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歷】
朱石金,號誠齋,江蘇江寧人。曾供職于蕪湖市文聯,蕪湖市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秘書長(駐會),蕪湖市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安徽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敦煌中國畫藝術創作委員會特邀理事,蕪湖市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蕪湖市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顧問等職。現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蕪湖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蕪湖書畫院特聘書畫篆刻家、蕪湖市中級人民法院文化藝術顧問、中國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國禮藝術家、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客座研究員、安徽省高等學校書法家協會顧問。
書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入展并獲獎,曾入編《中國書法年鑒》【2006】作品集、百年西泠·中國印《全國印社篆刻邀請展作品集》《中國書法選集》《全國印社篆刻聯展作品集》《中國國際印學社團精品博覽》《中國青年篆刻家作品集》《安徽省首屆篆刻作品集》《安徽省書法家協會首屆理事作品集》《韓國CJB直指國際書藝大展作品集》等。辭條被編入《中國現代書法界名人辭典》《中國印學年鑒》《世界名人錄》第12卷等。
書法篆刻作品入選2006中國書畫百杰系列郵政明信片專輯。2009年舉辦由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安徽省美術家協會、蕪湖市文聯主辦的“朱石金書法篆刻作品展”。
2021年,受邀入編榮寶齋《實力與價值·當代名家雅集》專刊。2022年,入編《人民美術家》由人民日報主辦。同年4月,被入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大紅袍”《中國近現代名家書法集——朱石金》。10月應邀入編出版《中華英才》半月刊。多年來作品被多地展館、機構、政府有關部門及各界人士收藏。

《中國近現代名家書法集·朱石金》大紅袍正式面世
2022年12月,由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全國新華書店經銷的《中國近現代名家書法集·朱石金》大紅袍精裝書正式面世。
“大紅袍”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首次以合作方式由中國臺灣錦繡出資,在中國臺灣以繁體字出版,面向全世界發行;在大陸以簡體出版,面向中國大陸發行;首次以高規格、高品質先后出版了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溥心畬、林風眠、潘天壽、李苦禪、朱屺瞻、傅抱石、李可染、關山月、蔣兆和、吳冠中、黃胄、吳作人、黃秋園、石魯20位藝術家專輯。自此開啟了“大紅袍”系列出版。爾后相繼收入郭味蕖、白雪石、梁樹年、錢松巖、楊善深、黃君璧、亞明、何海霞、馬晉、于希寧、宋文治、黃永玉、任率英、董壽平、汪慎生等。在中國畫界影響很大!在編輯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造詣深厚、藝術成就已得到美術界公認的當代畫家,且本人有強烈愿望申請入選“大紅袍”但因年齡條件不夠,經學術委員會的多次研究討論后推出“大紅袍”另一選題《中國當代名家畫集》后因書畫題材不同,推出了《中國近現代名家書法集》。“大紅袍”系列是為在美術界享有崇高地位和聲望的大師級人物量身定做的一種高規格畫集。因其學術性和權威性,長期以來備受美術理論研究者和專業藝術愛好者的推崇。

石欄憑倚長天醉,金樽臥云寄豪情
——書法篆刻家朱石金小記
文/張藝群
石金先生祖籍江蘇江寧,長于蕪湖、生活工作亦于蕪湖,從事書法與篆刻的經歷已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從年齡上來說,先生長我近十歲,而從藝術生涯上論起,我實屬晚輩了。憑心而論,我與石金先生認識的時間不長,彼此了解的也不是很多。但是這些年來,我確實拜讀過不少關于介紹先生的文章,更欣賞過很多先生的書法作品與精美篆刻。石金先生曾供職于蕪湖市文聯,而我也曾供職于中國文聯,我們的藝術經歷有著好多的相似之處。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藝術天緣”。
很慶幸能有機會為石金先生寫一篇不算評論的評論文章。說句實話,無論是書法創作還是篆刻藝術,我對石金先生都是崇拜的。這種崇拜是有鑒于先生書法功底的深厚與作品的自然灑脫,有鑒于先生篆刻藝術的造詣與給人的那種脫俗存真的感覺。所以說,這種崇拜是發自內心的,絕無半點恭維。

