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12日,浦東美術館年度收官大展——“卡拉瓦喬與巴洛克奇跡”(Caravaggio. Wonders of the Italian Baroque)隆重啟幕!







展覽開幕儀式現場
?浦東美術館
12月11日,意大利駐華大使安博思,意大利駐滬總領事安緹雅,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彭薇芬,陸家嘴集團董事長徐而進,意大利駐滬總領事館文化處處長、策展人之一達仁利,陸家嘴集團副總經理、浦東美術館公司董事長李旻坤,陸家嘴集團戰投部總經理、浦東美術館董事潘亦兵,展陳設計師安多·西比克,出席了開幕儀式。

展覽入口處
?浦東美術館
作為國內首個卡拉瓦喬主題展,該展覽也是浦東美術館與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的首次合作,后者收藏著現今全球范圍內數量最多的卡拉瓦喬原作。
展覽中,6幅卡拉瓦喬重磅真跡與其他40余位“巴洛克畫派”藝術家的50余幅珍品繪畫原作一同呈現了難得一遇的巴洛克藝術全景。同時,融入巴洛克建筑與音樂元素的展陳設計帶來極具戲劇性的觀展體驗,讓觀眾得以沉浸在該藝術風格所帶來的劃時代和顛覆性的美學理念之中。

展覽現場
?浦東美術館
展覽“卡拉瓦喬與巴洛克奇跡”由上海陸家嘴(集團)有限公司出品,浦東美術館與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聯合主辦,與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羅馬國立古代藝術美術館、維琴察人民銀行、佛羅倫薩私人藏家合作。大展共聯合5個機構集齊6幅卡拉瓦喬真跡親臨浦美,使得這次前所未有的“巴洛克奇跡”得以實現。
同時,該展覽獲得意大利駐滬總領事館、意大利駐滬總領事館文化處、意大利文化部、意大利文化部博物館總司、羅馬 MondoMostre的大力支持。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館長弗朗西斯卡·卡佩萊蒂(Francesca Cappelletti)與意大利駐滬總領事館文化處處長達仁利(Francesco D’Arelli)作為本次展覽的策展人;而展陳則由著名意大利設計師、孟菲斯小組創始人之一、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安多·西比克(Aldo Cibic)攜手喬久園(Joseph Dejardin)一同操刀設計。

米開朗基羅·梅里西(Michelangelo Merisi),被廣泛稱為卡拉瓦喬(Caravaggio),是西方藝術史上具有革命性意義的藝術家之一,常常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最后一位巨匠與巴洛克繪畫的開啟者。
他反對所有學術規則,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用鮮明的打光風格來比喻神圣恩典,在繪畫中引入了全新的風格,于文藝復興之后為歐洲藝術掀起新的浪潮,對他所處時代以及后世眾多藝術家產生了重大影響——氣質華麗的魯本斯、深沉內斂的倫勃朗、靜穆的拉圖爾,都是其風格的繼承人。

展覽現場
?浦東美術館
如今,他的作品被盧浮宮、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冬宮、英國國家美術館等眾多全球知名藝術機構收藏。僅38年的生命里,他留下的存世作品屈指可數,可供出借展覽的作品更是極為有限。本次展覽中,在國內美術館首次亮相的《捧果籃的男孩》來自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館藏,更是意大利國寶級作品。浦東美術館也于12月8日為此特別進行了開箱儀式。

展覽現場
?浦東美術館
《捧果籃的男孩》是卡拉瓦喬比較早期的作品。畫中展示了一個年輕男子的四分之三半身像,他手中的籃子裝滿秋葉和水果(如蘋果和葡萄)。光線無疑在作品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它從男孩身后滲透出來,映照在籃子上,使籃子里的果實呈現出各種不規則和不完美之處。卡拉瓦喬強調自然的重要性,總是避免對自然物進行審美化的詮釋,畫面種種細節無一不展示著他以模仿來研究自然世界的深厚功力。

展覽現場
?浦東美術館
17世紀是一個集天文發現、專制統治和反宗教改革為一體的時代。巨大宏偉、引人入勝的風格造就了美妙絕倫的巴洛克藝術。“巴洛克”一詞源于葡萄牙語的“barroco”和西班牙語的“barrueco”,其本意為不規則形狀、非完美圓形的珍珠——這在意大利語中被稱為“scaramazza”,即“河珍珠”。作為一種綜合性極強的藝術風格,巴洛克藝術的萌芽首先出現在建筑領域——藝術家們開始突破古典柱式的條條框框,集中注意于建筑有機的、生命的韻律感和氣魄的渾厚壯偉。
彼時的羅馬是巴洛克藝術浪潮的中心,作為一片有待構筑的廣闊天地,吸引著來自意大利各地的建筑師和藝術家。許多藝術家從歐洲各地涌入學習當時大師們的創新風格,而來自各地的建筑師、裝飾師和工匠都在此建造自己理想中的宏偉場景。繪畫、雕塑和建筑等不同技術的奇妙融合,形成了一件件獨特的藝術作品,令人贊嘆不已。


展覽現場
?浦東美術館
1598年出生于那不勒斯的喬凡尼·洛倫佐·貝尼尼便是將繪畫、雕塑和建筑藝術融合的大師。他在年輕的時候就參與了極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建筑——羅馬圣彼得大教堂的設計;而作為一位偉大的畫家,他在肖像畫方面革新傳統,頗具建樹。在此次展出的畫作中,《成熟時期的自畫像》因印在了意大利面值五萬里拉的鈔票上而廣為人知,這也是貝尼尼自畫像的巔峰之作,享有極高的聲譽。




展覽現場
?浦東美術館
音樂領域的巴洛克時代通常在17世紀初到18世紀中期之間,處于文藝復興末期。在巴洛克時期,音樂風格同樣異彩紛呈。彼時的巴洛克音樂借助宮廷雄偉的音調以頌揚世俗權力,該音樂風尚還為聞名遐邇的音樂劇和歌劇傳統鋪平了道路。而展覽“卡拉瓦喬與巴洛克奇跡”也是一次對音樂藝術的致敬。置身于展廳,觀眾們將沉浸在巴洛克音樂所帶來的愉悅之中。

展覽現場
?浦東美術館
整個展覽空間的展陳配合巴洛克風格特有的明暗、色彩、空間布局理念等帶來特別的設計。首先在光線上向卡拉瓦喬致敬——作為使用光線明暗塑造畫面戲劇感的大師,卡拉瓦喬大量運用深色來創造陰影區域,再通過明亮的顏色以凸顯畫布上的焦點。他就像一位導演,用聚光燈將觀眾的目光引導到畫中故事的情節高潮處,人物在昏暗的舞臺布景中脫穎而出。憑借這片光影,畫中人物的豐富情緒讓畫外的觀者感同身受。隨著參觀者在展覽中的不斷深入,燈光亮度會逐漸降低,直到最后一個展示卡拉瓦喬作品的展廳。受這些作品最初在燭光下觀賞的啟發,該展廳的燈光亮度會非常低,從而增強其戲劇性,為站在卡拉瓦喬的畫作前的觀眾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正如巴洛克風格的一個主要特征是幻覺主義,當時藝術家們常使用透視法來營造令人驚嘆的效果。本次展覽的在策展與設計上的整體性,一定程度上也是某種“幻覺”的制造,邀請人們在當下穿越回那個充滿奇跡的巴洛克時代,一同探索、思考,并重新欣賞藝術溝通和超越邊界的力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