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盡塵滓 獨存孤迥
——申茂之繪畫藝術摭談
李叢芹

展覽地點:
安徽省美術館6/7號展廳
展覽時間:
2023年12月20日(周三)—2024年1月21日(周日)
申茂之先生(1904-1976)是安徽蕪湖人,1921年赴北京讀書,1922年考入國立北京美術學校,1923年入溥心畬之門,又拜金城為師研究中國畫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由香港返回北京,1957年前,先后在蘇州美專、華東大學文藝系、山東大學藝術系、華東藝術專科學校(現南京藝術學院)任教。1957年調入安徽師范學院藝術科任教,后因學校分合、院系調整等,工作地點雖有變動,但一直沒有離開過安徽師范大學,直至去世。
申先生在北京美術學校學習期間,往來的師輩除溥心畬、金城外,還有齊白石、陳師曾、陳半丁、王夢白等,同學有李苦禪、王雪濤、劉開渠、李劍晨等,尤與李苦禪情義深厚,相互牽掛終生。1962年,李苦禪到合肥講學,還專門問及申先生并登門看望敘舊。申先生1935年完成、1941年補題的名作《蓬萊春光》上有溥儒、呂鳳子、夏敬觀、朱大可和朱其石的款題,這些人或是名畫家、名詩人,或是篆刻名家。一般認為,徐悲鴻是申先生老師,但他為徐悲鴻、廖靜文所作畫款題云:“雪后園林曾有此景。一九四九年歲次己丑冬月,申柏廠畫于梁溪,以贈悲鴻、靜文夫婦雅政。”據此“以贈悲鴻、靜文夫婦”的稱謂,徐悲鴻似不是他的老師,而更可能是關系密切的朋友。朱屺瞻是其夫人的老師和親戚,他們關系自然親近。他在蘇州美專、華東大學文藝系等校任教時的同事中,也是名流如云。他還與陸侃如、馮沅君、童書業等文史名家過從甚密。

蓬萊春光 180cm×104cm 中國畫 1935
目前所見美術辭典等對申先生的介紹和評價都很簡略、籠統。鄭震稱他“是一位理論修養深厚并身懷精湛技藝的畫家。舉凡花鳥、山水、工筆、寫意、書法、史論,均有很高的造詣”。而就其留存的作品看,工筆花鳥和草蟲最為突出,早期所作工筆山水如《蓬萊春光》也十分精彩。他的書法、詩詞等修養,似可視為其繪畫的支撐。劉繼潮曾轉述劉汝醴對申先生的評價:“在中國工筆畫界,申老的作品非常難得,絕不在某些大名頭之下。”1974年黃養輝贈申先生書法作品款題云:“茂之學長兄為花卉高手,曾在友人處得見水仙佳作,精妙絕倫,贊嘆久之。茲擬乞大筆水仙借資觀摩,拋此金陵之磚,引求黃山之玉……”黃氏所言“水仙佳作”似是工筆,而以“黃山之玉”比喻申先生此類作品,十分恰切。就筆者所見申先生工筆精品如《春雨江南》《雪岸鴛鴦》《紅葉小鳥》《雪后園林小景》《秋蟬紅葉》《錦雞雪竹》《國色天香》《冰霜》等看,可以同于非闇、陳之佛等大家作品媲美,而與于、陳兩家比較,其藝術手法以及氣息、格調更近于前者,同時有自己特色。其一,有創造。從其師承以及仿宋人《雪柳寒禽圖》、“以敦煌唐人壁畫賦色法寫此,得其纖麗濃艷之姿”的《國色天香》等作品看,畫家不僅學習老師和古人,也學習民間繪畫,博采眾長,推陳出新。其二,善糅合。他的許多作品工寫結合,即以工筆為主體,又以意筆來渲染、襯托。如《春雨江南》中鳥與杏花皆為工筆,畫得細致而靈動,而墨竹與春雨又以意筆揮寫,工與寫完美糅合,互麗成觀。其工筆作品上題款字體用行書或行草書,而不用楷書,這似乎也是以寫意之筆來襯托工筆。因為申先生能寫一手兼有歐體特征和魏碑筆意的純正楷書,又善隸篆,可見以行書或行草書題寫工筆畫是有意為之。其三,能脫俗。有論者認為能做到這一點主要在于“其勾線講究書法的高古意趣,其設色講究沉穩深厚而不媚俗”。此外,申先生作畫構圖力求簡潔,畫中物象“疏簡到不能再少”,以及畫中意趣的詩性表達等都是其祛俗向雅的憑借。這一特征,在其早期名作《蓬萊春光》中就體現得很明確。他為徐悲鴻所作的《雪岸鴛鴦》,寫園林中湖邊雪地靜立的一對鴛鴦,兩者姿態、神態雖各異,卻又一點不違和。遠處迷蒙中似是湖面與天空相連,左上角題款。畫面結構,畫中物象、設色等極為簡括、空靈、雅致,寒寂中有生機,有溫情,可稱極精之作。其四,立風骨。畫中物象生動傳神,且具有風骨。這不僅得益于他學古與寫生的雙重功夫,更與其個性、人品等相關聯。所謂“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文如是,畫亦如是。

春雨江南 70cm×36cm 中國畫 1958

紅楓鳴禽 68cm×34.5cm 中國畫 1956

雪后園林小景 93cm×34cm 中國畫 1956

獨立寒秋 62cm×34cm 中國畫
申先生的工筆花鳥和草蟲在他那個時代已經走在前列,惜因許多作品在“文革”中燒毀或丟失,保存下來的不多,安徽省博物館收藏的《凌霄孔雀圖》已被視為其代表作之一。由于地域所限、宣傳不夠,加之去世又早,所以新時期以來申先生在省外的影響有限。但人們沒有忘記這樣一位具有全面修養、取得杰出成就的畫家,學界也沒有忽視他的多方面貢獻。除先生曾經任教學校的校史、院史中提及外,一些現代美術史料整理和美術史研究中也常常提及先生,如臧杰在《青島美術筆記7·改弦易轍》一文中就特別介紹了山東大學藝術系“教水墨的教授申茂之”。而1963年安徽省舉辦的“五老”畫展、2008年安徽省舉辦的“八老”畫展,申先生都在其列,足見其在安徽省內影響之大、之久。新中國成立前他曾在北京大同中學、南京私立華中公學、北京輔仁大學任教,新中國成立后,先是在蘇州美專等校任教,后調至安徽師范大學直至去世,一生培養了眾多弟子。就工筆畫而言,在安徽省內其有名的學生就有王道良等。2004年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申茂之作品集》,所收作品雖意筆多、工筆少,且精品有限,卻已十分難得。

松鷹凌霄圖 81cmX126cm 中國畫 1973年

延年 30cmx33cm 中國畫
總的來說,申先生修養全面,不僅工、寫皆精,花鳥、山水、人物都能駕馭,且深研書法、美術史論和詩詞。但由于種種原因,其所產生的影響未達到應該具有的與他的藝術成就相當的廣度。今天重新觀賞其作品,在精湛的技法外,他那“洗盡塵滓,獨存孤迥”的人格力量和藝術精神仍能深深地打動人、感染人,這也是我們懷念他、學習他、推揚他的重要原因。
供稿 | 展覽部
編輯 | 信息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