楹聯《氣節、心神》隸書 138cm×34cm×2 2016年
我欣賞石金先生的書法,大致緣于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我感覺先生的書法是用心和用情來寫的,其書字字中宮緊湊、伸張得體,整篇布局貫氣如虹、勢韻豪氣;其每一個字的點劃之間,運筆自如,都是那樣的和諧到位,每一幅作品的氣與勢的彰顯都那么純真豪放而卻不露鋒芒,讓人感覺舒服的同時,又頗有震撼之力。其二,先生的書法既具二王之風,更具現代之韻,尤其是先生的隸書,揉以篆意,以竹簡書求變化,形成一種篆隸簡牘相融,筆走行書意韻的獨特風格。在動與靜的結合上、在變與不變的融合上,的確是見了功力的。不但極具拙樸厚重之感,而且不乏樂感般靈動俊逸。所謂的雄渾圓潤也好、勁遒云逸也罷,都不足以形容先生的筆墨律感。第三,那便是先生書法作品的用墨之法頗具特點、極其講究,濃淡適宜、輕重連意得體,是其最難能可貴處。這種分寸的把握,并不是每一個書法家都能做到并做好的。因此,先生之書既有古典名家之風,又具現代風流氣息。正可謂走筆橫箋行云中,灑墨抑揚鋒芒雄。點勾盡看傲骨立,兼蓄柔情默彎躬。留白疏淺傾明月,展卷猶覺亮晴瞳。誰知春秋歲年里,心血汗滴露香凝!

《唐詩四條屏之一》隸書 138cm×34cm×4 2002年
我從事書法工作數十年,亦愧當書協理事近十載。僅從專業角度而言,吾觀石金先生書法之感慨是誠心的贊賞。
我本身也是搞篆刻的,也執刀多年,并且對于篆刻也十分地喜愛,甚至有段時期近乎于著迷。而石金先生的篆刻,則更令我感佩,確實已經達到了目前篆刻藝術的一個峰值。我從石金先生的篆刻作品中,既能看到齊白石先生的影子,又能捕捉到趙之謙的氣息。其將兩位大師不同流派的風格巧妙融合,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刀筆,這種功夫,必是長久的創新積淀才能夠煉就的。而且,源于先賢而不盲仿,學其精華而融為己創,這一點,更是難能可貴。

細觀石金先生篆刻,極勝秦風漢韻。外凝粗曠豪放,內涵樸拙慎縝。奪天工之巧曼,取天地之靈隱。畢傾心血以貫構,灑與真情以澤潤。猶賞拙氣刀工,平填篆刻空白而獨立樹新。筆法技法嫻熟,章法藝法雄渾。
篆刻之藝始興于秦,傳乎千秋于時耳。中華文脈之暢,薪火沿延至今。其之悠悠古韻,極慨蕩蕩潮新。猶察于湖之上,今之大師石金。愜意股掌之間,方寸乃蘊乾坤。石刻木刻陶刻,心痕愛痕留痕。持刀縱橫經緯,精研八卦陽陰。每每游于毫厘,常常日月列陣。貴在持恒雕琢,無疆大愛匠心。獨秉蒼穹之賦,悟道自然乃真。栩栩頗具靈性,涓涓明史傳神。

《隸書四條屏》137cm×34cm×4
在我看來,對于石金先生來說,也許篆刻更能體現出他的人品與性格。純樸、厚重、嚴謹、敦實而守則。
集一懷大愛融入筆端,灑一汪深情揮成書卷,石金先生的書法篆刻作品古典端莊而不失豪放,純樸厚重而不失靈秀。貼近生活,接近地氣,親近鄉情,是石金先生藝術創作的動力源泉,而納天地之精華,博鄉土之靈氣,又恰恰不斷地觸發著石金先生藝術創作的靈感。

