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 Art -
藝術家要感知錯綜復雜的社會周遭,
生活在哪里藝術就映射了哪里。
![]()
--密博
“因熱愛相遇--2021遠洋蔚藍海岸大地藝術季”已于2021年7月10日開幕,展期將至2022年1月10日。展覽期間,我們將陸續推出參展藝術家:陳金慶、陳靈平、黃玉龍、密博、謝艾格、楊倩、韋冬、萬朵云、許倬爾的系列專訪,分享他們的創作歷程和生活感悟。
藝術與社會存在著怎樣的關系?本期的采訪對象--藝術家密博的作品對這一問題有著獨到的詮釋。評論家把他的作品稱之為“哲理意味”的作品,離不開他對東西方文化、社會生活的深刻觀察。
同時,他還是一位游走于各學科之間的藝術家,創作主要涉及“雕”、“書”、“畫”、“字”四個領域,除了舉辦個展與參展這些藝術家的日?;顒?,他還多次在視覺藝術、設計大賽中獲獎。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充滿哲思又有趣的藝術家密博,看見他自稱為“矛盾體”的藝術。
//
Q&A
Y:遠洋新絲路
M:密博
Y:哪些人、哪些事開啟了您對藝術最初的熱情?
M:興趣是個神奇的東西,我的藝術啟蒙并沒有刻意選擇,上帝好像把其他可能都給關閉了只給我留了一個通道,就自然而然做著自己喜歡的事。車船舟宇、刀劍槍炮這些玩具在童年都可以自己動手制作,木頭、紙箱、廢舊的金屬散件、厚紙、易拉罐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手工材料,成品可以成為向小伙伴炫耀的資本,家里的器物也可以成為素描的對象,我是從素描學起的繪畫,因為一開始并沒有顏料,美術伴隨著童年的成長。
后來進入畫班,慢慢進入專業的訓練,學藝之路雖不平坦,但我從沒質疑過。愛好使我把生活中的所見所想畫在紙上,像一個視覺筆記記錄下來,這些后來會成為靈感的來源。揣摩藝術的道理,閱讀專業書籍,使我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后來變成堅定的理想追求。藝術讓我對未來有了憧憬與向往,向往遠方的藝術殿堂,未來等待探索。正像泰戈爾所說:“藝術在朝圣的路上,探訪現實中未知的一座座殿堂,走向一個同過去有著天淵之別的未來”。
![]()
《輪回》 122×98×250cm
不銹鋼 2014
Y:在您創作道路上對您影響最深的是什么?
M:社會的變遷帶來的思想的變化,國家整體實力的提升,社會思潮的推波助瀾下傳統價值觀開始回潮,東方經驗成為打開創作思路的鑰匙,傳統符號在古為今用中大量涌現,通過解構、挪用、嫁接、整合等手法訴說全新的東方語境。藝術家要感知錯綜復雜的社會周遭,生活在哪里藝術就映射了哪里。傳統也無需刻意尋找,我們每天都被傳統包裹著,西方藝術逐漸祛魅,刻意模仿西方只會帶來東施效顰的可能,藝術家要有多于常人的敏感捕捉篩選信息。
![]()
《再生》 38×20×72cm
不銹鋼鑄造 2014
我的經歷使我的作品帶有很強的社會思考。我不擔心靈感的枯竭,社會的信息量巨大,我習慣把生活中的一切經歷一股腦地轉化為藝術形象。評論家把我的作品稱之為哲理意味的作品,這種哲理藝術的特質與我三思而行的創作習慣有很大關系,哲理不是生澀地講一些道理,而是藝術作品給人以啟發、警示、回味,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就是強調藝術的功能性,藝術的功能性并不只強調華麗優美還要給人以啟迪,作品最能說明藝術家的狀態。
Y:您的創作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多元的,既有著雕塑作品也有著書畫這一類的傳統作品,您是如何“玩轉”這種“跨學科”經歷的?
