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整個訪談過程中,鄭耀東的回答提到“表象”“每位觀眾都有自己的經歷與適合自己的答案,并且我相信那是最佳答案”。
他像是一個寬容的創作者,把表現內涵的權利賦予自己,把解釋作品的空間交給觀眾。
?藝術家的精神馳想:畫布上的哲思
? ??在人工智能圖形生成軟件越來越發達,裝置和多媒體藝術大行其道的年代,傳統的繪畫藝術正面臨著史無前例的考驗,但這種最原始的視覺藝術形態,卻可能成為人類維護自身最后尊嚴的機會。
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鄭耀東,在經歷游學巴黎的14年歷練后歸國,2017年后執教于上海戲劇學院繪畫專業。他在法國是學習古典寫實油畫的,古老的歐洲繪畫傳統中幾乎已成“非遺”的蛋彩畫技法,成了他在建立個人風格的路途上破局和突圍的起點。繪畫技法之上,鄭耀東最初運用了超現實主義的敘事方式,米開朗哲羅、勃呂蓋爾和古斯塔夫·莫羅與中國的羅漢和青綠山水開始在他的畫面上不期而遇,西方與東方對峙,古代與當代交錯,形式與觀念沖撞。貌似古典的視覺空間中,鄭耀東以一系列佩戴馬眼罩的另類自畫像呈現出當代生活的荒誕和詭異,以及當代人的脆弱、迷惘與無所適從。
到了2019年,這個以當代人態度重造經典的漫長系列走過十年之后,鄭耀東又開始了全新的個人探索。他開始拋棄古代藝術中的經典符號,試圖進一步發掘人性的深度和可能性,《當代寓言》系列誕生了。從表面的視覺圖像上來看,《當代寓言》的主角大多是裝扮成小丑的人物,而假面對日常生活中角色扮演意義的隱喻是不言自明的。近年來,他持續地以個體或群體肖像的方式描繪當代都市人的精神世界,真實和偽裝、平衡和失序,以及理性和欲望,都在超現實的空間中持續并置著。浸淫于戲劇學院的日常生活,為鄭耀東的敘事風格帶來了更多的戲劇性,但那些主觀造型的背后,其實都表達著赤裸而殘酷的客觀。
回望近十幾年的作品,鄭耀東的主線一直都圍繞著人性這一重大議題,都在表達理性和欲望的沖突與平衡,這其實也是哲學的終極命題之一。從伊壁鳩魯和愛比克泰德,到康德和叔本華,大師們的觀點莫衷一是,我們終究還是要自己走完沒有固定劇本的人生,所以每個人都只能說自己還在路上,正如鄭耀東《當代寓言》里的那些男男女女,最終都將在盲動中走向未知的秩序。我衷心期待正在攻讀哲學博士的鄭耀東,能夠以可見的方式創作出更多的視覺景觀,為觀看者們帶來更多形而上的哲思。
李旭 ?2023年2月9日

《偏見》?布面油畫 140×85cm? 2009年初稿2019年完成
藝術家專訪/
?Artist Interview?
卓克?/人們常說記憶與經驗會潛移默化對藝術家的創作進行影響,在法國巴黎的多年游學生活,這些經歷對您的創作有影響嗎,是怎樣影響您的呢?
鄭耀東 /??肯定有的,但我想是已經進入潛意識里了,我回來后在繪畫里有意識的避免直接使用具有西方特征的符號,而著重對當下感受的表達,但是郭潤文老師看過我的作品后還是說我的畫像是老外畫的。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歐洲藝術是多元化的呈現,我主觀并不喜愛所有歐洲當代藝術,因為我從小就是西方造型系統的訓練,所以對歐洲許多博物館畫廊的游歷當然是親切熟悉的,像法國、意大利、荷蘭的重要博物館我都曾去參觀過數次甚至數十次,每次出來可以說都是精疲力竭,但在眾多大師的作品面前都能感受到繪畫的極致是可以鼓舞人心的;而面對那些必須有文字解釋才能使人理解的當代藝術作品沒有太大的興趣。我相信直觀和現象,有那么句話叫:“表象是最深邃的內涵”。

《當代寓言系列-嫻-文字基因》180×150cm 布面綜合材料 2021
卓克 /?在《當代寓言》系列中,您作品里出現一些模仿名畫的構圖或局部以及中國風元素的人物,建筑與山水。想知道您這樣的繪畫表述是出于怎樣的創作目的呢?
鄭耀東 /?那是我大約2010年前后的一組作品中的一件,回來后我把這組歸入了《當代寓言》的系列。當時我在歐洲待了有七、八年,創作中必然面對各種困惑,比如如何處理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當代的沖突,以及如何在藝術上進行融合等問題。這樣的問題,像趙無極、朱德群和吳冠中這些留法的前輩也同樣面對過。那我就直接把問題提出來,以對各種人生和人性的疑惑作為主線,在各種語境下用象征化的繪畫語言提出問題,讓觀眾參與思考。這一系列學術性比較強,是我的這個階段的重要代表。事實上這個問題常提常新,每個時代每位藝術家都有自己的不同答案。正因如此藝術才生生不息。

《拯救》?布面油畫?140×85cm?2009 年初稿 2019 年完成?