長年與蕪湖青弋江畔等地山山水水的親密接觸,與書畫界摯友的朝夕相處,催生了朱石金用筆墨抒發情懷的濃厚興趣。他的許多書法篆刻作品都是對祖國大地的歌唱,那些關于鄉土的書法與篆刻,曾廣泛流傳在美麗的皖南,更曾經伴他馳騁過全省各地,一直到全國更加遙遠的各個地方;那一幅幅潑墨逸香的書法作品與篆刻佳作,曾讓朱石金許多次贏來贊許的目光,多年來獲得的各類證書更成為他自豪地珍藏……

《楹聯·小篆》138cm×34cm×2
這些年來,朱石金的書法篆刻作品多次入展并獲獎,曾入編《百年西泠?國際印學社團精品博覽》《中國書法年鑒(2006)入編作品集》《全國印社篆刻邀請展作品集》《全國印社北京邀請展作品集》《中國書法篆刻大成》《中國書法選集》《全國印社篆刻聯展作品集》《安徽現代篆刻集》《徽風墨韻皖南七市書法篆刻精品聯展作品集》《中國青年篆刻家作品集》《安徽當代書法集》《新世紀首屆安徽書法大展作品集》《安徽省書法家協會首屆理事作品集》《韓國CJB直指國際書藝大展作品集》。作品發表于《書法報》《書法》《書法導報》《書法之友》《安徽日報美術專刊》等報刊。辭條已被編入《中國現代書法界名人辭典》《中國印學年鑒》,《世界名人錄》第12卷等。書法篆刻作品入選2006中國書畫百杰系列郵政明信片專輯。

2009年他的版畫作品《歡騰的節日》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并獲第三屆安徽美術大展“銀獎”,并參加“浩瀚草原──中國美術作品邀請展”,2010年《碧水舟行》入選《慶祝安徽省美協成立50周年美術大展》,2011年版畫作品《古鎮》入選“第二屆新徽派版畫展”,2012年版畫作品《長江之畔》入選“第四屆安徽美術作品大展”,2014年版畫作品《鋼水似虹》入選“第五屆安徽美術作品大展”并獲“銅獎”。

2009年還舉辦了由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安徽省美術家協會、蕪湖市文聯主辦的“朱石金書法篆刻作品展”。2010年由蕪湖電視臺外宣專題部拍攝的“朱石金書法篆刻藝術”專題片在美國斯科拉有線電視網及江蘇電視合國際頻道播出,同年11月獲文化部等部門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2020年3月,應景德鎮陶瓷藝術服務中心特邀,參與“眾志成城?共抗疫情景德鎮名家國禮陶瓷”工程。
據我了解,朱石金自青少之時便行走于長江、青弋江畔的云水之間,四季春秋流連于此,扯著長江那朵朵溫馨的浪花,懷想著“浮香繞曲岸”的幽美,追求著“一點柔情如水”的滋味,握筆在手,游于墨池,每每抬頭看看客廳中掛著的關于江水情懷的書畫作品,心情便會怡然得很。

他棲身弄情于青弋江畔,至今已有幾十個春秋。如濃烈的美酒燒心一般,情感的履歷中,當然如何也少不了關于江寧繁雜而遙遠的記錄,熱烈與陶醉,迷茫與沉睡,清醒與懊悔,激情與亢奮,昂揚與豪情……層層交織的心花與現實中的點點碎片,悠然碰撞出一段又一段關于江水情韻的動人故事。
喜歡青弋江水色的淡靜,喜歡鄉江秀麗的清爽,藍色的深邃與浩渺,豪邁了自己五洋捉鱉的斗志與擁天攬月的理想,即便是在平淡的日子里,朱石金也總喜歡采擷一束藍色的野花,因為她寓意著敦厚與善良。