M:藝術學科之間需要交叉共融,相互借力,打通各個專業之間的隔閡,從學院派創立之初的建立隔墻細分專業以達到專業度,到后期拆掉壁壘讓專業互鑒成為趨勢,“拆”不只是城市化推進、舊城改造的手段,在藝術學科呼吁改革的當務之急或許尤為有效。現在我們接受資訊的便捷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即是快速發展時代又是快餐時代,社會更新及淘汰的速度齊平,藝術家推出一個有影響的作品后立馬成為過去時,重復幾次展覽就不夠新穎,被人詬病為吃老本,倒逼著藝術家不斷絞盡腦汁出新,原來一件好作品吃一輩子的狀況一去不復返?;ヂ摼W資訊的發達,資訊瞬息抵至全球,數以萬計的作品樣式過眼,求新求變是當今藝術的衡量極。過去的東西方大家都能觸類旁通,技不壓身還能取長補短,對當下藝術家的要求更是迫在眉睫,藝術家寬博修養即是個人積累又是時代造就。
![]()
《結》 39×24×52cm
不銹鋼鑄造 2016
中國的學院派雕塑一般把繪畫作為基礎課,做雕塑的都有美術基礎,我在做雕塑之余由于對書畫的喜愛,一直保持著對書畫的創作。在美院期間我接觸到各種課程及選修,很多不重要的課程出于個人的喜好我會有意放大,深入細究--比如字體,它并不是一個專業,只是一個課程,到社會中沒有大的用處,很多人不會用太多時間,我卻很癡迷做了大量的設計,由于沒有什么可用武之地所以已束之高閣。書法、字體、篆刻都是漢字藝術,執行手段的差異造成了這些學科的分離,各自為據。書法和中國畫同源同法,筆墨紙硯相同的工具造成其很大的關聯性,難分難舍融為一科,在歷史長河眾多的藝術作品中有一絲新意是何等的不易,但是時代會成全,當今的豐富資源彌合過去的各種不可能??萍紟淼娜斯ぶ悄?、多媒體技術及焊接工藝的提升為制作大體量作品創造了條件。這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給藝術帶來無限的可能。
我嘗試過很多專業方向,但每一項好像都不是很容易成功,所以在不停地調試人生的狀態,最后沉淀下來四種作為學科方向(雕、書、畫、字),這種所謂的“跨學科”,實屬無奈的被動選擇,是走過的彎路,不過沒有白走的彎路,意外的是,這些彎路成為了藝術的“攪拌”,有融為一爐后出窯的驚喜,有歪打正著的欣慰,生活的一切歷練成就了作品的純粹!
![]()
![]()
《e拉罐》 200×150×150cm
不銹鋼 2019
Y:您本次的參展作品《e拉罐》有著怎樣的含義?
M:以壓扁的易拉罐與網絡符號“e”同置, “e”的結構是一本蜷曲的書,傳統的書與當代的易拉罐所代表的新舊文化的交錯并置,傳統的意識形態與網絡文化充實著我們的世界,世界變得多元有趣。不銹鋼鏡面折射出周遭環境,各式各樣的快銷品消費著當代人,而花樣繁多的網絡則填充了現代空虛的精神世界,現代人更應珍惜知識并融入當下的科技時代,新古兼容。
Y:您如何看待藝術家的成功和認可?
M:人生的境遇不同難以用統一的標準衡量,要看每個人離理想的距離,離理想的距離才是自我認知成功的標準,傳統意義上的成功把人們框定在統一的意識形態里,修齊治平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當人生朝著理想的方向努力,做到有效時間的最大化,沉淀下來便有價值,不過這些還不夠,在社會中,國家層面、學術界及公眾的認可這才真正構成了一個人成功的標準,這些標準的排序因人而異,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差異排序有所不同或者不同的階段的排序不同,人是萬物的尺度,成功的尺度本質上還是人,從自我出發,遵從內心的指引,把握屬于自己的機會,成功是一種心理的平衡,越平衡的狀態下人生越是積極的、主觀能動的,失衡的人生的無聊攀比、不切實際的目標,這些都會適得其反,遵從內心,準確的定位,揚長避短生命才能完全綻放,創造優秀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的本質使命,只有好的藝術作品才能夠書寫歷史。
![]()
《虛無》 36×30×50cm
不銹鋼鑄造 2018
Y:作為一名藝術家,什么是作品中最需要把握的要素?
M:藝術畢竟是視覺語言,視覺的愉悅尤為重要,它要滿足人們的審美期待,激發人們的視覺荷爾蒙,從藝術受眾的角度看,通過藝術作品人們可以產生無限的聯想,讓受眾在藝術品面前產生崇高的精神體驗,流連忘返,喚起人們的精神共鳴,藝術作品既是個人的表達又是時代的共振,表達時代又指向未來的作品會有持久的生命力,像一些大師的作品經久不衰歷久彌新,由內而外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藝術作品可以是獨特的形式、有內涵的意義、有意味的哲理,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認為:最高的藝術是要把觀念納入形象,一個畫面要概括整套的哲理。藝術作品是視覺的熟悉感和陌生感的集合,是“統一性”與“偶發性”的體現,優秀的作品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Y:本次大地藝術季是否給您帶來了一些新啟發?
