中的劉寧的繪畫時,觀察者發現,她將繪畫的方法置于了她的美學理念背后。也就是說,她在創作某幅作品時,首先從心理動機與美學倫理中,尋找她自己認為的無論是主觀意向還是客觀具象的聚合理念,是否擁有“美”賴以構成的客觀因素。當她發現她的審美意識處于被反映的客體地位時,才會有情不自禁的才思泉涌,這是她在完全領會了繪畫藝術正向的指向性概念對于美學的指導意義后,給以她繪畫方法、構圖方法、色彩方法帶來的全面啟發。
蓬萊九天
66x33cm2019年
紙本水墨
綜述以上對“美”的意義的探索,劉寧繪畫中所呈現出的美是可以從理論中找到這些美的出處的。這些年,劉寧在藝術的思考中逐漸的走向了深入。她的繪畫中出現的仙境般的唯美主義意向,對于追求精致生活的人而言,具有凈化混沌和消解繁復的作用。
作品鑒賞

紙本水墨

境
68x16cmx42019年
紙本水墨

碧樹妝
66x17x9cm2022年
紙本水墨

垂金縷
50x50x9cm2022年
紙本水墨
藝術家介紹

劉寧,字攖寧,甲子年生,寒地人氏。專修美術學于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畢業。自幼從父習畫,勤奮求真,孜孜不輟,從未言倦棄。幸能以此為業,不求聞達,唯愿執筆游牧,丘園養素,樂哉此生。
現執教于廣東省建設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畫院訪問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州畫院特聘畫家,廣東省女畫家協會理事,清遠日報書畫院副院長,清遠市山水畫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現代管理大學客座教授。
2023年9月作品《百年記憶》獲廣東省第八屆中國畫作品展銀獎
2022年8月于廣州高劍父紀念館舉辦“寧—劉寧山水畫作品展”
2022年8月出版《中國高等院校教學范本-劉寧作品精選》
2021年10月于瑞士中國屋舉辦 “千字文一劉寧國學系列作品展”;
2020年8月于佛山悅藝美術館舉辦“空色一如-劉寧山水畫作品展”;
2019年1月于蘇州高風堂美術館舉辦“歸去來兮—劉寧山水畫作品展”;
2018年9月作品《般若波羅蜜多》獲中美協主辦“翰墨神木”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
2018年8月于北京楓美術館舉辦“翰墨傳承-劉樹楓、劉佳、劉寧藝術作品陳列展”;
2018年3月作品《不染》獲中美協主辦“江海門戶通天下”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
2017年9月于黃山市美術館舉辦“異色空--劉寧山水畫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長河》入選中美協主辦第三屆朝圣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
2017年8月于北京九至美術館舉辦“墨映色輝—劉佳、劉寧山水畫作品雙個展”;
2017年6月出版《大家氣象-劉寧卷》(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2016年12月于蘇州高風堂美術館舉辦“寧靜致遠--劉寧山水畫作品展”;
2016年11月作品《長歌行》入選中美協主辦第三屆“八荒通神--哈爾濱美術雙年展”;
2016年10月作品《盛裝》獲中美協主辦“同心筑夢--第二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優秀獎;
2016年10月作品《古田新春》入選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全國名家書畫大展(中國美協主辦);
2016年于蘇州香山里美術館舉辦“寧靜致遠--劉寧山水畫作品展”;
2015年出版《中國美術家大系--劉寧卷》(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2015年出版《劉寧個人畫集》;
2014年作品發表于《東方美術報》;
2014作品《煙山北下》為北京通州區檔案局永久收藏;
2014年作品《梵音》入選第一屆南京國際美展;
2014年作品《山居圖》入選首屆中國職業畫家中國畫作品雙年展;
2012年作品《溪山圖》入選云南省第六屆中國畫大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