藍藍的天空,藍藍的江水,水天一色的藍藍交映,始終幻化著清純的音符,并演奏著朱石金平凡人生的壯麗交響,他自始不渝地眷戀著藍色的故鄉的云水,并執著地在藍色的天地中,插上一雙飛向未來的翅膀……
書畫篆刻講求的是氣場,藝術需要的是情懷。而青弋江兼具了二者。愛鄉河之心、戀河水之韻,成就了一名書畫篆刻家的追求之路,也鑄塑了他別具一格的創作之風。既有愛山水之意,必將意融于作品之中,因而走墨自然,行筆適淡,朱石金的作品更將張展美麗的長卷。

《憶秦娥·婁山關》隸書 180cm×76cm 2019年
石金先生現今之居所誠齋,著實是一處養心怡情之地,有山有水冬暖夏涼。春夏里,大可搖一把紙扇看山水風光,飲一杯清茶賞鳥語花香。秋冬時,一間臥室一間書房。讓清風翻書聽白云吟唱,折瘦柳作筆寫碧波蕩漾。一年四季不閑不忙。偶爾遙想當年,整半畝小地種上點瓜果,養幾條小魚熱鬧了荷塘。更讓自己靜默地舒暢。每天看著日出日落,盡情享受每一縷陽光。
人生最美好的記憶,總是鐫刻在家鄉。我們從石金先生的談話中,也從石金先生的目光里,仿佛讀懂了關于時光和關于家鄉的詩章:墻頭瓦縫里的草兒青了又黃,老屋窗欞間的風兒暖了又涼。院子里的老梧桐花開花落,屋檐下的小燕子來而又往。時光在春夏秋冬間漂泊,歲月在時光漂泊間流浪。漂泊有了那海闊天空,流浪有了那山高水長。時光在人生旅途中奔跑,生活在時光奔跑中惆悵。奔跑有了子在川上曰,惆悵有了世間的滄桑。

《燈火墨華聯》隸書 180cm×60cm 2022年
非常喜歡石金先生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正如喜歡石金先生淡雅的品格一樣。淺斟一杯香茶,慢挪藤椅坐下。臨窗摸秋風,聽雨看落花。綠竹輕搖青瓦,滴翠和雨對話。落花點點癡,滿院灑芳華。生活如雨似花,順其自然便罷。居高莫炫耀,落地即安家。閑來聽雨看落花,心中自有乾坤大。且把清風當作酒,千闕詩歌醉天涯。
先生眉宇之間始終透著的是對藝術的孜孜求索,心靈深處盈溢著的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熱土厚重的情感。源于斯,賴于斯,行于斯,朱石金將以手中之筆,創作出更多上乘的書法篆刻作品,描繪出更加秀麗的明天,其藝術道路亦必定越走越好、越走越寬、越走越繁花爛漫……
時在2020年12月26日寫于北京
(作者簡介:張藝群,中國書協理事,中國美協會員。歷任中國文聯資料室主任、理論研究室綜合處處長;中國書協辦公室主任、外聯部主任等職。)

安徽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吳雪祝詞:
欣聞朱石金先生書法金石大紅袍出版首發,因事不能前往,特委托汪國金主席表示祝賀。
石金先生是文藝戰線一位老兵,安徽書界的一位中堅力量,是一位實力派書家。幾十年筆耕不輟,孜孜不倦,師古镕今,溯古求源。其書法風清骨峻,格調高雅。特別是其金石作品,以刀為筆,勢如破竹,排兵布陣,疏朗暢達。寄豪情于方寸,寓妙理于刀間。功力深厚,獨具韻味。
石金先生雖已退休,但其藝術正入佳境。祝石金先生青春永駐,藝術常青,寶刀不老,再寫輝煌。
吳雪2023年3月1日于合肥。