M:居住環境如果沒有藝術的加持會變得索然無味,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渴望獲得宜居的生活環境,地產在政府的立項中文藝板塊百分比在不斷增加,從政府到公眾對于精神文化的產品要求與日俱增,藝術品紛紛亮相各種品質要求較高的項目。藝術品激發人們的思考,喚起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有效滿足了人們的審美期待,給心靈以美好的啟迪,藝術已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變得不可或缺。
遠洋蔚藍海岸定位清晰,讓藝術根植生活,為人們營造了新的品質增長極與網紅打卡點,引爆自媒體朋友圈。當我的作品置于海灘,孩童趴在雕塑之上嘻戲擺拍,他們快樂的笑臉以及與家人其樂融融的畫面,讓我感覺到藝術家成就不在于取得什么,而在于貢獻什么,藝術家不只是做孤芳自賞走進博物館殿堂的作品,還要為人們裝點生活。創作雅俗共賞的被大眾欣賞的藝術作品,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
《光明》 84×84×300cm
不銹鋼 2015
Y:您未來的創作會做哪些方面的嘗試?
M:做一些有新意的作品,不是市面上司空見慣的東西,延續個人化視覺面貌,新意的作品無非就是包含創作觀念、工藝材料、展現方式、科技的能力等,我很注重作品外在的形式美感、有趣、好玩,不會忽視視覺的張力。內核部分類似成年人的智力游戲,需要受眾去猜作品所背后表達的概念或創作時我的第一想法,這樣才會增加作品欣賞的層次,既有表象的又有內核,一層層的推進。作品想創新并非易事,都是燒腦的游戲,和我有類似境遇或者社會經驗的人通過與作品的理解會產生同頻共振,藝術可以說出了別人沒有說出的體驗,這種通感或許是深刻的、或許是幽默的、或許是有趣的。
欣賞作品需要受眾對藝術知識有一些準備,才能充分地領悟或者解讀出作品的內涵,同時作品的欣賞也有滯后性,現在不理解之后或許會慢慢接受。一作多義是我的作品的顯著特點,作品無須標準答案,各人有各人的解讀。好的作品或許內容和形象可以分開解析,比如兒童只被外在可愛有趣的形象所吸引,無需知道它的意義是什么,或者成年人透過形式去感受作品所折射出當下人們深層的生活狀態,像一杯雞尾酒不同層段味道各異。
Y:您希望用什么樣的詞(或一句話)來總結自己,作為我們這篇訪談的標題?
M:有趣的哲思之旅--密博的“矛盾體”藝術。
//
- 關于藝術家 -
![]()
密博
當代藝術家
生于山東,現生活工作于北京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雕塑系,獲碩士學位
創作主要涉及“雕、書、畫、字”四個領域
主要展覽及獲獎
個展:
2018 第13屆藝術北京博覽會 密博雕塑藝術專場 A5展區 北京
2018“雕、書、畫、字”密博藝術展 798圣之空間 北京
群展:
2021 海南龍棲灣海岸公共藝術節 波波利海岸
2019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平行展(作品入編畫冊) 威尼斯
2019“流轉的藝術”北文藝術空間展 山水美術館 北京
2019“遇無界·馭未來”雕塑藝術展 北京
“融合”巴黎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 巴黎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精品展 倫敦
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作品展 北京
獲獎:
HKDA Awards 05香港設計師協會獎
“X動力”全國大學生視覺大賽 最佳字體獎
第五屆中國美院白金創意大賽 銅獎
靳埭強設計獎 優秀獎
第三屆寧波國際海報雙年展 字體銅獎
第七屆全國視覺藝術大賽 優秀獎
- 延伸閱讀-
陳金慶:“藝”如春光,野蠻生長|因熱愛相遇--2021遠洋蔚藍海岸大地藝術季藝術家專訪
謝艾格:別丟失了自己--只有“我”在,我的世界才在|因熱愛相遇--2021遠洋蔚藍海岸大地藝術季藝術家專訪
展覽信息
![]()
? 藝術顧問
王端廷、楊衛、王春辰、段君、杜曦云
參展藝術家
陳金慶、陳靈平、黃玉龍、密博、謝艾格、張勇&楊倩、韋冬、萬朵云、許倬爾、MEOWMEOWLAND IP
展覽時間
2021年7月10日-2022年1月10日
展覽地點
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新區遠洋·蔚藍海岸
主辦單位
遠洋集團、遠洋·蔚藍海岸
承辦單位
遠洋新絲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來源:遠洋新絲路文化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