《中庸》布面油畫140×85cm?2009 年初稿 2019 年完成?
卓克 /?在材料與技法層面上,可以看到鄭老師有很多通過蛋彩和綜合材料等材質作為媒介創作出的作品,通常一張作品從構思創作到完成,大約需要經歷怎樣的一個過程呢?
鄭耀東 /?我畫的比較慢,考慮畫面各象征因素的結合之后會產生什么語義,細節是否服從整體,和繪畫形式感等問題,從小稿開始,像2010年前后的這組,一張畫3-4個月是正常的,多的斷斷續續畫2-3年的也有。這是西方傳統古典技法的特點,這種通過多層覆蓋來達到色層重疊的畫面效果是印刷打印做不到的。當然我也參考印象派和綜合材料等技法,希望不拘泥于工具技法,重要的是直觀表現。

《當代寓言系列-我們的游戲》布面油畫110×80cm?

《當代寓言系列-丑角的世界觀》布面綜合材料150×120cm?
卓克 /《年華》系列與《當代寓言》系列,是您極具代表性的作品,都有在探討當代都市生活下人們的不同精神世界,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是否也加深了您對生活,時間,以及各種主流觀念的思考與看法,是否有感觸可以分享給大家呢?
鄭耀東 /?永恒的是人性的規律。我的作品里所使用的圖式包括眼罩、面具、彩妝、墨鏡等道具都具有遮蔽的作用,底層含義是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對立,主觀愿望與客觀現實的不匹配是人性痛苦的根源,因而有人選擇遮蔽外界。但在生命過程中人們無法不接受對生命的體驗,這時如果你將自身價值交給外界來評定,你一定困于貧乏和厭倦之間;如果你能轉向自己內心的需求,你會發現古往今來人們通過藝術看到生命中有趣、美好和豐富的一面。我想我們都有躍入快樂河流的潛力,但要看你如何去努力和敢于舍棄什么。另一方面,在畫面中尋求有意味的形式也是我長期探尋的方向,可以說這是畫家的修煉必由之路,將質料的尋常轉化為精神的意味,即與法國現象學哲學家亨利.米歇爾所述的,由內在不可見轉化為外在可見的體驗質量相應和。而前輩大師的作品無不給與我們很多指引。
《當代寓言系列-劫奪》布面油畫140×85cm 2019年完成
卓克 /?有人說“20世紀80年代的文化青年,受到西方現代文學與哲學的啟蒙,向往孤獨、痛苦、疏離的狀態,而超現實主義的作品形式是最接近這種狀態的。”您認為超現實主義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
鄭耀東 /?超現實主義的出現是我們的存在價值的邏輯斷裂造成的。這是現代工業化社會的副產品,不僅是80年代一代人的問題。工業化讓每個人都是社會機器的一個零件,所以造成人們不知道自己存在價值到底在哪?非洲大草原上的部落一周打兩次獵就夠吃了,現代科技如此發達卻要人必須996;工作這么久,不知道這世界的哪一部分成果是由自己工作產生的。最終每個人都被社會標準化了,因而孤獨、痛苦、疏離的狀態是無可逃避的。所以,在我看來超現實主義的根源在于人們不得不接受的荒誕感。
?80年代所處的后現代哲學時期就是在去邏各斯中心主義和去語言中心主義。對價值和意義的消解是后現代藝術的一個重心,超現實主義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我有很多作品在這個領域做出嘗試,主要是通過這些現象提出問題,回答的權力在于觀眾,每位觀眾都有自己的經歷與適合自己的答案,并且我相信那是最佳答案。我的基調是表達對包括自己在內的人們的現狀和未來的悲憫。我也希望在這些創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藝術家介紹/
?Introduction?

鄭耀東?
1974年出生?現居上海
1998年本科畢業于中央工藝美院(現清華美院)
2009年法國凡爾賽美院油畫工作室最高階段畢業
2013年法國巴黎第八大學造型藝術系當代藝術與新媒體專業碩士畢業
2022年考取上海同濟大學哲學博士
現任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任繪畫專業教師
主要畫展經歷
09/1998中國.上海平面與三維創意設計98’展群展
10/2000中國上海《邊界生存》個展
10/2002中國北京《聚焦2002》群展
10/2006法國巴黎《夢想法國》群展?
03/2007巴黎ARTECONTE巴黎六區畫廊個展?
09/2007巴黎ETIENNE DE CAUSANS(巴黎六區)畫廊個展?
11/2007巴黎自由藝術家沙龍大皇宮推薦展?
01/2008巴黎94省弗拉芒學校邀請展?
10/2009巴黎ISSY雙年展作品入選( LA CARTE FRANCAIS博物館)?
07/2010巴黎六區《YU GALLERY》個展?
04/2011巴黎巴士底當代藝術群展?
02/2013巴黎13區市政府邀請展群展?
10/2015巴黎盧浮宮CARROUSEL廳群展?
09/2018上海戲劇學院《眼罩》系列個展
09/2019上海“一帶一路”藝術展群展
12/2019北京“水木陽光”—2020春季清華藝術展群展
11/2020上海中華藝術宮“海平線”雙年展群展
11/2020上海抱樸美術館“移動”第六回藝術展
04/2021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風鵬正舉”藝術展
04/2021上海文聯暨美協組織建黨100年“曙光”藝術展

創作中的鄭耀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