安徽師大歷史學院二級教授裘士京送給朱石金先生的文字花籃:
我少年時代的附中親密學友,好朋友,老伙伴朱石金先生《大紅袍》出版了!這是石金先生幾十年奮發努力的結晶,凝聚著他的心血和對書法篆刻藝術的不懈追求。我為他今天輝煌的藝術成就感到驕傲。本應到現場祝賀,因外地開會,特發此文字函,以表祝賀,祝愿石金先生的藝術之路行穩致遠,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2023年2月28日于師大博物館

張藝群撰《石欄金樽聯》隸書 180cm×68cm 2020年
著名版畫家,深圳大學二級教授應天齊送給朱石金先生的文字花籃:
我的好朋友,老同事,少年時代學畫的伙伴朱石金先生出版《大紅袍》了!我實在不知道用什么形容詞來表達對這件事的祝賀,僅僅叫好,好像遠遠不夠,說開心,高興也嫌表達不足,剩下的只有祝賀!祝賀,再一次地祝賀了!
朱石金的姓名與他一生從亊熱愛的篆刻書法亊業如此地吻合,這或許是天意,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應了那句“心誠所至,金石可開”的俗語,成就了他今天的藝術輝煌。
我們相識于上世紀的1970年,歷時半個多世紀,石金仁兄待人誠懇又極其聰穎、智慧,吃得了苦頭,任何事情到了他那里都可以得到解決,沒有他克服不了的困難。在我的藝術生涯中,他對我多有幫助,雪中送炭有之,錦上添花更有之,數十年來銘感于懷,我的印章中就有兩方用之較多的名章是朱石金先生專門為我刻制的,5O年過去了,藏于篋中,珍愛有加。
此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隆重出版的《中國近現代名家書法集—朱石金》,乃是從學術上奠定了他一生的書法篆刻成就,使得蕪湖乃至安徽的書法篆刻藝術名揚全國,更添光彩。
在今天這個值得高興的日子里,我誠摯祝愿朱石金先生的藝術之路行穩致遠,更加輝煌燦爛!
2023年2月28日于深圳銀湖山麓

隸書 138cm×68cm
原蕪湖市文化局局長房培陵賀辭:
欣聞“《中國近現代名家書法集一朱石金》(大紅袍)出版發行暨書法篆刻作品研討會”今日召開,謹向石金先生及研討會表示熱烈祝賀,預祝研討會圓滿成功。
我與石金先生相識相交近四十年。曾經供職于一幢小樓。靚眼所見他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孜孜不卷,勤奮追求。石金先生精通篆刻,長于害法、擅于版畫,蜚聲斐然。在繼承與創新中,獨具風骨,如獲今日之藝術成就,出版發行《青法集》(大紅袍)令人贊收,十分景仰。
石金先生,作為一名藝術家,集篆刻、青法、版畫藝術為一身,且功名卓著,但從不惜、不忘為社會、為民眾貢獻一已之力。安徽江南徽商研究院創院十年,亦有他光輝的業績。院刊《徽派》雜志,作為美編,榮為創始人之一,從刊標封面到版式插頁,無不浸透他,對藝術的追求,對美的創造。在徽院成長的十年里,篆刻、青法是他無私奉獻的技藝,牌匾設計、耆法作品,有求必應,深得企業家們的喜愛和好評。
石金先生,講大局,識大體,德藝雙馨。我十分欣賞他創作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毛澤東詩詞》、《蕪湖十景》、《歡騰的節日》《鋼水似虹》等篆刻害法版畫作品。題裁好,立意高,時代感強,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時,受到中華美德、昂揚向上精神的教育。
我衷心祝愿他,創作更多、更好.更新,無愧于偉大時代,無愧于中國社會主義新時期的偉大作品!
謝謝各位!
二O二三年二月甘六日

《家》行隸 120cm×112cm 2007年
深圳書畫研究院副院長王榮昌:
喜聞: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近現代名家書法集——朱石金》書法集出版發行。本人為之十分興奮,因為他為弘揚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為蕪湖乃至為安徽的文化事業增添了光彩,更為后人留下了一筆財富。值此向朱石金先生表示最熱烈地祝賀和祟高的敬意!
2023.2.25

《雅室蘭香》隸書 直徑40cm 2015年
原蕪湖市文聯秘書長(作家)王永祥賀函
欣悉石金兄大紅袍付梓面世
我因在外地憾不能親往分享這一莫大喜悅
謹發此函表示熱烈祝賀
石金兄與我共事多年
親身感受兄之為人從藝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使我仰慕欽羨樹為學習楷模
德藝雙馨
孜孜以求
弟 永祥即日于杭州

《養德》行隸 直徑40cm 2003年
原蕪湖市文聯主席,原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耿明:
朱石金先生是一位優秀的書法家篆刻家,他在長期擔任市文聯冗繁的行政和業務組織工作之余,始終堅持書法、金石的創作與研究,數十年從不懈怠,做到崗位工作和藝術創作雙贏,實為難能可貴且十分不易。
石金的書法作品以其靈動舒展的筆墨和嚴謹考究的章法結構,展示出深厚的功力和雋永的意蘊,在我看來,尤其是將漢簡的風韻融入行楷這種創造性的探索,乃是發自他心靈的審美取向,經過長期的潛心努力,使他書法作品的藝術風格得以彰顯出鮮明的個性特質。他的金石作品則入出秦漢,既規矩于方寸,又不羈于藩籬,近年更喜以齊派沖刀鐫石,端莊之中妙有率意漫溢,也同樣顯露出鮮明的藝術個性,他的書法金石作品參展于國內外諸多重要展事并多次獲獎,并發表于眾多專業期刊,入編于多部國家出版的專輯,以及廣為各界征藏,這些都佐證了他不凡的藝術成就。
我與石金共事多年,深感他做事為人認真熱忱,性情耿介敏慧,工作事無巨細。他還是個多面手,極善工藝制作,完美地承接了省內外多個建筑項目的模型,令人贊許。這些都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現在省、市級六個專業機構和部門聯合為他舉辦個人作品展,于他本人是一個階段性的小結,于社會于同仁是一次佳好的欣賞切磋的聚會。
2009年10月25日

《金石大壽》行書22cm×58cm 2021年
筆底龍蛇抒胸臆 昆刀截玉露泥痕
——讀朱石金的書法篆刻藝術
我來安師大讀書,畢業留校工作不久,就認識石金兄了。他正直善良,細膩內斂。雖然他長期生活在蕪湖的青弋江畔,但那涓涓細流的靡靡纏綿,絲毫沒有蛻化他的性格特點,且多了點北方人的剛毅與豪爽。所以,他給我印象深刻。后因各自工作忙碌,疏于交往。幸好蕪湖鐘靈毓秀,人文薈萃,書畫藝術活動頻頻。對石金的從藝經歷與成績就多了些了解。
石金兄從事書法篆刻藝術有數十年之久。其間探討過歷代碑帖,研習了多種書體,上承秦漢篆隸碑刻,下取晉唐楷行草書,專攻而博學,鉆研探索,孜孜不倦,日久年深,終自形成了特具魅力的藝術風格。

《永壽嘉福》行書 22cm×58cm 2021年
他的書法古雅樸素,勁健有力,靈動舒展,別具特色。細品石金的作品,尤見其對秦漢時期的木竹簡書多有研究,并下了很大功夫。簡書歷史悠久,從戰國至西晉約七百余年歷史。是由篆書至隸書,形體變革而成的一種書體,風格剛硬遒勁,自然古樸。秦漢簡書,帶有篆文圓筆書寫的特點,字體主筆劃中的橫筆或捺劃,多為加粗拖長取勢,伴有渴筆。筆線粗細相兼,自然放縱,古拙典雅。石金對竹簡書情有獨鐘,尤其將簡書的獨特風韻融入到自已的書法創作中。經過長期孜孜無怠的探究,使其書法含有木竹簡書的筆法和體勢特點,表現其特有的“漢簡體”書法。而其行書,在用筆和結體上,有意識地將篆簡隸熔為一爐,跌宕生姿,毫無羈絆。章法布白,生動活潑,字里行間,疏密有致,虛實相間。具有純真自然,別具情趣的韻味,這在其題款書法中也多有體現。

作為書法家,石金是較為全面的。其篆、隸、真、草皆能,所創之作形態飄逸,渾樸拙實。他的隸書作品,取法漢代摩崖,寫得古拙樸厚,氣勢開張。在字形的構筑上,揉入篆意,以竹簡書的筆法求變化,從而形成篆簡隸書,相互融合的獨特風格。雖然字形方整,卻圓渾流暢,不顯板滯,表現出渾然天趣的自然美。如對聯《氣節為貞金樂石心神如秋月春風》、《仁慈敬孝正心和四海 禮義謙恭誠意諧八方等、既古樸典雅,又具漢朝遺風,足見其筆酣墨飽,行云流水的藝術功底。

石金的篆刻,入出秦漢璽印,而不泥古,既規則于方寸,又不羈于藩屏,故斐然成章,不著痕跡。取法趙之謙和齊白石,用趙之運刀如筆,揮灑自如;章法紛繁,形式多樣。又用齊之單刀,簡潔痛快;章法大疏大密,大開大合,彰顯其陽剛之美。石金汲取二家之精髓,領悟其昆刀截玉的特點,進而窮理之熟,融會貫通。其作品,刀拙而鋒銳,方硬而圓轉,遒勁端莊,峭撥英邁。內涵拙樸縝密,外凝俊逸豪氣,逸趣橫生。如《江流有聲》、《吉祥如意》等。有些篆刻作品,章法不求勻稱,字形不拘大小,疏密有間,一任自然。既承傳漢印遺風,又融入竹簡余韻,篆簡融匯,汪洋姿肆。刀法淋漓,高峻淳古,表現其篆刻藝術的鮮明個性。像《年豐》、《江南一葉》等,都是值得一讀的作品。

篆刻是我國古老而優秀的傳統藝術,它集書法與鐫刻為一體,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經過幾千年的歷史變革,呈現出風格多樣,綺麗紛華的景象。使人從方寸之間見天地,細微之處有乾坤,得到美輪美奐的藝術享受。賞石金作品,能窺其快意詮釋自我,簡意刻琢人生,這樣的藝術境界,如春風沐浴,如美酒醇香,讓人賞心悅目,陶冶性情。
此外,在版畫創作、裝潢藝術和建筑模型設計制作等方面,石金也多有成績,為社會奉獻了很多值得稱道的作品,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石金之所以能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成績卓然,得益于數年的矢志不渝和堅韌不拔。

?石金幼時受父親教誨和影響,酷愛書畫藝術。九歲臨池學書,暑寒不輟。青年時期又得蕪湖兩位書畫名家黃葉村和柳文田先生指導教授,書法、篆刻、繪畫的技藝大有長益。藝術品味和素養得到積累和沉淀。后又參加中國書協安徽分會藝術函授學校研修,獲益多多。他持之以恒,揮毫尺素,游于方寸,雕琢人生,經年累月,終獲成就。其作品不斷在展覽會出現,并在各類報刊雜志上發表。入展、收藏、獲獎,榮譽、頭銜紛至沓來;雜志電臺,專訪攝播,成了大江南北頗有影響的書法篆刻家。
日前,石金兄登門約我為其即將出版的作品集寫序。因疏于研究,只好匆匆翻閱他送給我的作品小冊,讀他微信發來同道們的評論,草草成文,不能概全,祈望見諒。
同時,在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近現代名家書法集-朱石金》,即將付梓成書之際,表示祝賀。
李錦勝
2022年5月22日于悟石樓
作者簡介: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